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备课预案一、教学理念《灰雀》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要求是多读多想,把课文读懂,弄懂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纵览课文内容,采用了明线和暗线相结合的写法,写列宁看灰雀,找灰雀,再见灰雀,这是一条明线。文章还有一条暗线,那就是发现灰雀不见了,怀疑是男孩抓走了,诱导他承认并改正错误,暗线是文章用意和中心所在。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灰雀》时,我没按教学参考的现成答案(小男孩捉鸟是错误的,小男孩放鸟是知错就改的表现)进行教学,而是立足课文,紧贴学生心理特点和学生生活实际,另辟新途,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课文中的实情是天气严寒,灰雀怕冷(列宁说的话)。在此基础上理出课文的明线:列宁喜看灰雀(一种成人的爱延伸发展)驻足仰望→面包渣和谷粒喂养→担心惋惜→焦急寻找→归来问好。借助想象,激发兴趣,各抒己见,理出暗线:小男孩喜爱灰雀(经常来看)→捉养(是爱的深化,决不等于伤害)想象小男孩恐怕灰雀被冻死,捉回家里小男孩不是“高大全”式的人物…  相似文献   

3.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一篇讲读课例。课文主要写了‘哦”的作文获奖。叶圣陶先生亲自给“我”修改作文,并邀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到谆谆教诲的事。作者行文有两条线索:一条以‘哦”为线,写“我”的获奖、做客及受到的教诲,这是明线;另一条以“爬山虎”为线,写了爬山虎的色彩、特点,这是暗线。课文题目就揭示了暗线。以往学生虽然接触过含有明暗两条线索的课文,但都以明线为标题,学生比较容易理解题目的含义。本文命题一改常规,巧设暗线且含义深刻隽永,学生在读了文章后与题目对照有种明显的“文不对题”的感觉,因此…  相似文献   

4.
梁浩 《贵州教育》2022,(7):46-48
<正>部编版教材紧扣新课标理念,既体现学科工具性又体现人文性,宗旨是以培养学生素养为中心。从编排方式看,该版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一条明线是每个单元有明确的学科知识主题,一条暗线是编者将学期语文人文素养要求穿插在教材课文预习、课后练习、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写作专题、名著导读等各环节中。新市民指的是原籍不在当地,因各种原因来到一个城市的各种群体的集合统称。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四基"可以分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这条"明线"和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这条"暗线"。明线显示在教材文本中,暗线则隐含在明线的实施过程中,因此对暗线的学习更多要依托教学中教师的有意识引导。  相似文献   

6.
《灰雀》是九义教材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文章主要记叙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体现了列宁爱鸟,但更爱诚实的孩子.作者在具体描述时,别具匠心地安排了两条表示人物心态变化的线索:一条是列宁的心态变化,另一条是小男孩的心态变化.在教学《灰雀》一文时,我们如果能引导学生紧紧抓住这两条线索,有机地进行各种训练,不但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对体会文章的中心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包法利夫人>情节的分析表明:该部作品不但存在一条明线,同时还有两条暗线.本论文在展现这两条线索具有暗线的性质、特征之后,又对暗线存在的必要性、必然性进行了分析.这两条暗线的存在不单是客观环境的必然结果,也是作者主观目的的必然要求.剥开爱玛这个暗核,我们就能发现其丰富的内涵.本文欲通过分析暗线的艺术效果以及暗线存在的原因和功能揭示其存在的必然性,揭示其独特的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8.
一《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一篇抒情散文。向来脍炙人口,令人爱不释手,不愧是一篇典范性的抒情文章。它的抒情,主要是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的,因此,正确分析准确理解文章景中之情,就显得格外重要了。那么,作者是怎样运用写景来表情的呢?笔者想抓住行文的线索来谈一谈。二本文的行文线索有两条:一条明线,一条暗线。明线,就是游踪,作者夜游荷塘的行踪:走出家门——漫步路上——荷塘观赏——目击四周——回到家中。另一条暗线是,隐匿于景物文字  相似文献   

9.
《灰雀》是一篇讲读课文。纵观全文,共有两条线索,一明一暗,以列宁喜爱灰雀→不见灰雀→重见灰雀这一线索为明,以小男孩捉灰雀(回家)→矛盾的思想斗争→放灰雀(回公园)这一线索为暗。课文重点写了列宁不见灰雀后与小男孩的对话和小男孩放灰雀回公园这两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0.
赵亮 《化学教学》2001,(5):23-24
1 前言STS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思想已逐步为广大教师所接受 ,STS知识在化学高考中的分值从 1990年的 8分猛增到 1999年的 37分[1] 。因此 ,教师按STS思想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已成为教学改革的趋势。在中学或高中化学教材中 ,氯气的编排存在两条线索 :一条明线 ,一条暗线 :明线是“制法性质用途” ;暗线是“毒性毒性机理防毒的方法与途径”。通常按明线进行的教学 ,不利于凸现STS的教学思想 ,因此 ,笔者循暗线教学 ,凸现了STS教学思想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学过程设计与设计意图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引言 ]自从海湾战…  相似文献   

11.
《灰雀》记叙了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列宁爱鸟,更爱诚实的孩子。课文有两条表示人物情绪变化的线索:一条是列宁喜爱灰雀,灰雀不见后他焦虑、担心、惋惜,及至以后重见灰雀的欣喜;另一条线索是小男孩做了错事,见到列宁后他慌张,想说出真情  相似文献   

12.
【教材&#183;学情&#183;学法】 《乡愁》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一个新诗单元,按主题编排,主题是“土地情思”。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维度来看,这个单元重点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加强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从知识和能力角度看,要“关注诗中包含着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反复诵读课文,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欣赏凝练的诗歌语言。”单元教学目标细化在课文中,  相似文献   

13.
徐雷 《广西教育》2012,(17):39-40
一、设计理念《鸟语》是一篇洋溢着浓浓儿童味和人情味的课文,用儿童的语言写了儿童喜欢的动物——鸟儿,儿童喜欢的事情——倾听鸟语。课文蕴含着人鸟和谐共处的明暗双线:明线——鸟儿成了“我”的好朋友;暗线——“我”成了鸟儿的好朋友。  相似文献   

14.
相似结构课文是指课文的若干段落,在词序、句序和结构以及用词上相同或相似,它是低年级语文教材的突出特点。这类教材文字流畅,琅琅上口,结构和内容比较单一,字、词、句相同或相似,便于儿童复述、说话、背诵、记忆和仿写等。但也有诱引儿童淡化阅读的因素,对于辨认笼统,缺乏逻辑思维的儿童来说,往往分不清主次,忽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在朗读过程中,容易读一段,溜一段,丢一段的现象,无形中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为了指导儿童阅读好这类课文,谈两点建议: 透过明线,把握暗线 相似结构课文形散(结构)内紧(联系),明线、暗线显隐交错构成。如《小蝌蚪找妈妈》表面写小蝌蚪“找”妈妈,实质上写小蝌蚪在暗暗地变成青蛙。课文在按照事物发展变化中,其间有条暗线在重复句的遮掩下悄悄在延伸。例如《小山羊》这课除个别字词略有变化外每段的句式、结构几乎完全一样,课文恰恰就是在这些重复句的布幕之中,巧妙地告诉儿童“小鸡、小猫、  相似文献   

15.
<正>【教材分析】《跳水》是北师大小学四年级语文第八单元"舟船"的第一篇课文,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所写。文章记叙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顶端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设计理念】本文的教学着眼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通过抓住课文的明线(故事情节)和暗线(情绪变化)来组织学生解读文本。在学习过  相似文献   

16.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新课1.谈话导入: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将学习一组以“爱”为主题的课文。2.朗读单元导语:爱是什么?爱是给公共汽车上的老奶奶让出自己的座位,爱是给下班的爸爸妈妈送上一杯茶,爱是向遇到困难的小伙伴伸出温暖的双手。师:爱还可以是同学们的掌声!4.揭题,齐读课题:掌声[设计意图]课始就将学习课文置于单元主题之下,以“爱”为暗线,以“掌声”为明线,一明一暗,相辅相成。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2.出示生…  相似文献   

17.
整个小学数学教材中贯穿着两条主线,一是写进教材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它是明线.另一条是数学能力的培养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暗线,较少或没有直接写进教材,但对小学生的成长却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lt;羚羊木雕&gt;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课本七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  相似文献   

19.
挑战的勇气     
《花的勇气》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除了有“看花”这条明线外,还有作者“从失望到吃惊、遗憾、惊奇、震撼”的心情变化做暗线。此文情绪变化比较明显,而这个班学生的朗诵水平不太高,所以上这课我打算重点训练朗读。  相似文献   

20.
一、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钠发光时有一条590nm的明线,而太阳光谱中有一条590nm的暗线,此暗线的形成是因为( )(A)太阳上缺少钠元素,没有发出这种频率的光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