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喻是建构和解读诗歌语篇的有效策略,在诗歌中具有思维、认知和组织功能。隐喻体现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和思维过程,也建构了英语诗歌的蕴意。源域和目标域的相映射,实现了形式和内容上的统一。诗人以源域意象为载体,通过源域链条和目标域链条的映射,实现语篇连贯。本文以具体的英语诗歌为实例,分析了隐喻在语篇中对于剖析诗人的思维活动、诗篇内涵和结构组织的重要作用,探讨了在诗歌主题与中心隐喻框架下源域意象连贯和隐喻连贯对于构成诗歌语篇连贯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隐喻是人们对语言认知和理解的重要思维方式。隐喻涉及源域和目标域,源域的部分特点被映射到目标域上的过程就是认知理解的过程。新闻作为一种独立的语体,旨在传播最新的信息,隐喻思维在新闻中,尤其是新闻标题中的大量运用使表达效果更为显著:隐喻具有认知力和概括性,使抽象变具体,还能不断丰富新闻语言,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和欣赏性。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 隐喻是系统地、单向地从始源域到目标域的结构投射。隐喻认知是人类认知世界,特别是抽象世界的不可缺少的一种认知能力。在我们观察周围的世界、创造新的意义、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隐喻起到中介的认知功能。在语用学的视角下,动态的语境是理解诗歌隐喻的“桥梁”,人们运用动态的语境可以更好地认知和理解诗歌中新的、抽象的、不清楚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从认知的角度分析有关颜色词隐喻化的认知运作机制,认为颜色词的一个重要语义特征是喻体的意义和本体的意义发生冲突。对颜色词的理解过程就是如何消除语义冲突的过程。这一理解过程不是任意的,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映射不是无根据的,而是在相似性的作用下,产生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从而产生新的颜色词的隐喻意义。  相似文献   

5.
隐喻本质上是通过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结合实例分析体育用语中的隐喻现象,分类论证体育作为目标域或源域的隐喻词汇及其应用特征,并对英语中的体育隐喻做了启示性的总结。  相似文献   

6.
概念隐喻是以一个认知域的经验来说明或理解另一个认知域的经验,用源域的某些特点来映射目标域,从而使目标域的理解变得简单。《红楼梦》语言描写中的一大特色就是使用隐喻。文章从概念隐喻的三个维度: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来分析和阐释《红楼梦》中的概念隐喻,以期发现这些概念隐喻的具体类型,解释它们发生的内在过程。  相似文献   

7.
英语习语中的概念隐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习语是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大来源是人类本身的各个部位。Lakoff&Johnson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人们思维、行为和表达思想的一种系统的方式,是通过一个概念去理解另一个概念,即源域向目标域的单方向性映射,也就是跨域映射实现的,在这一过程中,目标域概念的某一(些)元素被凸显,而其他元素则会被隐藏。本文用概念隐喻理论分析了英语中的人体部位习语,发现英语习语里的隐喻使用非常广泛,认为认知语境对于跨域过程中的凸显和隐藏有很大影响,制约着习语的形成和我们对英语习语的运用和理解。  相似文献   

8.
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语言是语言研究的一个方面,因为语言能力是人类认知能力的体现,认知语言学对隐喻的研究突破了如何运用语言能力和实现语言能力的籓篱,使传统的隐喻理论得到了重大的发展。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现象,它还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Glen Phillips的诗歌,指出Glen Phillips诗歌中的隐喻其实是来自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基本体验,是诗人用灵心慧眼对一些基本概念隐喻的延伸和拓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出发,认为语法化过程中存在着隐喻的手段,语法化本身具有隐喻特征。语法化的认知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隐喻过程:语法化就是从一个概念域(源域)到另一个概念域(目标域)的意象图式的映射过程。这位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语法化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10.
隐喻是由源域(source domain)到目标域(target domain)之间的映射(mapping)产生的。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通过颜色来表达新的概念,映射原本没有颜色的事物时,就形成了颜色隐喻。对译者来说,熟悉颜色隐喻的认知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隐喻作为一种基本的认知方式,本质上是通过限定认知框架来构建我们的思维系统的.在隐喻思维过程中,隐喻表达所从属的隐喻框架和所依托的隐喻概念是隐喻生成和理解过程中的关键要素.隐喻框架的作用是激活一个概念域作为隐喻的始源域,它对认知起到基础性和导向性的作用.隐喻概念则决定了始源域到目标域的跨域映射关系,两者密切相关但又有所区别.隐喻认知过程中,隐喻框架和隐喻概念都具有动态性,对框架和概念的选择直接影响隐喻的理解.通过对语料库中隐喻框架和概念的缩放,比较分析这一变化所带来的影响,能更清晰地把握隐喻框架和隐喻概念之间的关系,说明隐喻理解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2.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而且是一种认知活动,隐喻对诗歌的创作也有很深的影响。唐代诗歌中有不少涉及到"水"这一意象的,文章尝试将"水"作为始源域,分析它映射到的不同目标域,以及"水"在唐诗中隐喻的特点,以期从认知隐喻这一角度认识唐诗中的"水"意象。  相似文献   

13.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模式。英汉两种语言中有着大量的“教师”隐喻。文章通过对英汉语言中以教师为源域投射出的其他目标域的认知分析.探讨“教师”隐喻的文化和心理认知基础,突出其不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手段,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手段,但儿童的隐喻认知机制并不同于成人世界的借助语言手段来比较、代替以及类推源域概念系统和目标域概念系统,儿童的认知隐喻机制是一种意象性的认知手段。本文试图从隐喻思维角度来分析儿童的认知隐喻机制。  相似文献   

15.
隐喻既是一种外在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深层的认知思维,是人类感知世界与形成概念的重要方式.概念系统的本质特征是从源域到目标域的隐喻性投射,按照概念隐喻源域的不同和投射方式的差异,并以汉英隐喻性谚语为语料对概念隐喻中的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进行分析,我们认为,概念隐喻对人的认知思维能力,特别是在对抽象事物进行理解和表述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汉英谚语多数具有隐喻性,其句式简洁、寓意深刻,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产物,蕴藏着各自的民族文化和生活经验,对概念隐喻的认知类型及应用特点的研究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6.
余音 《文教资料》2014,(20):33-35
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方式和认知机制,在语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概念隐喻是指人类将自己在某一领域(原始域)的经验事实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个相对抽象和复杂的领域(目标域)概念事实或经历的一种认知活动。本文以中美领导人在被访问国高校发表的公共演讲这一特殊但有代表性的政治语篇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选取语料共六篇,总结和归纳中美领导人演讲词在概念隐喻上体现出的相同和不同。  相似文献   

17.
隐喻被认为是人类认知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人类的认知和推理,隐喻将一个概念域系统地、对应地映射到另一个概念域.而从韩礼德的语法隐喻观可以推出语法隐喻是这种概念域之间的映射在句法结构上的不一致性体现,其体现了语义和语法关系之间的转化.本文首先介绍了隐喻和语法隐喻,然后把认知语言学和语义学结合起来对语法隐喻进行语义分析,以更好地理解语法隐喻的实质.  相似文献   

18.
隐喻认知过程就是从源域到目标域的系统映射过程。多模态隐喻指源域和目标域分别用或主要用不同的模态来呈现的隐喻。视频语篇集合了声音、图画、语言、动作等多种模态,是典型的多模态话语。以短视频Tough Love为语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分析其中多模态隐喻,对于帮助观众更深刻地理解视频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促进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政治漫画是一种视觉语言型的舆论新闻话语,它结合了图像和语言两种符号。多模态隐喻指的是隐喻的一种,其中源域和目标域分别由不同的符号形成。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将概念隐喻、转喻与政治漫画的特征相结合,试图分析源域选择和源域文化内涵在多模态隐喻过程中对身份构建的作用,从而对漫画进行细致的解读。  相似文献   

20.
李丽丽 《文教资料》2012,(27):148-150
当代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修辞现象,而且是一种认知活动。隐喻与诗歌的创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隐喻在诗歌创作中被广泛应用。唐代诗歌中有不少涉及到"花"这一意象的,本文尝试将"花"作为始源域,分析它所映射到的不同目标域及其在唐诗中隐喻的特点,以期从认知隐喻这一角度认识唐诗中的"花"这一意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