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国外跨文化敏感度的研究和跨文化敏感测量方法的介绍,以跨文化敏感度发展模式(DMIS)为例,探讨了跨文化敏感相关理论应用于第二语言教学和跨文化培训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对三亚学院197名非英语专业大学本科生的跨文化敏感度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三亚学院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敏感度的5个变量中差异认同感平均水平最高,而交际参与度平均水平远远低于其他4个变量的平均值。并通过对文科和理工科大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比较发现,理工科大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明显低于文科大学生。  相似文献   

3.
当前,外语学习不仅是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也是拓宽学习者知识面,了解不同文化的过程。英语学习兼备工具性和人文性,更要求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具备高度的跨文化敏感度,能够包容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性。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和学习者逐步意识到外语学习中跨文化敏感度的重要性。文章简要介绍跨文化敏感度的内涵及国内外研究趋势,旨在探究跨文化因素对外语学习者的影响,以探求更为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策略。  相似文献   

4.
才仁措  王群 《海外英语》2012,(22):11-12
该研究对新疆医科大学96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跨文化敏感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他们的跨文化敏感度偏低。五因素中差异认同感较高,其次交际参与度,交际愉悦感,交际专注度,交际信心最低。并得知,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了解外国文化的方式比较单一,英语课堂跨文化教学的匮乏。  相似文献   

5.
跨文化敏感度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跨文化敏感度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低。本文借助Chen和Starosta的跨文化敏感度量表(ISS)对大连理工大学随机选取的两组中国学生和外国学生展开实证调查研究,旨在分析这两个有着文化差异背景的群体在跨文化敏感度水平上存在的异同,进而为有效开展外语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章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中国非英语专业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差异敏感度开展调查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并归纳了现阶段我国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特点;通过提高第二语言学习者文化差异敏感度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可行性,为第二语言教学中如何提高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教学目标找到新的出口。  相似文献   

7.
跨文化敏感度是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情感面向,它是一个独立的概念,包括以下因素:自尊,自控,开明,移情,互动参与和理性判断(Chen&Starosta,2000)。Chen&Starosta所设计的"跨文化敏感度量表"反映了跨文化敏感的五个因子: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的差异认同感、交际参与度、交际愉悦感、交际专注度、交际信心。本研究使用Chen和Starosta所设计的"跨文化敏感度量表"对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0级102名英语专业研究生进行测评和分析,以测评受试者的跨文化敏感度水平及五个因子的实际水平。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基于Chen和Starosta提出的跨文化敏感度模型,对一所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跨文化敏感度水平的测评。研究发现,学生的差异认同感最高,其次是交际参与度,交际专注度和交际愉悦感,而交际信心最弱。建议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建立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自我监控力。  相似文献   

9.
周欠欠 《海外英语》2014,(8):220-221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越来越成为衡量当代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跨文化敏感度作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情感层面,在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针对跨文化敏感度对跨文化能力培养的重要影响入手,目的在于提高中国学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对某职业学院90名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跨文化交际敏感度水平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高职生总体跨文化敏感度水平偏低,在跨文化敏感度五项因素中,交际参与度水平最高,交际专注度、差异认同感和交际信心依次排后,但交际愉悦感远低于其他四因素,因此要分析原因,发展高职学生跨文化敏感度水平,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212名佳木斯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水平和英语四级成绩的测评,得出以下研究结果: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在构成跨文化敏感的五个因素中,学生的交际专注度最强,交际愉悦感则最弱;学生的英语四级成绩与跨文化敏感度存在一定的相关系数,与交际参与度和交际信心的相关系数最高;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均与其是(否少个"五")个层面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其中与交际参与度和交际信心的相关系数最高。  相似文献   

12.
跨文化交际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对中介语的应用能力,并受制于对异域文化元素的敏感度和容忍度,本文简要介绍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中,异域文化元素有效导入的意义、内容、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文章探讨了目前新疆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跨文化敏感度和预科汉语文化教学的现状,并就相关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跨文化教学是培养国际化人才,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为期一年的初中英语跨文化教学研究中,笔者借助电子辞典开展了探索功能、熟悉操作,增强认知、提升敏感度,落实表达、强化输出三个阶段的行动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在跨文化认知、跨文化敏感度以及跨文化行动上都有很大提升,说明电子辞典辅助下的初中英语跨文化教学有助于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5.
通过详细介绍由美国著名跨文化研究学者MiltonJ.Bennett教授提出的跨文化敏感度发展模型,本文旨在说明此模型对深圳外籍教师跨文化适应状况调查的关联性。在此基础上,本文根据此模型的理论框架设计出定量的问卷以及定性的深度采访,用于调查深圳外籍教师的跨文化适应状况以及探索具体的帮助外籍教师适应深圳文化和生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英语教学长期以来非常重视对语言形式和结构等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对文化意识的培养,使得学生综合使用语言的交际能力薄弱,出现语用失误,导致交际失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衡量当代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跨文化敏感度作为反映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体系中备受关注,对其他文化的敏感,是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首要条件,因此培养跨文化敏感度通常被视为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第一步。本文从语用失误现象导致交际失败和失误出发,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以跨文化敏感度为切入点,结合中学英语文化教学现状,融汇迁移理论、学习动机理论、移情、建构主义理论等,对语用失误和跨文化交际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作分析,对跨文化敏感度的起源和跨文化敏感度量表的现有研究结果做进一步研究,形成文献综述.为以后的深层次分析研究做铺垫。  相似文献   

17.
朱兰 《考试周刊》2010,(10):207-208
针对高职涉外专业学生学习了英语语言知识却不能顺利地运用英语进行涉外交际的现状,本文作者制定了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问卷和文化测试卷,了解分析了高职涉外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以及跨文化交际需求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由此提高跨文化交际教学策略,旨在使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内外跨文化交际也日趋增加。因此,中国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是不仅专业精,而且能够顺利进行跨文化交流,这就使高校外语教学面临一项新挑战——跨文化敏感度发展模式的应用。在以往的外语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的情况,目的是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提高。目前,有很多学生可以顺利通过英语等级考试,却不能用外语在实际的跨文化交流中进行有效交流。鉴于此,主要从影响跨文化敏感度的因素入手,论述跨文化敏感度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情况,并重点探讨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敏感度发展模式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开放式访谈的方式对某高校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及其5个维度和语用能力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调查和对比分析。调查对象来自大连市三所高校,由不同年龄段,不同专业的本科及研究生构成。研究方式包括定量问卷分析和定性访谈两部分。结果发现,大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和其语用能力呈相关关系。同时,语用能力与跨文化敏感度中的互动参与度,交际信心,交际愉悦感,差异认同度和交际专注度都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笔者对重庆文理学院72名英语教师跨文化交际敏感度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跨文化交际敏感度5个因素中,差异认同感平均分最高,其次是交际信心和交际专注度,交际愉悦感和交际参与度远远低于其他3个因素。通过皮尔逊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可以发现教师的实际跨文化交际敏感度综合水平不理想,教师的差异认同感与交际参与度不具备显著相关性。这一结果表明,在真实交际场合中,文化差异认同感与交际参与度并无根本性联系;教师了解外国文化的方式虽比较多,但并未对其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敏感度提高有显著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