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农村改革三十年以来,“三农”问题始终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三农”问题在旧的问题解决以后又会产生新的问题,我国农村30年改革在创造了巨大的绩效并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的社会变迁与现代化进程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急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文章着重对农民增收问题以及维护农民土地稳定、加速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创新等问题提出了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农民是我国人口的主体。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中,农民不能缺席。创业和创新是中国适应经济新常态的新任务,这个新任务对农民提出一系列新要求,比如,农民要不断强化自己的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市场意识,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己使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能力。面对新任务,农民和农村的现状不容乐观。目前在农村,农民的创业创新基础相对较差,创业创新的社会环境相对较差,同时,农民创业和创新的体制机制相对不健全。未来中国农村的远程教育,要突出农村远程教育的新重点,要明确远程教育的新对象,要尝试远程教育的新方式,以确实有效地提高农民的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关于农业改革和发展“两个飞跃”的理论。科学地揭示了农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指明了中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根源在于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运用邓小平的“两个飞跃”思想来指导当前的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历来是关系国民经济的重大问题。邓小平在总结我国农业发展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思想。这些思想在邓小平经济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和理论创新。完整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三农”问题的基本思想,对于我国深化农村体制改革。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浅谈邓小平“三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一个关系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全局的根本性问题。邓小平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对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对农村、农业发展的方向、动力等重大问题都作出了精辟而深刻的论述,这对于当前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全面推动我国农业和农村跨世纪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是在国际形势继续发展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研究了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目标、新要求,是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7.
农民收入的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但目前我国的农民收入增长面临着严峻的形式。根据对农民增收缓慢原因的分析,从调整农业政策、完善社会体制、推进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创新、加强科学技术创新、实现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等方面进行论述,提出建议,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从建国后毛泽东的农民观入手,就农民的地位和作用、农民的积极性、农民的利益和权益、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与农业发展的关系四个方面进行梳理,以期为我国现阶段逐步解决农民问题、推进农村经济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当前正在进行的农村税费改革是一场国家主导的制度变迁。国家、官员、农民三方博弈正僵持,制度变迁成本得不到有效分摊,引发一系列不良的后果。只有在有效分摊制度变迁成本的基础上,全面改革农村的经济、政治体制,才能保证农村费改税的最终成功。  相似文献   

10.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当前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收入问题;收入问题的核心是就业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而在发展中壮大县域经济,又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1.
乡镇政府在履行公共物品供给职能中与各级领导机关、受益人及其组织团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目前农村公共物品供求失衡现象隐藏着困扰乡镇政府的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12.
欠发达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是我国新农村建设问题中的“难中之难”。我国欠发达地区存在特殊性,当地乡镇政府职能方面存在职能弱化与新农村建设服务理念要求相矛盾、职能错位与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相矛盾的困惑。基于此,提出了适合欠发达地区特点的,定位我国欠发达地区乡镇政府职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和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方针的实施,农业与农村工作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新形势下,如何促进乡镇政府转型,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对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需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而只有以服务型乡镇政府为视角重塑乡镇职能,并围绕职能的转变促进乡镇行政资源的优化配置,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阻碍服务型乡镇政府建设的瓶颈问题,从而促进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与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借鉴制度变迁理论化解乡镇政府债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村税费改革,是对制度变迁理论的成功运用。在化解乡镇政府债务过程中,借鉴前期改革经验,充分发挥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效应,发挥制度供给优势,利用转移支付等手段,调动基层利益主体的积极性,由点到面,逐级推进,有利于在成功解决乡镇政府债务问题的同时降低化解成本。  相似文献   

15.
农村义务教育政府投入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村居民在公共决策过程中的弱势地位、决策主体的利益最大化以及利益集团之间的竞争。应完善公共财政职能,建立以中央和省级财政为主的投入机制,尽快使县、乡政府从义务教育的投入主体转变为执行主体,以实现义务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公平,促进我国的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6.
财政合法性是政治合法性的重要基础和重要方面。我国乡镇财政设立以来,在传统的财政治理体制下,农民负担的不断增加使农村基层政府的财政合法性受到了挑战。农村税费改革减轻了农民负担,改善了农村基层政府的财政合法性和政治合法性。但农村税费改革并不是对传统财政治理体制的根本改造。只有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要求,建立农村公共财政体制,才能根本确立农村基层政府的财政合法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长期以来与农村乡镇财政紧密联系在一起,2001年开始的农村税费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乡镇财政体制,也导致了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改革.数据分析显示,改革前后,全国大部分省区义务教育阶段人员经费比重出现了倒U型的变化轨迹.借鉴DID方法的思想,本研究通过三个面板数据模型,发现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税费改革前后影响义务教育阶段支出结构的各因素效应在时间和地区两个维度上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国农村养老护理风险问题已经成为具有普遍性的,需要社会共同应对的公共问题。二战后的日本在应对农村养老护理风险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借鉴这些经验,应该做到珍惜机遇,稳步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强化法制保障,提高农民的稳定预期;以县为主导,以农户家庭为核心,创建县乡村一体化的养老风险应对组织体系;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为应对农村养老护理风险提供资源支持。  相似文献   

19.
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探析——以安徽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中,最为重要的是投入体制和管理体制。投入体制的核心是建立一套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投入机制.为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创造一个好的基础。安徽省是在全国率先进行农村税费改革的试点省,也是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机制问题暴露最早最充分的省,剖析安徽省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状况,分析导致农村义务教育困境的原因在于:县域经济不发达,地方财政匮乏;政府对教育投入总量严重不足;中央、省、市、县、乡政府的财权与事权严重失衡;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了义务教育体制的严重扭曲。尽快建立和完善规范的中央、省、县三级合理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合理调整中央和省级财政支出结构,以法律形式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中央、省、县三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资责任,不仅是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困境的迫切需要,也是落实“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0.
农村五保供养是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江西省为例,在税费改革以后,农村五保供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也面临着如政府预算投入相对不足、农村集体经济薄弱等问题。为此,宜将五保供养资金融资集中到县级以上政府,建立多渠道的资金筹集机制,理顺政府与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管理体制,将五保供养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鼓励企业或社会力量经营敬老院,制定合理的五保供养层级标准,促进城乡社会救助一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