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悲剧"与"杯具"为例,运用概念整合理论阐释了网络流行语"杯具"及其相关流行语的语义认知模式。"杯具"来源于"悲剧",但其语义内涵更加丰富。因为谐音双关,人们通过对"杯具"与"悲剧"的相关信息投射,整合推理出"杯具"的浮现意义。与"杯具"相关的网络流行语基于其不同的输入空间信息的整合使得其浮现意义得到了更加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白居易《琵琶行》中对琵琶女弹奏技艺的描写精彩传神,可是"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滩)"两句的最后一字,究竟应该用"难"还是用"滩",由于古代版本出现差异,选字不同,令人无所适从。例如,南宋绍兴本(即后世所称的"宋本")作"难",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学术界围绕"振聋发聩(瞆)"一词展开了一场争论.有人认为这个成语"组词没有客观依据",因而是错误的,在规范性和理据性上都是站不住脚的.要再使用就应将"聩"改为"瞆".为澄清这种用所谓"客观依据"来检验一切语词"意义理据"的错误观点,本文对"振聋发聩(瞆)"一语的版本依据、意义理据、源头流变等进行了辨析考证,认为这不过是一种修辞上的夸张性的比喻说法,应重视文学修辞语言与科学逻辑语言的区别,对"振聋发聩"的版本依据和意义理据不应再有怀疑,对它的规范地位不应再有动摇.  相似文献   

4.
"不"和"没(有)"是汉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否定词,也是留学生使用中出现错误最多的否定词,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如果对偏误出现的类型、原因等有了一定的掌握,那么对外汉语教师就能有所重点的进行讲解,同时能帮助留学生更好的掌握汉语否定词"不"和"没(有)"的语法规则,减少偏误,提高正确率。文章从汉语否定词"不"和"没(有)"的本体区别进行分析,找出留学生习得"不"和"没(有)"时容易出现的偏误类型,研究其原因,提出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来互联网上出现了用"杯具"替代"悲剧"的用法。在词汇性质上,"杯具"替代"悲剧"是音译词;语法功能上,"杯具"有两种用法:做名词和形容词。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物学》2008,24(1):F0003-F0003
为推进生物新课程改革,本刊决定举行2008年度"生物新课程课堂教学实录"评选活动。参评要求:(1)"生物新课程课堂教学实录"应是参评本人的以新课程标准确定的教学内容为基础(各种版本的教材均可)  相似文献   

7.
数据     
杯具/洗具/餐具。——网络流行语,分别指“悲剧”、“喜剧”和“惨剧”,经典表述为“人生就像饭桌,上面摆满了杯具、洗具和餐具”。他们以为MBA就像是一个美容院,读完MBA,出来就会容光焕发,脱胎换骨。——令专家担忧的是:MBA在中国已被简化为高薪加升职。  相似文献   

8.
"是……(的)"结构在王安忆小说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是……(的)"结构的判断作用、强调功能是形成王安忆小说中抽象化语言和论说体语言的重要原因,进而形成了王安忆独有的"王安忆式的语言"。习惯性地使用"是……(的)"结构凸显一定的语言暗示、文体风格是王安忆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先秦、两汉至六朝、唐宋至清、民国至现代四个历史时期,对表示腹部义的"腹""肚(~子)"的发展演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先秦腹部义仅用"腹"表示,"肚"产生于西汉时期,元明清时期大量使用,明朝出现"肚子",民国及现代汉语"肚(~子)"完全替换"腹"。  相似文献   

10.
《河南教育》2013,(1):15
为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河南省教育厅最近发出《关于开展"经典照亮人生"知识竞赛暨诵读活动的通知》(教语用〔2012〕1105号)。活动由河南省教育厅主办,河南教育报刊社承办,具体分为两个部分:(一)"经典照亮人生"知识竞赛承办单位将陆续在2013年2、3月份的《小学生学习报》(一二年级版、三四年级版、五六年级版)和《中学生阅读》(初中版、高中版)上推出"经典照亮人生"知识  相似文献   

11.
王鑫 《中学生百科》2011,(31):59-61
这个夏天,张萌学到了一个词——"杯具",而且她觉得和这个词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其实之前的张萌,不觉得自己是个"杯具"。相反,她是意气风发的学生会主席,兼任所在班级的班长,会拉小提琴,身后有一众女生羡慕的眼光。  相似文献   

12.
"可不(是)"多出现对话语篇之中,表达说话人对对话人所陈述信息的赞同与肯定,在特定语境中可表达出说话人的嘲讽等情感语气。使用泛化后,该构式逐渐应用到叙述性语篇之中,起到肯定性的篇章衔接作用。话语标记"可不(是)"经历了主观化的发展路径:强调性否定进入反问句语境,强调性的副词"可"与"不(是)"各自独立,受到重新分析、语境渲染等机制的影响,强调性否定向肯定标记转化,标记"评价"的言语行为,最终"可不(是)"紧缩固化为一个副词。  相似文献   

13.
也谈网络流行语“杯具”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先介绍了非网络流行语的“杯具”的用法及意义,然后叙述了网络流行语“杯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再着重从谐音双关的角度论述了“杯具”一词形成的机理,最后描述了“杯具”用法进一步的发展情况。网络流行语“杯具”与“悲剧”一词谐音双关;以“杯具”为中心,形成了“洗具(喜剧)”、“餐具(惨剧)”、“茶具(差距)”等一系列新词;“杯具”一词形成以后在其名词用法基础上又相继发展出形容词和动词用法。  相似文献   

14.
锐评     
正"没时间想未来"的人生如何出彩"现在的学生压力太大,某些重点中学实行全封闭式管理,每天中午只给学生半小时午餐时间。学生没有自己的时间,当然更没有时间思考人生和未来的方向。"近日,北大原校长许智宏院士在广州演讲时告诉在座家长。(《广州日报》5月19日)"没时间想未来"之所以引发关注,就在于许院士指出了一些当下看似成功的教育模式中  相似文献   

15.
否定副词"不"和"没(有)"是基础汉语教学的重点,其在与动词搭配使用时,出现偏误较多.要区分二者,应对"不"和"没(有)"与动词搭配的不对称情况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不"、"没有"与动词的搭配条件主要体现在状态、时间、主客观性、自主(不自主)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团"之"揣"义的产生是外力干扰词义发展进程的结果。人们对"用耑为专"的"过度类推"导致"抟(团)"写成"揣";又因声符"耑"误读"抟(团)"音,并在儒、释经典中高频出现,"团"最终感染了"揣"义。研究证明,在充分研究词义发展内部规律的前提下,适当关注词义发展中的外力干扰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孟子》中出现过的第一人称代词有"余(予)"、"朕"、"我"和"吾"。其中,"余(予)"和"朕"已是古语词,使用频率低。"我"和"吾"使用频率最高且以表单数为主;在句法功能方面,"我"的功能较齐全,而"吾"只可作主语和定语,分工已较为明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农林高校学报中某些专业或非专业词汇使用混乱的状况,提高编校质量,本文从词的意义、结构和使用规律等方面对四组易错高频词进行了辨析,包括"坐果(座果)"、"炼苗(练苗)"、"介壳虫(蚧壳虫)"、"危害(为害)"等.  相似文献   

19.
汉语中常见的数字连接词有"又(有)、单(丹)、零"。"又(有)"主要用于上古汉语中;"单(丹)"最早见于唐代,存在但并未用于专业的数学著作中;"零"最早见于南宋时期的专业数学著作中,在明清时期进入口语,并开始替换"〇",出现在专业的数学著作中,经历了由行业用语到口语,再到书面语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李尚梅 《考试周刊》2013,(23):154-155
我院在2013年学生工作要点中提出,2013年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要坚持"一个目标(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一条主线(以培养学生基础文明礼仪和良好行为习惯为主线)"、"一个理念(以爱为核心、以职业为切入点)"、"三个导向(导向做人、导向学习、导向专业)"和"三个下工夫(在"完善细化"、"夯实基础"、"狠抓落实"上下功夫)"。作者结合实际班主任工作实践讨论了"三个导向"的内容和坚持"三个导向"的方法与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