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秦时峣关,即后来的蓝田关,又称蓝关,据汉书、水经注等权威史学、地理文献记载及以后的历史演变,峣关在今蓝田县东南,峣山东部至蓝桥镇一带的崇山峻岭中,而蓝关即是今蓝田县县城.  相似文献   

2.
秦时峣关,即后来的蓝田关,又称蓝关,据汉书、水经注等权威史学、地理文献记载及以后的历史演变,峣关在今蓝田县东南,峣山东部至蓝桥镇一带的崇山峻岭中,而蓝关即是今蓝田县县城。  相似文献   

3.
唐代韩愈所经的蓝关,在蓝田还是在商州?搞清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唐宋文献中所栽的“蓝田县东南”的里程。而对“蓝田县东南”的里程的正确理解又和“传统习惯里程”这一概念息息相关。在明确了“传统习惯里程”的内涵以及古今里长的差异的基础上,经过古今里长的换算,得出了唐宋人所谓的“蓝田县东南”90或98里之处的蓝关,就在商州西北的牧护关一带。  相似文献   

4.
唐代韩愈所经的蓝关,在蓝田还是在商州?搞清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唐宋文献中所栽的"蓝田县东南"的里程.而对"蓝田县东南"的里程的正确理解又和"传统习惯里程"这一概念息息相关.在明确了"传统习惯里程"的内涵以及古今里长的差异的基础上,经过古今里长的换算,得出了唐宋人所谓的"蓝田县东南"90或98里之处的蓝关,就在商州西北的牧护关一带.  相似文献   

5.
张喆的3S     
张嚣是龙川县实验小学四(6)班班长,龙川县2007-2008年度优秀少先队员,《广东第二课堂》小记者,她有3个“S”,说来饶有趣味。  相似文献   

6.
大量的历史资料说明了峣关、蓝关在历史上的确切位置,秦汉时的峣关、唐时的蓝关,都在今商洛市的商州区。有些历史资料虽有不同记载,但追本求源,这些不同的记载仍证明了秦汉时的峣关、唐时的蓝关都在今商洛市的商州区。近代、当代权威性研究成果证明这种看法。  相似文献   

7.
秦汉峣关、唐蓝关小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量的历史资料说明了峣关、蓝关在历史上的确切位置,秦汉时的峣关、唐时的蓝关,都在今商洛市的商州区.有些历史资料虽有不同记载,但追本求源.这些不同的记载仍证明了秦汉时的峣关、唐时的蓝关都在今商洛市的商州区.近代、当代权威性研究成果证明这种看法.  相似文献   

8.
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这苜诗,首联是“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蹈八千。”其中对于“朝奏”一词中“朝”的读音很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9.
著名作家陈忠实小说《白鹿原》中“朱先生”的历史原型牛兆濂的纸本讣告,日前在西安被发现。这本纸本讣告是西安一文物爱好者在西安古玩市场购得的,现存放在西安收藏研究院。据了解,《白鹿原》中白鹿书院的“朱先生”原型就是陕西省蓝田县清末举人牛兆濂。他出生于1876年,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第八册王维《鹿柴》诗,“柴”字课文未注音。上海市《汉语拼音小报》第237号将“鹿柴”注为“lǘ chái”。这是不正确的。查鹿柴系辋川(今陕西蓝田县)附近的一个小地方。据《辞海》注:柴,可读 zhài,通“寨、  相似文献   

11.
《屈原列传》中有“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中学语文教材注释“[蓝田]秦县名,现在陕西省蓝田县西。”这一注释,是辗转袭用了唐人张守节《史记正义》的陈旧注释,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新高中《语文》第二册(试验修订本·必修)把《谏太宗十思疏》的“怨不在大,可畏惟人”注为:“怨恨不在有多大,可怕的是人民(的力量)。”这注释不符合原意,应当修正。“怨不在大”语出《尚书·康诰》:“怨不在大,亦不在小。”孔颖达解释说:“人之怨不在事大,或由小事而起;虽由小事而起,亦不恒在事小,因小至大。”意思是说,凡是使臣民怨恨的事都不能做。《谏太宗十思疏》虽只引用了“怨不在大”,省去了“亦不在小”,但基本意思是相同的。“怨不在大”应注为:“(臣民的)怨恨不在(事情的)大(小),(凡是使他们怨…  相似文献   

13.
《诗经》的传播是很广泛的,像《关睢》《静鸟》《无衣》《氓》《七月》《硕鼠》《伐檀》等篇,先后选入中学语文课本,连中学生也能琅琅上口了。但是,《诗经》各篇的题目是如何形成的呢? 比如说,首篇《关睢》,为什么题目叫《关睢》?此诗开头两句是:“关关睢鸠,在河之洲。”“关关”,是鸟的叫声;“睢鸠”,是鸟名,似凫雁。为什么题目不叫“关关”、“睢鸠”或“关关睢鸠”, 而偏偏叫《关睢》?如果从此诗的内容去考虑,  相似文献   

14.
楚扞关辨正     
扞关(亦作“捍关”),战国时代楚国西部边境的重要关隘名称。它的地理位置,历来有“长阳说”和“奉节说”两种意见,俱存清代学者张琦《战国策释地》:“古扞关:在今宜昌府长阳具南七十里;或曰即夔州府东之瞿塘关。”蒐求群书,“长阳说”据《史纪·张仪列传》的《正义》、《后汉书·公孙述传》李贤注、《水经洼》、《括  相似文献   

15.
列宁在《政论家的短评》中说:“我们用俄国一个很好的寓言里的两句话来回答这一点:鹰有时比鸡还飞得低,但鸡永远不能飞得象鹰那样高。”列宁用鹰和鸡比喻共产主义战士卢森堡和叛徒考茨基,这一比喻对我们研究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和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两首诗很有启发。  相似文献   

16.
《史记三家注·酷吏列传》于“在彼不在此”一句之后注云“在道德,不在严酷”,奠定了后世对酷吏严刑峻法的批评,但是忽略了司马迁为酷吏及循吏这两类官吏作传的目的。太史公以史家之笔直述酷吏的言行,并非为简单揭露吏治的黑暗。结合《循吏列传》以及《太史公自序》可知,太史公所云“在彼不在此”应理解为强调吏治对于政治统治的重要性,而非前人所云道德。  相似文献   

17.
《聊斋志异》的思想价值主要在其寓意,而其艺术价值之一则体现在与古人赋物传神之诗艺传统相关的以“神”致“幻”的审美特色上。从意象层来看,《聊斋志异》工于赋物,而其胜处不在“形奇”而在“神幻”;从意境层来看,《聊斋志异》工于造境,其胜处不在“事奇”而在“境幻”。《聊斋志异》正是以其颇富诗意的意象之神、意境之幻成为极具民族特色的艺术精品。  相似文献   

18.
“贬官出杰作。”翻开中国古代文学史不难看出,很多名篇都是作者在贬官、被逐后创作出来的。先秦就有“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后世更是代不乏人。杜甫在《天末怀李白》中说:“文章憎命达”(以文学著称的人,往往命运困厄,好像文章憎恶命运通达似的),颇有点视之为普遍规律。这虽然不无以偏概全之嫌,但例证确实不胜枚举。如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写了《捕蛇者说》、《永州八记》;韩愈被贬后写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创作了《琵琶行》;范仲淹被贬后写了《岳阳楼记》;  相似文献   

19.
唐传奇诸家注本若干注释有误,经考证,文章认为:《任氏传》中“金城县”不在今兰州市,而是在今陕西兴平县;传奇中“坊曲”不是里坊,不是转弯处,而是城坊中小巷;东市不在城外而在城内;《虬髯客传》中“扶余国”应为“扶南国”;《郭元振》“开元中下第”应为“咸亨中下第”;《无双传》中“渭桥”当为桥或灞桥  相似文献   

20.
<正>“间关莺语花底滑”的“间关”里的“间”,在统编语文教材里注音为jiàn。窃以为,这个读音值得商榷。笔者曾经作了简略考证,并给教材编辑部的老师发了邮件:《琵琶行》注释“间关”,把“间”字标为去声,不知所依何据?据《汉语大词典》,严杰《经义丛抄》载清阮福《间关考》曰:“间关二字是为叠韵。”叠韵说明两个字都应该是平声,“间关”,本为车辖行进时辗转自如声响义,如《诗·小雅·车舝》:“间关车之舝兮,思娈季女逝兮。”后引申为鸟鸣婉转义,类似于“关关雎鸠”之“关关”,如北魏李骞《释情赋》“鸟间关以呼庭,花芬披而落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