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四月的襄樊古隆中,蕙风送爽,草长莺飞。三国史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朱绍侯、梁满仓、黄惠贤、沈伯俊等四十余人值纪念诸葛亮出山1800周年之际,齐聚于隆中山下的襄樊学院,共襄三国学术研究盛举,就刘备“三顾茅庐”和诸葛亮《隆中对》等进行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2.
□特稿1·001蔡泽寰再谈“1233”办学模式3·001梁建华狠抓落实促进学院又好又快发展□“隆中对”论坛1·006编者《“隆中对”论坛》开栏寄语1·006刘克勤诸葛亮的双重形象及其他1·009魏平柱汉水女神的文化阐释2·001李德炳科学把握“好”的内涵提高经济发展质量2·004蒋远国关于襄樊市职业教育的思考2·008李开学关于襄樊近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3·004晋宏忠略论楚文化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3·008陈新剑孟浩然卒于“冶城”辨4·001黄河清与易中天教授辩“三顾草庐”4·003毛运海湘水女神与汉水女神考略5·001杜汉华打造湖北旅游的耀眼亮点6…  相似文献   

3.
自比管仲、乐毅的诸葛亮,是三国时期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公元207年,势单力弱的刘备“三顾草庐”,诸葛亮就为他提出了预见三分鼎立而后统一全国的《隆中对》。以后十余年间,诸葛亮以其才智,协助刘备联吴抗曹,跨有荆益,建立蜀汉,并认真治理。从222年刘备夷陵战败,白帝讬孤,刘禅继位起,直到234年,诸葛亮“鞠躬尽瘁”,病死五丈  相似文献   

4.
自比管仲、乐毅的诸葛亮,是三国时期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公元207年,势单力弱的刘备“三顾草庐”,诸葛亮就为他提出了预见三分鼎立而后统一全国的《隆中对》。以后十余年间,诸葛亮以其才智,协助刘备联吴抗曹,跨有荆益,建立蜀汉,并认真治理。从222年刘备夷陵战败,白帝讬孤,刘禅继位起,直到234年,诸葛亮“鞠躬尽瘁”,病死五丈原,“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对于诸葛亮的治蜀业绩,《三国志》作者陈寿评论说:  相似文献   

5.
金菊 《现代语文》2009,(3):72-73
说起东汉末年的历史,人们头脑中的思路就像那时的政局一样纷繁复杂,但只要读一读《隆中对》,千头万绪就会理出一个大致条理。《隆中对》给予学生的显然不只这些,这里仅就《隆中对》中的“对”部分在教学实际中的显露,谈谈感想。  相似文献   

6.
“隆中对”是诸葛亮为蜀汉集团提出的指导全局的战略决策。管理从决策开始,决策正确与否关系到整个事业的兴衰成败。“隆中对”的决策实践,给现代管理的启示是:确定可行性目标是战略决策的先决条件,全面把握情势是正确决策的依据,理性和趋利是战略决策必须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隆中对》的“对”字,很多语文参考资料都注释为对策、对答,我认为这只讲了一个方面。 《隆中对》节选自陈寿的《三国志》中的《渚葛亮传》。题目是后人加的,又名《草庐对》。 对,是一种文沐,早在我国汉代时期曾有所规定。君王就某些问题,要求臣下给以回答,将这些回答书以成文为“对”。  相似文献   

8.
在湖北省襄樊四中,无论是管理还是教育教学,都充斥着一种“柔软”的特质。正是这种特质,造就了襄樊四中的“和谐校园”。做让教师有安全感的校长  相似文献   

9.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所谓“天下有变”,怎么个变法,《隆中对》没有展开评论,也不可能具体指出。后世论者却有说他也“并不清楚”。其实,诸葛亮心中有数的。分析一下诸葛亮的言行和他北伐时三国所发生的一些事件,便可知其“天下有变” 的梗概。  相似文献   

10.
赤壁战后,刘备占领了原东汉荆州的长沙、桂阳、零陵、江夏、武陵等郡,并从孙权那里“借”得南郡,荆州首府襄阳在曹操控制之下,刘备移治公安,故称“刘备荆州”(以下仍称“荆州”),以与原荆州有别。荆州的占有,打通了进军巴蜀的道路,不久刘备便攻占了益州,基本上实现了诸葛亮《隆中对》“跨有荆、益”,与孙、曹三分天下.鼎足而峙的战略设想,呈现出从荆、益兴师中原,消灭曹氏,一统天下,完全实现《隆中对》战略设想的可能。然而,事隔不久,荆州却被孙权夺走,刘备仅存益州一隅之地。章武二年(公元222年)蜀、吴“彝陵之战”,蜀军几尽覆没,刘备既无力再夺荆州,又无力与曹氏争夺天下,“复兴汉室”了。为此,古今许多学者在叹惜之余,作了种种评说:或  相似文献   

11.
在襄樊方言中,“给”字有如下用法:“给1”:动词,表示“给予”、“致使”、“容许”等义;“给2”:介词,引出施事表示被动,也可用“叫、让”;“给3”:介词,引出受事,表示处置,也可用“叫(教)”;“给4”:介词,引出对象;“给5”:助词。襄樊方言的“给”在历史上是有其来源的。通过比较襄樊方言和周边方言的标记词分布特点,可以大致确定襄樊方言的分区类型。  相似文献   

12.
《襄樊学院学报》2010,(12):F0003-F0003
“2010中国·襄樊宋玉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10月22日至24日在襄樊学院召开。会议由中国屈原学会、湖北省荆楚文化研究会、襄樊学院、宜城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襄樊学院宋玉研究所、宜城市宋玉研究会共同承办。会议主题为“新世纪宋玉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
就“隆中对”谈《三国演义》原著及电视剧改编的得与失孟繁冶,柴春发“隆中对”一经陈寿写进《三国志》,便广为流传,千古不朽。一千七百年来,有多少政治家、军事家、历史学家为之折腰赞叹,感佩之至;又为多少平民百姓所津津乐道,成为古而不老的话题,何以如此?因为...  相似文献   

14.
小释“有”     
初中语文第六册《隆中对》一文,有“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句。很多人将其中的“有”字看成是有无的有,这显然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5.
初中语文教材选编的《隆中对》,“箪食壶浆”之“食”没有注音,可见应读shi,而大学教材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所选《左传·宣公二年》,“箪食与肉”之“食”注音却是si。同是“箪食”读音却不一致,令人疑惑不解,这就需要进行一番考辨了。  相似文献   

16.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载:“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诸葛亮隐居隆中时“好为《梁父吟》”,“好为”表示经常性的行为,显然可以观出诸葛亮对于《梁父吟》的喜好程度。诸葛亮钟爱的《梁父吟》为何物呢?人教版课标教材九年级上册《隆中对》一文课下注为:“《梁父吟》,又作《梁甫吟》,古歌曲名。传说诸葛亮曾经写过一首《梁父吟》歌词。”注解本身无误,但释文过于含糊,《隆中对》开篇即指诸葛亮“好为《梁父吟》”并非修饰之言,实属微言大义耳。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在类似可以开启学生…  相似文献   

17.
陈寿向有“良史”之称,其《诸葛亮传》是著名的叙写“良相”的篇章。本文从思想和艺术的结合上深入细致地评析了“隆中对”、“激孙权”两个片断,以吸引和帮助读者窥测并领悟“良史”的可贵之处:史料精熟、史识精当、史笔精妙。  相似文献   

18.
释“顾”     
“顾”,本义是“回头看”。《西门豹治邺》中“豹视之,顾谓三老、巫祝、父老曰:‘是女子不好……’”的“顾”就是用的“顾”的本义。“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隆中对》)的“顾”,意为“探望,拜访”。“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硕鼠》)的“顾”,意为“照顾”。都是用的引申义。  相似文献   

19.
韩俊荣 《学语文》2005,(2):13-13,7
被誉为“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的《隆中对》。是集中展现诸葛亮作为政治家的远见,作为军事家的谋略的重要篇章,其中充分体现了诸葛亮敏锐的洞察力,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本文从两个“三步走”和两种对比法,分别解读《隆中对》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20.
释“天时”     
初六册《隆中对》中有“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一句,课本注释为“这不仅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筹划(得当).”把“天时”释为“时机(好)”,我以为不妥。首先,袁曹官渡之战是在力量对比袁优(袁据冀、青、幽、并四川,兵多粮足)曹劣的形势下展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