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广西教育》2007,(7B):7-7
曹明海、史洁在《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上撰文提出了语文教材文化建构的三种模型:第一,人本化教材。所谓人本化教材,就是由知识本位走向人格本位,从知识的人本化和学习的人本化角度,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与发展,促进学生文化人格的建构。从教材结构的角度来说,应当摒弃过去按照知识能力结构的逻辑来组织教材内容的非科学的模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材的文化建构模型,主要是打破传统的知识型教材体系,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建构人本化教材新体系;强调教材服务于学生主体的学习活动功能,加强教材的实践性特征;注重教材的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从而建构语文与生活的教材新模型。语文教材的人本化、整合化、生活化与活动化等几种文化建构模型。是语文教材文化建构新理念的必然所指,无疑有助于推进语文课程与教材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3.
<正>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而语言建构与运用又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才能得以实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语文核心素养和学习任务群的概念,指出要“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这体现了语文教学从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的转型,也指明了未来语文教学的改革方向。2022年版课标新鲜出炉,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要求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为本位,注重以学生情况为依托确定教学起点,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课程标准所内含的"生本"取向要求教学从关注学科主干知识结构的建立,转变为学生自主建构学科知识体系并个性化地赋予知识内在的生命意义。这一转变也要求教师需要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指向,对学科逻辑进行合理的化归。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的知识内容既有语言、文字,又有浅显的逻辑,更有文学、阅读、写作。如何根据教材编排的内容和具体的教育情境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从而创造性、个性化地使用教材?笔者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除了对语文知识的讲解外,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二度开发",完成了"三个走向"——情感:从日常道别走向心灵深处;节日:从一般集会庆祝走向心与心交流;学生:从学习主人走向管理助手。笔者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难忘小学生活》一课为例,进行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英语复习教学中,要从知识建构、表达共享、知识加温等角度思考进行活动设计,跨越知识本位,逐步走向情境本位、智慧本位乃至人格本位.  相似文献   

7.
教师创设情境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支架",为学生解决问题、建构意义起到支撑作用,从而使学生从现有的实际水平发展到未来的潜在水平。教学从本质上看就是一种围绕着"知识建构",以"知识建构"为核心,为"知识建构"创设良好环境和支撑的过程。本文主要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针对如何创设学习情境、优化课堂教学进行论述,希望能进一步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单元整理课是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目的是帮助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和探究,以更好地建构属于学生的知识能力体系。它的主要语文实践活动是梳理与探究,思维核心是让知识走向结构化、系统化。课堂建构呈现“二线三维结构”,即借助“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索,对单元内容进行提纲挈领式地整理,同时达成单元整理三个维度的目标:自主梳理知识,让语文知识结构化;实现个体经验向方法策略的建构与运用;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运用,发展高阶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碎片化阅读是高中阶段学生在阅读当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碎片化阅读可以解决高中学生对碎片时间的利用,碎片知识的习得,碎片内容的涵养;带来的不良影响在于导致知识积累走向碎片,语文思维走向碎片,阅读过程走向碎片。在高中语文阅读当中通过对碎片化阅读内容进行整体建构,是解决阅读信息的表层化、随意化、零碎化的有效路径,是培养学生言语思维整体建构的主要方法,让高中语文阅读进入"以生为本"时代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0.
活动化语文教材以"活动学习"理论为指导思想,以语文为本,以学生为本,突出了语文学习的活动性特点,遵循了科学性、基础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等编写原则。  相似文献   

11.
将"教学应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的教学观指导于课例"两角和正切公式"的教学设计.通过让学生充满活力地建构数学知识,凸显科学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自觉地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让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让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使知识转化为能力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相似文献   

12.
刘亚静 《考试周刊》2010,(14):63-63
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是伴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而开始的.应该说它是对语文教学起引领作用的纲领性文件。它从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的目标、课程的基本结构几个方面对语文课程进行了定位。新课程标准指导下语文课应该由过去以语文知识为本位向以学生为本位的方向发展,由那种统一的、硬性的教学管理模式走向开放的、探究的、灵活的课堂管理模式.由过去注重培养少部分高考精英向培养众多创新型人才转变。具体贯彻实施新课标精神的语文教材无论是在编写体制、体例上,还是在文本结构、目标要求上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降低了知识难度,大量引进了现代信息,密切关注学生个体经验,这要求教师重视活动设计,灵活使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营造探究与创造的氛围,扩展课堂学习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刘洁喜 《考试周刊》2011,(93):32-33
课堂教学活动尽管有不同的结构模式和活动过程,但是大体包括感知教材,理解教材、运用教材知识等基本环节。要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就需要创新。创新是课改的灵魂,由知识本位向学生发展本位转移则是课改的一个亮点。《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相似文献   

14.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教材是课程的核心。新课程改革之下的教材观发生了重要的转向:走向范例和文本的教材观、走向人性化和儿童化的教材观、走向开放与建构的教材观、走向多样化与个性化的教材观。从知识建构角度出发,新课程强调教材是范例,是一种学习的材料和资源,而不是必须服从的"权威"。新教材应从儿童的世界出发,体现多角度、深层次理解和呈现课程标准的开放理念,以满足不同地区和学校对教材使用的多样化需求。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最有价值的策略应该是"让学生参与语文课程建构","让学生参与语文课程建构"不应是"用教材教",而应让学生"用教材学"。"从'用教材教'走向'用教材学'"的意义是生命成长的内在需要、课程建构的客观需要和语文教学的本质需要;"从'用教材教'走向'用教材学'"的实践策略是引导学生利用教材建构适合的阅读图式、适宜的写作范式和适意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6.
从教材编制和教学实践两方面对苏教版语文教材"活动体验课"提出:在教材编制中存在着选文不当、概念模糊、知识缺席三个问题;针对不同人对"活动"的理解,笔者作出了自己的思考,并且结合相关的案例作了剖析;结合《美国语文》相关活动课程的设计,指出了活动课教材编制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如何处理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成了新课改重要课题。师生共同组成"学习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组织者、管理者、促进者和指引者。语文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发挥作用,促进学生实现"主动性学习"。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教学观的从知识本位到智力本位再到人本位的变化 ,课堂教学的重点也从传承知识、发展智力转变为促进人格和个性的全面发展。为了使这一理念落实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去 ,我们进行了“自主—创新”语文活动化阅读教学的研究。一、教学的指导思想1 以学生阅读为中心现代意义的阅读教学是以学生阅读实践为基调的教学 ,关注学生阅读实践活动的性质和水平。摒弃以“聆听教师系统解析”为特征的接受性学习 ,主张提升主体性 ,重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作为主体人所具有的主动参与性、思考自觉性、探索发现的能动性。学生从事的不再是“识记”水平的…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注重创设综合性的数学实践活动,从各种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核心素养。在创设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需要从单一的问答式教学走向让学生自主探究“再发现”,建构学生能动的创造性学习;从以教为追求结果的“小环节”走向以学为中心的“大任务”,建构知识内容结构化的探索性学习;从“统一化”的标准走向“适度化”的评价,建构开放分层、因材施教的评价模式,从而形成助推学生发展的教学新样态。  相似文献   

20.
以“遗传与变异”单元为例,基于大概念视角分析单元教学内容,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学生活动、活动评价为主线进行单元教学设计,在单元教学中引导学生建构大概念,实现由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的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