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隐喻是目前学术界一个热门的话题,在当代的隐喻研究中,它意谓“概念系统中的跨领域映射”它不仅是一种修辞术,也是一种必要的认知策略。本文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和意象图式理论,运用英、法、汉语语料,对基本隐喻概念衍出的方位隐喻词语“ON/SUR/上面”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探讨中、西不同文化对该词语意义产生和拓展的理据。  相似文献   

2.
现代隐喻学,特别是莱考夫和约瀚逊认为,我们日常的思想和行动的本质是隐喻的。语义学的隐喻理论则进一步将隐喻理解为基于相似性的由始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过程。对于传统的汉语词义引申过程,从映射角度来解读,我们就会有新的认识。本文以语义学的隐喻理论为指导,从隐喻理论中的映射角度对“表”字意义引申过程做了新的展示。  相似文献   

3.
汉语中"棋"的概念隐喻具有系统性,概念隐喻的隐喻映射是以人们对棋的意象及其体验认识为基础,植根于中国传统的"棋"文化。借助CCL语料库,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分析语料中"棋"的隐喻表达,探究"棋"的特征如何被映射到目标域"人生"的特征上,发现"棋"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隐喻表达,并且"棋"框架中的概念是系统地映射到"人生"这一目标域中的,而汉语中"棋"丰富的隐喻表达也体现了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隐喻研究和对学习的研究一直是热门的研究课题。概念隐喻理论为研究人类的认知带来了新的视角,从乔治·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来研究“学习”概念的构建,在讨论“学习”和“饮食”两域之间的映射后,进一步从汉语语料验证概念隐喻理论,并从一定意义上指导学习行为。  相似文献   

5.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与人类语言的发展规律息息相关,而且也是一种认知现象,与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发展紧密相连.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对英、汉语中的“牛和羊”进行图式映射析比,发现其意象图式结构能从始源域分别被投射到目标域之上,认识周边更加复杂的未知世界.研究结果表明:“许多抽象概念结构部分源起于意象图式结构,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是隐喻思维”.  相似文献   

6.
胡小异 《鸡西大学学报》2011,(12):122-123,127
隐喻研究和对学习的研究一直是热门的研究课题。概念隐喻理论为研究人类的认知带来了新的视角,“学习”这一抽象概念的构建也可以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来研究,在讨论“学习”和“行走”两域之间的映射后,进一步从汉语语料验证概念隐喻理论,并从一定意义上指导学习行为。  相似文献   

7.
Lakoff和Johnson认为,隐喻是一个概念域到另一个概念域的映射。通感隐喻就是通过从某一感官范畴的认知域映射来认知客观世界,表达思想情感。人们常常用熟悉的味觉范畴词"酸、甜、苦、辣"等来隐喻抽象概念或其它的概念域。文章从认知的角度对比分析了英汉语中"酸"味觉概念隐喻的投射存在的共性与差异,对研究"酸"通感隐喻翻译的系统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建立在对通感的认知机制及其基础的分析之上,本文试用概念隐喻的理论分析五大感官之间的隐喻映射过程,指出五大感官作为具有独特属性的范畴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具有家族相似性,从而形成概念隐喻。五大感官之间的隐喻映射是有一定规律的,是从源域低级感官到目标域高级感官的映射,用最小的力气提供最多的信息,充分体现了认知的经济性原则。  相似文献   

9.
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和意象图式理论,针对作为意象图式概念的"Timeo Wew Romvn"型前置词在科技英语中的图式映射进行新探。研究表明"Timeo Wew Romvn"都能够把空间域的意象图式结构从始源域映射到非空间抽象目标域之上,再次佐证"许多抽象概念结构部分源起于意象图式结构,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是隐喻思维"的认知观。  相似文献   

10.
针对汉语中“前”字错综复杂的使用情况,基于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对汉语中其使用情况进行了分类统计,并利用认知语言学学的体验观,隐喻理论,意象图示理论等相关理论分析了汉语中“前”的认知语义。研究发现“前”主要有六个义项,都集中在空间范畴和时间范畴,其在时间域的使用频率远高于其源域空间域,证明“前”的隐喻用法尤其是在时间域的隐喻已经相当普遍。  相似文献   

11.
莱克夫的概念隐喻理论将隐喻视为一种概念方式,是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对意义研究,二语习得等有深远的影响。但像其他理论一样,概念隐喻理论也有其自身的不足。本文以"寸金难买寸光阴"等为例证,探讨概念隐喻,建议应进行更深入的跨文化取证。  相似文献   

12.
汉语“爱情”隐喻认知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概念隐喻理论,文章以隐喻认知思维体验性特征作为隐喻始源域类型划分标准,分析与“爱情”有关的词汇和句子中存在的隐喻现象,研究其始源域和目标域的映射关系,进而探究其隐喻认知机制,并试图构建隐喻认知系统。  相似文献   

13.
现代隐喻学,特别是莱考夫和约瀚逊认为,我们日常的思想和行动的本质是隐喻的。语义学的隐喻理论则进一步将隐喻理解为基于相似性的由始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过程。对于传统的汉语词义引申过程,从映射角度来解读,我们就会有新的认识。本文以语义学的隐喻理论为指导,从隐喻理论中的映射角度对“表”字意义引申过程做了新的展示。  相似文献   

14.
隐喻映射包括始源域与目标域,始源域常是人们熟悉且具体的概念,目标域则是比较陌生、抽象的概念.隐喻构建了生活中许多概念,特别是诸多抽象概念.隐喻的心理映射牵涉到此事物与彼事物的外在表象联系,也可能牵涉到此事物与彼事物的内在特性的关联.不同民族之间的语言文化和生活经验具有共性也具有个性,本文选取了"黑色"这一概念,在收集了相关语料的前提下,探讨英汉语言中"黑色"的概念隐喻表现及其异同.  相似文献   

15.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和简单的语言产物,更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手段.根据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人们借助熟悉的具体概念建立始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构建陌生的抽象概念.文章以玛格丽特·米切尔《飘》为研究文本,抽取并分析小说中关于“女人”的隐喻.通过分析各个隐喻的始源域到目标域映射的过程,不难发现始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带有消极负面特点.这也反映了在20世纪初的美国,普通大众对“女人”有很深的偏见.  相似文献   

16.
以认知隐喻学中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解读诗歌张力的成因,即通过突显、忽略和遮蔽的方式达到目标域和源域间子集的映射。以狄金森的三首"死亡"诗歌为例,分析了她诗歌中无穷的隐喻张力。  相似文献   

17.
朱晓燕 《考试周刊》2012,(47):23-24
空间隐喻是形成认知概念的重要认知方式。通过对比汉英语"深/deep"的隐喻映射,本文发现在时间域、颜色域、情感域和心智域隐喻映射中,汉英语"深/deep"隐喻具有普遍性;但"深/deep"隐喻也存在汉英民族差异性,这说明空间隐喻既具普遍性又具民族个性。  相似文献   

18.
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转喻理论可用于解析委婉语的认知机制。结合该二者理论分析有关经济报道中表述经济危机的委婉语,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概念化映射总结出三种委婉表达经济危机的概念隐喻类别;剖析有关经济危机的两个例句中事物之间的替代关系论证概念转喻也是构成委婉语认知机制的基础;探讨经济危机与空间概念“向下”之间的关联说明了委婉语的认知机制还可以通过概念隐喻与概念转喻的交织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9.
概念隐喻理论对跨文化传播的阐释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念隐喻理论对跨文化传播具有解释作用。该理论中的映射原理可以用来解释跨文化传播中出现的隐喻现象,它们有相同或不同的源域或目标域,实现这两个域之间的合理映射有助于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在跨文化翻译的过程中,映射原理部分地解释了可译与不可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隐喻认知理论认为,隐喻在本质上是认知的,是通过一类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类事物;隐喻由始源域和目标域构成,两个领域之间的互动称为“映射”.隐喻就是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把较为熟悉的、具体的概念域映射到不太熟悉的、抽象的概念域上,从而对一个新的概念的理解和表达.这种认知模式很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思维特点,因此,将隐喻认知规律应用于高职院校英语词汇教学是有深远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