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鸬鹚》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一篇看图学文,文章虽然篇幅短小,但读后却给人以美的感染和熏陶.我教这篇课文的做法是:理清作者写作思路,确定教学思路,指导学生的学习思路.  相似文献   

2.
一、揣摩文章的思路,提高阅读能力探求文章的思路,意在从全文整体出发,沿着作者写作思路去一步步认识和理解作者是如何表情达意的。能把一篇课文的思路摸清楚,便是最高明的读者。文章的思路,就其外观而言,就是谋  相似文献   

3.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是不太好教的。既要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百草园的乐趣;又要让他们了解作者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并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不少教师在上这篇课文时都会精心设计好问题,然后让学生围绕老师设计的问题展开分析讨论。这样的课的确能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但我总觉得,这样的教学很难使学生接近真实的阅读,而且抑制了学生阅读  相似文献   

4.
《避雨》是小语第七册第二组教材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情节简单,语言朴实无华,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我们在教学中要紧扣教材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思路,逐步培养学生喜欢观察和思维的习惯。一、理清文章脉络,探索作者思维路子在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全文的基础上出示思考题:作者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去,遇到了什么事情?他看到、听到些什么,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依据这个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弄懂课文,理情脉络,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除了巩固识字教学成果 ,发展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外 ,在有目的的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方面我做了一定尝试。一、调节阅读思路文章的内容记录作者的认识成果 ,文章的组织结构体现了作者认识的展开和运动发展过程 ,是作者思路的外化 ,学生只有沿着作者的思路去阅读、认识 ,才能达到理解内容 ,领悟作者意图的目的。小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往往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思维方法 ,走自己的阅读思路 ,用自己的阅读思路展开阅读的方向和过程。这个思路有可能与作者的思路一致 ,也有可能不一致。同时教师在组织一篇课文的…  相似文献   

6.
教学大纲指出:“一般的说,可以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这是阅读教学的一般教学原则和模式.落实到一篇课文,就是要尽早让学生触及课文的中心,把握作者的思路;然后再引导学生去分析研究文章的字词句是如何准确鲜明地表达这个中心,如何体现作者的思路;最后又让学生回到整体上来,进一步理解课文.即整体感知——部分深究——整体优化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中,教好一篇课文,一般应引导学生从整体着手,让学生捕捉主题,理清文章思路,按照“篇-段-句 -词-篇”的程序进行多读训练,对课文内容融会贯通。下面以《三峡之秋》这篇课文为例,谈谈我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8.
《詹天佑》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最后一组教材中的一篇讲读课文,与旧教材不同的是,这篇课文没有明确规定阅读训练的重点,是对学生小学阶段所学知识的综合归纳。1.初读课文,抓住中心。为了使学生能正确地把握文章的思路,教学这篇课文时,可采用“提取中心法”...  相似文献   

9.
阅读一篇课文,要指导学生认真理解文章语言以及篇章结构的意义,这样才能真正领会文章的含义和中心思想。我试就《一夜的工作》谈几点教学体会。分折开头结尾,摸清文章思路。这篇课文文字朴实无华,浅显易懂。学生通读全文,初知内容后,让他们分析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这样可帮助学生摸清文章的思路。本文开头,可抓住“报告”一词联系上下文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周总理作了报告,《人民文学》杂  相似文献   

10.
要搞好长课文的教学,必须抓住文章思路这个牛鼻子。抓住了牛鼻子,就能使字词句篇和听说读写双基训练全面落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教《火烧赤壁》这篇长课文该怎样抓牛鼻子呢? 一、抓预习摸索课文思路。预习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可用一个  相似文献   

11.
《琥珀》这篇课文语言精确,说明清楚,条理分明。教学这篇课文时要根据重点训练项目——《抓住要点考虑周到》和科学小品的特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从整体入手自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完整的印象。然后边读边议,弄清文章的思路和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可设计这样几个问题:1.这篇课文写了些什么内容?重点内容是什么?2.作者是以什么形式  相似文献   

12.
《林海》一课是老舍的一篇写景抒情的名篇,是小语第十册的一篇阅读课文,主要写作者亲临大兴安岭,领略大兴安岭的美景及作者的感想,从而抒发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指导阅读这篇课文,首先要理清文章的层次。而这篇课文是以“亲切舒服”为线索来安排文章结构的,教师要抓住这条线索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一、初读全文,理清层次教师首先让学生带着  相似文献   

13.
《种子的力》是我国现代著名剧作家夏衍1940年写的一篇哲理散文。作品托物寓理,由表及里,由物到人,构思精巧,蕴意深藉。教学时,要抓住“文章里的思想感情”这一训练重点,缘文悟道,理解内容,把握中心,体会情感。要掌握文章线索,弄清作者思路;要扣住关键词句,分析重点段落,让学生认识《种子的力》借物比喻之“理”。 一、掌握线索,弄清思路 课文文字含蓄,立意深刻,学生理解内容和作者写作意图均有困难。因此,先要帮助学生依据线索,理清思路。 1.初读课文,探出文章的基本线索。结合课后练习题,通过分析,看出其线  相似文献   

14.
《海滨小城》是一篇习作例文。它以清新优美的文字,描绘了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时,应着重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学习作者按空间位置的变换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一、从文章整体入手,探明作者思路。在学生初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启发他们思考两个问题:1 本文按什么  相似文献   

15.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是不太好教的。既要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百草园的乐趣;又要让他们了解作者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并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不少教师在上这篇课文时都会精心设计好问题,然后让学生围绕老师设计的问题展开分析讨论。这样的课的确能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但我总觉得,这样的教学很难使学生接近真实的阅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先生说 :“大凡读一篇文章 ,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 ,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 ,理解才透彻。”修订版大纲中明确说明 :“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 ,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揣摩文章的思路和表达方法。”明确指出了中年级的阅读“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步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如何把这些精神贯穿到教学中去 ?就此 ,我谈谈自己对《春蚕》一课的教学设计。一、理清文脉——导情安排学生通读课文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相似文献   

17.
初语三册七单元,是五篇议论文。在单元后安排了一次写作训练。这是初中生第一次集中学习议论文后写议论文。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和写作的过程中,始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写作欲望;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把写作一事一议这类文章的基本方法让学生掌握。一、指导学生学好课文,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把握这类文章的基本格局和行文思路, 该单元的五篇课文有下列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18.
运用图示法进行教学,易使学生的思路与作者的思路统一起来,以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在联系.对《跳水》这篇课文,我用此法教学,具体设想和安排如下: 第一教时,让学生自学生字词;熟悉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主要事情中事物之间是怎样联系着的;理清文章脉胳. 自学以后,根据上述要求对学生进行检查或抽查,达到读通全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轮船上的人与猴子之间发生的一件事.然后要求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找出事情发生的环境、地点、人物,  相似文献   

19.
《草原》是五年制语文第九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作品,它的字里行间处处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一篇进行审美教学的好文章。教师在教学时要调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通过思维训练,理清文章思路,训练概括能力,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一、初读课文感受美在课前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学习字词和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可让他们自学思考:①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相似文献   

20.
《大理石街》(第十册第4课)这篇阅读课文,编排在讲读课文《挑山工》之后,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运用在讲读课里所学到的知识,自己去读懂课文,要引导学生按照“参观访问记”的写作特点,顺着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条理。进入作者所描写的情境,要紧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