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俄罗斯,尊老爱老蔚然成风,这和俄罗斯人注重对孩子进“行敬老教育”是分不开的。在孩子刚刚学说话的时候,年轻的父母除了教他“叫爸爸“”、妈妈”之外,也教他“叫爷爷”“、奶奶”。等孩子稍大一些后,父母便向他解释,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就是爸爸和妈妈的父亲母亲,要求他  相似文献   

2.
(三) 有一个六岁的女孩,每天都要妈妈提醒才去整理自己的床铺,如果不提醒她,她就不去整理。一天,妈妈看女儿又没整理床铺,就批评她说:“我给你讲了多少次啦!你为什么就记不住要整理床铺呢?”女儿回答说:“妈妈,你没有告诉我要记住嘛!”奶奶走去把床铺整理好了。妈妈对女儿说:“你看你不整理,却让奶奶来整理。”女儿说:“我和奶奶不一样嘛!奶奶退休了,没有事情做。”  相似文献   

3.
蓝蓝妈带着蓝蓝在停车场等爸爸开车来接,时间长了,蓝蓝有点着急,就开始动动这儿摸摸那儿。终于她发明了一个“玩法”:用脚使劲地跺停车场上锁车位的铁架子。妈妈还一个劲儿地鼓励孩子:“跺!跺!使劲跺!”旁边一个奶奶过来说:“别跺了,别把架子跺坏了!”妈妈却说:“没事儿,结实着呢,小孩子练练脚力就跺坏了,说明这架子也该加固了。”孩子心里话妈妈不是鼓励我跺嘛,反正又不是我们家自己的,有什么关系呢?专家告诉您不少父母对培养孩子爱护公共财物和环境缺乏敏感的教育意识。有的父母专门鼓励孩子爬幼儿园或公园等场所的小门,以“锻炼”孩子的…  相似文献   

4.
情况分析 现在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生活在爱的摇篮里,接受着全家众星捧月般的爱。然而孩子在得到爱的同时,却不知道奉献爱。我们问班上孩子:“妈妈在家都做哪些事情?”幼儿会说:“我妈妈天天买菜、做饭、洗衣服、织毛衣……”我们又问:“如果妈妈不在家这些事谁来做?”幼儿会说:“爸爸做。”照此问下去,几乎众口一词“奶奶做、爷爷做、婆  相似文献   

5.
《幼儿教育》2012,(35):26
第一招,做规矩。祖辈最大的忌讳就是宠溺孩子。带孩子出去或和孩子做游戏,一定要事先立好规矩。第二招,训练孩子自立能力。祖辈千万不要包办代替,这是在训练孩子提高生存能力。比如上学放学,让孩子自己背书包;比如不要总对孩子说"小心"、"不要"。第三招,家庭教育以父母为主。理念上有冲突,私底下多和孩子父母沟通。  相似文献   

6.
“鼎鼎,来,外婆喂你……”外婆宠着家里的小皇帝;“欣欣,来,爷爷背你……”爷爷惯着家中的小公主;爸爸在上班,妈妈在工作,孩子教养的担子,落在了祖辈的肩上。“看着心爱的小孙孙,我爱不够宠不够!”祖辈们说出了心里话。“看着老人这么惯孩子,我们又不能说什么。”父母们道出了心里的无奈。“爷爷奶奶最喜欢我,想要什么他们都给。”孩子们讲出了他们的幸福。亲爱的爷爷奶奶们:该如何掌控那把“娇宠”与“严厉”的戒尺?该如何当个“好爷爷”“好奶奶”?该如何带好小孙孙?请看我们为您准备的—祖辈教养白皮书@本刊编辑部 $上海市社科院 @…  相似文献   

7.
最惧怕什么?     
对不爱睡觉的孩子,妈妈总是会半胁迫地说:“再不睡,小心被鬼抓去喔!”或者是:“老虎都爱吃不乖的小孩,你是乖小孩,赶快去睡。”于是小孩被吓得赶快上床,因为他们都很怕鬼和老虎。你认为下列各项,哪一个最恐怖?A郾青面獠牙的妖怪B郾老鼠C郾女鬼D郾童话里的独眼怪兽解药:在心理学  相似文献   

8.
《知心姐姐》杂志公布的近期所做的3个“知心调查”报告显示,父母与子女在很多问题的认识上相去甚远。孩子:我们不想在否定中长大从事不同职业、来自不同地区的父母对子女最常说的三句话是:听话、好好学习、没出息。而同时接受调查的18个省市的6000多个孩子,却表达出强烈的愿望:我们不想在否定中长大!专家们说,“听话”是命令式的语言。的确,父母比孩子懂得多,孩子需要从父母那里获取人生的智慧与经验。但是这一切要建立在非命令的、平等的基础上。父母和孩子的平等沟通,才能  相似文献   

9.
孩子:我们不想在否定中长大从事不同职业、来自不同地区的父母对孩子最常说的三句话是:听话,好好学习,没出息。而同时接受调查的18个省市的6000多个孩子,却表达出强烈的愿望:我们不想在否定中长大!专家们说,“听话”是命令式的语言。的确,父母比孩子懂得多,孩子需要从父母那里获取人生的智慧与经验。但是这一切要建立在非命令的、平等的基础上。父母和孩子的平等沟通,才能营造良好的、适宜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孩子们对“没出息”的反应最为强烈。有相当多的孩子说,父母特别爱用“笨蛋”、“废物”之类的词刺激我。专家们说,父母的这些话可…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看到一些害羞、胆怯的孩子。案例1 妈妈送明明去幼儿园,在门口,遇到邻居家张奶奶,妈妈说:“明明,叫奶奶!”明明声音小得像蚊子叫。明明妈妈生气地说:“人家孩子小嘴儿特甜,人见人爱。我这孩子,天天见人不打招呼,每天都得我先叫他喊叔叔、阿姨,他才喊,真急人。”  相似文献   

11.
题1 四岁的男孩向爸爸要象火柴棒那样的小木棒,他知道火柴是不好玩的。爸爸就从盒子里拿出火柴,把火柴头削掉后给了儿子。奶奶批评爸爸说:“你怎么能损坏火柴呢?”妈妈听到了,又批评奶奶:“你怎么这样说呢!一盒火柴不过值一个戈比,算得了什么!”奶奶反驳说:“这决不是一个戈比的问题,而是怎祥爱惜东西的问题,火柴不是给孩子玩的,不能降低它的使用价值。”男孩听了奶奶的话,把火柴棒放在一边,对奶奶说:“奶奶,您给我买小棒,好吗?”奶奶答应了。第二天,奶奶把买来的小捧给了孩子,男孩非常高兴。  相似文献   

12.
炸“碉堡”     
妈妈陪同孩子一起做炸“碉堡”的游戏。妈妈拿出一个鞭炮,埋在用泥土堆成的“碉堡”里,并留出导火线。然后,把火柴递给孩子,说: “去吧!”于是孩子摇摇晃晃地冲向“碉堡”。“妈妈!你可别走呀!”半路上孩子忽然回过头来说了一句,又继续前进。  相似文献   

13.
赵承华 《山东教育》2003,(18):62-62
1郾结合节日,开展家园实践活动,发挥家长的教育优势。节日的喜庆气氛,传统习俗的浓郁风情,往往会感染孩子,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节日期间的家园实践活动,倍受家长和孩子的欢迎。如我们结合“三八”妇女节请孩子的妈妈、姥姥、奶奶等参加亲子联谊会,孩子们通过制作礼物、表演节目等形式给自己的亲人过节,浓浓的亲情令人感叹不已。再如“正月十五闹元宵”是中国的民俗,我们邀请了孩子的奶奶、姥姥、爷爷等和我们一起开展了《热闹的元宵节》主题活动,通过家长和孩子共同讲述节日的来历、制作元宵、吃元宵、扭秧歌系列活动,使孩子们了解了中国…  相似文献   

14.
“六一”儿童节到了,在这个孩子们特有的节日里,妈妈们心里想的都是如何让孩子幸福、快乐。这不,扬扬妈妈早早地准备好了礼物——一辆玩具小汽车,可没想到,扬扬很快就玩厌了,他撅着嘴巴不满意地说:“妈妈,我要买变形金刚,明明都买了!”奶奶给扬扬买了很多他喜欢的零食,爸爸妈妈也想尝一尝,可是不管奶奶怎样劝说,扬扬就是不肯,还理直气壮地说:“你们大人有钱自己去买!”令人哭笑不得。扬扬妈妈很苦恼:我们为孩子付出了这么多,他为什么感受不到快乐?到底怎么样才能让孩子过一个愉快而又有意义的节日?  相似文献   

15.
郭华 《现代家教》2002,(4):11-12
[案例]小刚的妈妈平时对小刚要求很严,比较注重生活常规训练,以此培养他的独立性和责任感。在她的教育下,小刚平时放学回来就会把书包、衣服放好,在晚饭前把功课做好,吃饭从不用人喂,要求父母帮忙时,也一定会说“请”字,表现都还算不错。可一到奶奶家,小刚就成了脱缰的野马,书包、衣服随手扔,吃饭、喝水都是吆喝奶奶:“我要吃饭!”真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但奶奶却做  相似文献   

16.
《绝世好爸》中开叔有一个比喻:自己是一棵树,为了子女可以贡献出自己的全部。我们“独生父母”的父母们或者说不出像这样有深度的比喻,可是他们为“独生”的儿孙们所做的奉献有过之而无不及。大多数祖辈家长继续在为“独生父母”和孙辈们活着。为孩子们活,其实孩子们未必领情。祖辈家长们害怕代际沟通中的失败,担心有朝一日被孩子嫌弃,这是个有价值的议题。“懒惰”的收获:从“单脱手”到“双脱手”“好父母要像水一般”,这是从个案访谈对象洪姨那儿听来新鲜话语,洪姨说这不是她的创,是她从某篇文章中“迁移”感悟来的。在社会交往的人际系…  相似文献   

17.
经常,我们会听到或看到这样的情形:幼儿期的孩子对母亲说“妈妈,你为什么要这样要求我?”,母亲说“孩子,妈妈这样要求你是为你好!”孩子瞪大眼睛听着;少儿期的孩子对母亲说:“妈妈,我不喜欢你这样要求我!”母亲还是那句话,孩子不满地撅着嘴巴离开了;青春期的孩子对母亲说“妈妈,我讨厌你这样要求我!”母亲还是那句话,孩子愤愤地摔门而去或气急败坏地大声辩解,母亲或无奈或激动……总之,母亲的心是痛的!  相似文献   

18.
风趣的奶奶     
<正> 我奶奶是个从农村进城的老人,读过书,说起话来特别风趣。有一次,我问奶奶今年有多大年纪了,可奶奶却说:“跟你妈妈同龄。”我说:.“奶奶,您是老糊涂了吧,我妈妈才37岁,爸爸才是和妈妈同龄,难道一家人还有奶奶、爸爸、妈妈同年生的?”奶奶笑了笑问我:“祖国啊,母亲!你不是说祖国就是母亲?”我说:“是呀。”奶奶问:“我们的中华人  相似文献   

19.
中央电视台有一则公益广告给人印象很深。小孩子的妈妈为他的母亲洗脚,母亲慈爱地说:“忙了一天啦,歇会儿吧!”“不累。”这个情节被小孩看在眼里,他转身跑出去,为他的妈妈端来一盆水,喊着:“妈妈,洗脚!”画外音:“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句广告词说穿了一个重要的教育课题。中国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心切到什么程度,大家都有体会和见闻。怎样才能使父母如愿以偿呢?有一位杂文作家汪重友写过《望子成龙与自己成龙》一文,其中一些观点,不乏真知灼见。他说,在孩子的眼里,有三种父母不值得尊敬:第一种是“无知父母”,自己不…  相似文献   

20.
妈妈要带孩子去乡下姥姥家,但她没有直截了当地告诉孩子,而是说:“妈妈要带你去一个地方。那里有你喜欢的小动物,还有你爱吃的玉米呢!你说我们要去哪儿?”开始孩子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动物园!”后来突然明白过来,搂住妈妈兴奋地说:“去姥姥家!”家庭里猜谜式会话的机会是很多的,它的好处在于,将父母命令式的口气变得婉转亲切,提高孩子完成某个任务的兴致,并且能培养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