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现代数学的发端,起始于一些留洋的学生,熊庆来就是其中一员.他早年留学法国,毕生胸怀“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的理念,以数学为终生专业,致力于为国家培育人才,培养出了不少诸如华罗庚、陈省身这样的数学家.他是中国近代数学研究和教育的奠基人,亦被誉为“中国近代数学之父”、数学界的“伯乐”.  相似文献   

2.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民主主义者提倡民主与科学,社会上逐步形成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西方先进的思想通过传教士和国外学者以及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中国传播,西方先进理论同时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五四新文化运动”所开创的自由学术氛围为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迅速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以实用主义为理论基础的“自然主义体育”开始影响我国学校体育。  相似文献   

3.
驰名中外的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曾于40多年前提出一著名的世界级难题--“中国古代有杰出之科学成就,何以近代科学崛起于西方而不是中国?”此难题公之于众后,国内外众多学者从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但至今仍未有被世人公认的答案。该文认为,中国近代科技之落后于西方,除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原因外,中国明代以后整个教育的腐败没落乃是主要症结之所在。  相似文献   

4.
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阻碍了科学教育的发展,导致种种科学教育问题的产生。这种看法对西方学生与中国学生学习科学时面临的共同文化障碍、中西方科学教育中存在的类似问题、近代科学的起因与科学教育发展的原因不同缺乏深入分析。显然,把中国科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归因于传统文化有失偏颇。影响科学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水平、科学教育本土化水平以及社会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我国的科学教育只有扎根于本土文化才会枝繁叶茂。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阻碍了科学教育的发展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阻碍了科学教育的发展,导致种种科学教育问题的产生。这种看法对西方学生与中国学生学习科学时面临的共同文化障碍、中西方科学教育中存在的类似问题、近代科学的起因与科学教育发展的原因不同缺乏深入分析。显然,把中国科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归因于传统文化有失偏颇。影响科学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水平、科学教育本土化水平以及社会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我国的科学教育只有扎根于本土文化才会枝繁叶茂。  相似文献   

6.
“教育”已被世界众多国家当做了一个产业。为些,也相应地激活了世界各地的留学市场。像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学生热衷于“留洋、镀金”,且留学生的年龄越来越趋向低龄化。 有所不同的是,不再像以往那样——“出去了,就不想再回来。”现在的中国留学势态,借用钱钟书先生的话来说是“没出去的想出去,出去了的又想回来”,应是最恰当的表述。 如今,中国变化太大,发展太快,全世界都在看好中国这巨大的市场,可以说,所有以中国为市场背景的企业或公司,都有可能做到世界最大。然而,从“哈佛”归来的学者们,却给我们展示了世界名校的教育风采。  相似文献   

7.
与在西方学科体系中的地位相比,“文化学”在中国现代学科建立的过程中,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发展”.这是中国学人在近代知识转型背景下主动“建构”的结果.西学的学科概念、学术理论和学科形式,启发和推动了中国学人对于“文化学”的建构.经过西方的“文化”概念和“文化学”学科概念的输入,一部分中国学者在西方学者理论的基础上,就“文化学”的学术理论进行综合,力图使得“文化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建立起来.他们的努力在当时学术界和教育界产生了一定影响,也受到西方学术界的关注.但由于外部环境和学科内部发展的制约,“文化学”的建构效果有限,并未真正成为一门公认的实证的科学.“文化学”在民国时期的“建构”,为近代中国的知识转型提供了一个既显示共性、又体现特征的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8.
对“李约瑟难题”的再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哲学是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是文化的核心,科学是一种文化过程,因此科学、哲学和文化是三位一体的。由于哲学和文化是多元的,所以科学也是多元的;由于中西方的哲学和文化之间存在重大差异,所以中西方科学之间也存在重大差异。这是正确理解“李约瑟难题”的一个前提和关键。国内外许多学者之所以在“李约瑟难题”的有关问题上产生了种种误解,使这一难题迟迟得不到正确解答,其原因是由于他们混淆了中国科学与西方科学、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经验、经验技术与科学技术之间的本质差异。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西学东渐时,西方近代科学中的“电”概念传入中国对译为中文,首先传入的是“电气技术”,随后才有“电气科学”著作被译介为汉语。而囿于传统中西知识体系的隔膜,中国学者无法细分“科学”与“技术”之间差异,将所有关涉“电气”的知识一概以“电学”命名归集,由此便出现了新兴的“专门学”——“电学”。随着各种“电气技术”广泛应用,相关的物理学教育制度的确立,“电气科学”著作也被更多的晚清士子所研读并深入思考,中国历史上有无“电学”成为考据的命题,由此开启了“电学史”在中国的历史书写过程,一直延续到“科技史”学科的建立,中国“科技史家”最终完成了中国化的电学史编史过程。整个电学史在中国的历史书写历程也展现了历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于西方物理学知识本土化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0.
“西方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与“西方教育社会学的思想发展”有所区别。若是考察后者,或许可溯源至古希腊时期一些学者对教育与社会之关系的关注及其有关论述。本文探讨的是后者,故在时间上只回溯至作为一门学科的教育社会学在西方国家诞生之前的一段“预产期”,或曰“理论奠基时期”。笔者为本文规定的主要任务是:尽可能客观地、简明地  相似文献   

11.
“德先生”与“赛先生”是我国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出的口号,“德先生”号召民主,“赛先生”号召科学。诞生于几十年后的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在尊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宣传科学、号召民主,不仅与代表传统文化的“孔先生”有着不解之缘,也与“德先生”与“赛先生”有着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2.
“史学三裴”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历史上南朝的宋、齐之际,裴松之及其子駰、曾孙子野,分别撰《三国志注》、《史记集解》和《宋略》,以史学名世,被称为“史学三裴”。这是河东裴氏颇具特色的家学传统和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中国思想似乎从来没有发展出对于身体的纯粹的科学主义的兴趣,中国人对身体从来就是用文化的态度、政治的态度来审视的。这个思路在五四思想者那里也是一样的,他们认为人的身体疾病不是一个生物学问题:中国人的身体疾病不可能通过医学来铲除,而必须通过一场彻底的政治革命来铲除。“头发”对于五四思想者来说是身体政治的一个标记物;“人性论”在他们看来是身体政治概念;“病重的中国”,是政治隐喻,也是文化诊断。  相似文献   

14.
1840年以来,中国近现代史上发生了戊戍变法,五四运动、改革开放三次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取得了民主、科学、市场经济三大成果。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对于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考察了现代汉语"所以说"的结构形式。关系连词"所以"和言说义动词"说"的虚化是现代汉语"所以说"词汇化的前提。词汇化的"所以说"可以作为一个标记词,其辖域由涵盖句子延伸到涵盖话语。语义表达的主观性很强,它引导的内容总是表达了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往往用于对话题的引入,具有衔接连贯、组织、强调话语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风水"作为中国建筑"文脉"的载体是十分明显的.中国"风水"的延续应以转型为前提.所谓"转型",一方面指"风水"在延续中要尽力剔除其中的迷信因素;另一方面,"风水"的延续也要借鉴借助于当代科学,提升自己的科学品位.目前,要谋划建立发展有中国特色的"风水哲学"、"风水美学"、"风水诗学"、"风水景观学"、"风水地理学"、"风水建筑学"、"风水规划学"、"室内风水学"、"风水心理学"、"风水微气候学"、"人体风水学"等学科.陈志华教授和李中教授发文对"风水"全盘否定.我理解两位教授对以"风水之名大贩迷信者的愤怨之情,但是,我又不同意二位教授一概否定"风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美国综合国力的强盛,得益于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而站在美国科学顶峰的是10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之所以成为20世纪荣获诺贝尔奖最多的国家,就在于它有一套以“功绩本位制”和“优势积累原则”为指导的行之有效的科学英才培养体系。解读该模式,探究其奥秘,对于向诺贝尔科学奖奋力冲击的中国教育界、科学界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8.
“闽人三十六姓”,是明朝政府赐给琉球以发展该国与中国的朝贡贸易的移民。与同时期同属于中国朝贡体制下的东南亚国家的其他海外移民相比较,这支移民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比如他们是明朝的政治移民,人数不多,最初仅为“三十六姓”,且明代“三十六姓”在琉球的发展,曾一度出现凋零,以致于后来有万历“再赐”和琉球国王“补姓”之举。尽管如此,他们在琉球的特殊地位与深远影响却令人刮目相看。他们往往身居高位,有担任权倾朝野的国相,有担任举足轻重的法司官,相当多的人都获得爵位,担任紫金大夫、正议大夫等官职的人比比皆是,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中,他们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支移民的身分、构成、在居留国的地位与影响都具有特殊性和典型意义,是以往华人华侨史研究中所忽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国家,政治文明所体现的统治权源于自然或传统的因素大大减少,影响政治统治的因素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很快就确立自己的执政地位,但改革开放使党的执政环境有了很大变化。中国共产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拓宽和创新合法性内涵,构建科学合理的合法性体系,实现经济增长和政治和谐的“双赢”局面,从而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