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毛泽东在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思想路线问题;关总结中国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思想路线问题。毛泽东发动和领导以延安整风运动为标志的思想解放运动,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支持和领导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起点的思想解放运动,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路路线。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确立以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以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有不同的哲学特色。毛泽东把“实事求是”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邓小平在“实事求是”前面加上“解放思想”四个字,凸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江泽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提出“与时俱进”,昭示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研究这个问题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与中国传统哲学——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事求是既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又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它的确立,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又是中国传统哲学、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在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思想路线问题;邓小平在总结中国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思想问题.毛泽东发动和领导以延安整风运动为樗的思考解放运动,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支持和领导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讲座为起点的思想解放运动,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确立以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以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明确地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联系起来;江泽民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从而形成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党的思想路线。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实现了三个不同历史阶段的新飞跃。  相似文献   

6.
《矛盾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占有什么样的地位?研究这个问题,对于认识毛泽东同志的哲学贡献,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经验,以及在新时期里坚持毛泽东哲学思想并把它推向前进,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不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概念、体系直接“移植”到中国并结合中国实际“改造”、“变形”后的理论形态,也并非在中国从事纯粹学理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是对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复合型经验”的分学科(哲学层面)总结。毛泽东哲学就其生成机制、基本特点,抑或主要内容而言,都集中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鲜明特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典型代表。无特定哲学体系、围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强烈现实针对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本质特征,而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则主要侧重于脱离实际的纯粹学理性推究,无关革命与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无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论论证;因此,不能混淆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不仅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而且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领导思想。毛泽东领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高屋建瓴地用领导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群众路线来指导领导实践。这些路线,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原则,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是毛泽东领导思想的重要内容。本文试从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群众路线四个方面,论述新时期邓小平对毛泽东领导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实事求是具有普遍的哲学意义。它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本经验和内在逻辑。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方法论基础,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提供了思想动力。党的思想路线形成、发展和完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的过程。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就是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奠定了实事求是的哲学基础.毛泽东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把实事求是上升为中国共产党的最根本的工作作风和思想作风.邓小平在反对"左"右倾错误思想,特别是反对"左"倾错误思想的斗争中,在总结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阐明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概念及其内涵,并把它规定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进而升华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从而实现了对实事求是认识上的一个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11.
本从四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发展:(一)重新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哲学思想中某些重要观点;(二)将原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哲学思想中某些观点进一步具体化;(三)提出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的哲学概括;(四)邓小平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论述是邓小平哲学思想的转化形态。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哲学是置根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之中,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真精神与中国古代实践哲学相对接,遵循着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思维方式构建起来的中国化的实践哲学。所以,实践观是毛泽东哲学的基点与核心。毛泽东的实践观,从理论形成上说,是马克思哲学实践观的中国化;就其理论内涵说,是理论和实践、主观和客观、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就其理论功能来说,强调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统一,并且根据中国革命的特殊性和中国共产党人自身素质及肩负使命的艰巨性,格外强调在实践过程中提升主体的自觉能动性。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知识分子在毛泽东的指导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总结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研究和阐发中国传统哲学,通过广泛深入持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中国传统哲学的精髓和中国共产党人实践经验三者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理论有着深厚的哲学底蕴,邓小平哲学思想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和发展,是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发展的。邓小平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根据时代发展和实践的需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哲学思想中的一些重要观点作了重新强调;将原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哲学思想中的某些观点进一步加以具体化;提出新的哲学观点,作出新的哲学概括以及哲学方法论贡献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是"文化大革命"的发动者和领导者,他力求通过实践来证明"文化大革命"的正确性。当他从实践中发现"文化大革命"有问题时,总是认真地去反思。他发现多少错误就纠正多少错误,而且是真诚地、迅速地去纠正,在政治、文化、军队、经济、外交等各个领域都纠正了许多具体错误,对林彪、"四人帮"两个反革命集团也进行过严厉的批评和斗争。毛泽东在对"文化大革命"反思和纠正的过程中,要求全党学习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事实上已触及到造成这场灾难的思想方法原因。但是,毛泽东没有认识到"文化大革命"是完全错误的,还以为这场运动从根本上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这是他的悲剧所在。在"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仍然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主要是因为:这个期间毛泽东继续真诚信仰马克思主义;"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在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误入歧途的结果,这个期间毛泽东始终热爱人民。我们应该科学地认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  相似文献   

16.
《社会学大纲》是李达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代表作,它本身的形式和内容就体现出了当时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与发展的时代特色。在毛泽东批注的重点和方法中,展现出了更加明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特色。毛泽东批注的《社会学大纲》对新时期的哲学研究者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特色给予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科学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基本的观点,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和精髓。它的确立,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同一切旧的哲学区分开来。同时,马克思实践观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列宁、毛泽东和邓小平各自从独特的理论视角对马克思实践观进行了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历史”视野作为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珍贵遗产,是马克思对近代知性思维和黑格尔辩证法的双重超越,彰显出“人的存在的现象学”的特有品格。马克思诉诸“历史”本身的实现来消灭现存事物的态度及其所孕育的釜底抽薪式批判方式。是我们特别应该习得的。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非历史地对待马克思哲学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贻害无穷。其学理原因在于对马克思“历史”视野的误读和遗忘。这要求我们吃透马克思“历史”视野的真精神.重新认识马克恩哲学革命的珍贵遗产,立足“历史”本身,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9.
只有从理论上讲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间的内在一致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哲学现代化之间的内在一致性,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几座理论丰碑之间的内在一致性,"三个代表"科学体系本身的旗帜作用与理论方位之间的内在一致性,才能凸现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