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更加重视毕业生就业问题,并开始向就业导向模式积极转变。在此背景下,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予以解析和重构,已经成为高职高专院校核心工作之一。高职高专院校应有机整合校内教学资源,打造一支优质的思政课师资队伍,优化该门课程的社会实践考核模式;除此之外,还应健全该门课程社会实践质量评价体系,最终保障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工作得以高效开展。  相似文献   

2.
李琦 《江苏高教》2021,(12):111-114
课程思政是学校教学改革尤其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向.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体现着德才统一的教育价值观.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耦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遵循思政规律,遵循大学生成长发展规律.搞好课程思政建设必须把握其内涵理路和价值范式,加强顶层设计与依靠师生主体相结合,构筑教师、教程、教学联动的育人格局,完善体制机制与科学有序推进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时代新人培育要求的实践逻辑。在系统阐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建设原则及育人旨归的基础上,基于教学过程三要素,就落实课程思政育时代新人的实践路径提出具体建议:加强课程内容建设,推进思政铸魂掷地有声,解决课程思政“教什么”的问题;推动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促进思政塑心润物无声,解决课程思政“怎么教”的问题;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保证思政育人众口同声,解决课程思政“教得好”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地理课程思政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重要一环,其德育成效并不突出,究其原因是地理课程思政内容缺乏统整性。因此,将大概念相关理论观点引入课程思政,经过对课程思政大概念的选取、地理课程思政大概念的筛选以及中下位概念的归聚,初步构建高中地理课程思政体系。基于体系特征提出地理课程思政实施的三条路径:上行路径、下行路径和并行路径。  相似文献   

5.
<正>课程思政是以批判与反思传统思政课程为基准而逐渐产生的发展性概念,历经不断探究、明确提出、持续深化及纵深发展的过程,核心旨归在于实现由实体课程向教书育人观念的认知转变,促进政策规划转向政策实施。自我国全面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工程后,教育与学术领域掀起课程思政研究热潮,并在高校思政教育层面探究课程思政核心内涵、基本理念、教育体系、实现落实与落实机制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6.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依据调查结果的实证分析,紧扣高职高专课程思政的内容覆盖面和价值引领,以吉林师范大学辽源分院为例,对全校2135名学生和30名教师进行了课程思政现状问卷调查,通过立足学校办学定位,建设“三个全面教育人”的办学体制;确立培养目标,重新构建人才培养计划;建强主力军,打造三类思政课堂三个方面构建课程思政路径,并反思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期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真正形成“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合力,为国家培养优质职业人才。  相似文献   

7.
劳动法学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既与公民生活息息相关,其教学内容又与课程思政紧密联系。通过分析劳动法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和必要性,文章深入挖掘了劳动法学课程中的以人为本、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等典型的思政元素,确定和把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现路径,加强和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健全课程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落实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同时希冀为高校劳动法学课程思政的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环节。在推进课程思政改革过程中,既要结合学生的具体需求,也要进一步增强思政课程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理论性强、思想性强的优势。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赋能课程思政,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课程思政创新研究,推进课程思政模式变革和生态重构;另一方面,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握学生发展特点和内在规律,紧跟时代步伐,将课程思政讲深、讲透、讲活,持续提升教育成效。  相似文献   

9.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课程思政是落实“大思政课”理念、构建“三全育人”格局的有效举措。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要明确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之间的关系,确立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实践路径,将地域文化资源融入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推进学校育人工作取得实效,彰显地域文化资源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0.
通过可视化等多种方式系统梳理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的基本情况,可以发现,学界对“课程思政”概念内涵、关键难点及路径的研究日益清晰。现阶段“课程思政”研究还存在实证研究少、特色化体系建设薄弱等问题。高职院校要强化“课程思政”实践研究,着重研究“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保障和落实机制,关注高职院校与研究型高校在“课程思政”建设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思政课程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耦合育人探究,有利于优化新时代学校课程建设,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教育共生体,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服务“三全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培育新时代接班人、提高人才素质、提升高中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课程思政建设在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现实挑战.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要求,下阶段课程思政建设需着重处理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入、知识传授与价值启迪、三全育人与课程思政四组关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  相似文献   

13.
立德树人视阈下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适应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现实诉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逻辑、强化教师教书育人职责的现实需要、培养全面发展时代新人的战略举措,但也存在诸多困境。有鉴于此,高校应加强顶层设计以建构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强化师资队伍以提升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能力、挖掘思政元素以优化体育课程思政逻辑体系、优化教学方式以提升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效益、完善评价体系以激发教师课程思政育人动力,以便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4.
文章首先阐述了课程思政研究现状,然后分析了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意义,最后提出了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途径,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水平和激励机制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崔鹏 《海外英语》2023,(4):128-130
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作为高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存在自身的独特优势。加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能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推广提供支持。文章阐述了课程思政的背景和概念,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价值进行分析,并围绕如何提升教师的思政素质、选择教材、注重需求平衡、完善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健全评价和管理体系五个方面探究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育人的有效路径,以更好地推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16.
高职高专课程思政建设对打破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孤岛"困境,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高专课程思政建设要以人才培养模式和教情学情为现实基础,加强党委集中统一领导、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发挥课程资源基础性作用、构建基于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进入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与机制构建对推进高校教育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对现有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分析总结,在理论上,从理念、内容、方法层面对课程思政的概念做了界定;在实践上,实施课程思政面临着教育认识不够到位、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师资水平有待提高、保障条件有所缺失等问题,应当通过强化理念认同、优化规章制度、提升师资质量和完善保障供给等措施,构建课程思政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化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主体、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有高度契合性,应从树立课程思政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融入思政元素和促进载体融合方面加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19.
高职高专课程思政建设对打破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孤岛"困境,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高专课程思政建设要以人才培养模式和教情学情为现实基础,加强党委集中统一领导、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发挥课程资源基础性作用、构建基于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在高校思政教育常态化背景下,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文献梳理、逻辑分析,实地考察、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核心特征与实践途径展开讨论。研究认为:(1)“打造智慧生态的数字课堂,实现全过程育人”“拓宽思政课程的教学资源,实现全方位育人”“助推高校学生的深度思考,实现全视野育人”“强化思政课程的主体地位,实现全方法育人”“提升思政课程的师资水平,实现全目标育人”,是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2)数字信息来源的碎化特征、数字知识传播的多元特征、数字教学体验的自主特征、数字交流表达的感性特征、数字资源生产的活化特征与数字反馈评价的精准特征,是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核心特征。(3)健全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体制机制、树立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精准理念、培育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师资队伍、建立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教育方法、提高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准入门槛和完善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知识体系,是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