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学习困难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不断增加,学困生现象十分突出.随着数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困生的研究,除了要了解造成他们学习困难的内、外因,更要重视学困生深层次领域的自主学习的作用,而课堂学习是儿童认知学习的主要途径.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学困生自主学习呢?结合本人的数学实践,淡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阿姆 《西藏教育》2010,(6):44-44
“学困生”一般是指那些学习比较困难、进步比较迟缓的学生。“学困生”的转变工作是教育工作重心之.一。我们应变嫌弃为喜爱,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淡为关注,唯有“全面提高,面向全体”才能让每位学生在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愉快学习,才有益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那么怎样让“学困生”转变学习的态度呢?  相似文献   

3.
吴代安 《课外阅读》2010,(11):130-131
数学学困生——指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主动性差,不能独立思考,作业常常完不成或错误较多,数学测验成绩落后的智力正常的学生。在实现教育公平,提高教学质量,构建和谐教育的大环境下,让农村初中阶段的数学学困生远离学困成为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追求的重要目标。数学教师是转化数学学困生的主力军。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抓住有利时机促进学困生远离学困呢?我认为必须对他们产生的原因加以分析,并对症下药加以转化。  相似文献   

4.
徐文清 《中学教育》2004,(11):49-52
对于普通中学而言,在数学教学中,学习困难学生(简称“学困生”)作为一个群体都客观存在,如何结合学困生的成因及数学学科的特点,帮助他们克服学习数学上的困难、消除厌学情绪,使他们真正愿学、会学、学会,是贯彻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困生”最为缺乏的是学习动力。因此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理应成为我们数学教师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那么“学困生”的成因是什么?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策略又如何?本文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洪冬玲 《考试周刊》2011,(33):182-183
如今.随着教育科学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理念开始不断深入人心。而在素质教育中.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应首要遵循的原则。而如今在高中阶段,尤其是化学学科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学闲生”,这些学困生的存在使得素质教育工作的推动出现了很大的障碍,那么什么样的学生我们才把他们界定为“学困生”呢?所谓学困生就是指那些智力正常,但学习困难、厌学情绪严重,以致于难以完成学业的学生。那么,这些学困生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  相似文献   

6.
数学“学困生”一般是指智力与感官都正常,但是数学学习效率低下,数学学习达不到国家规定和课程标准要求的层面,仅靠自己一时难以完成必要的学习任务,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作为一名教育者,如何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走进高中数学课堂?如何激发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何提高学困生的数学素质和数学成绩?这都是笔者一直苦苦思考的问题,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笔者做了几点尝试并得到了一些体会,在此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处于持续学习困难状态。如何让学困生摆脱学习困难状态,一直是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们长期关注和探讨的课题,更是现代教育为适应当前社会发展而必须解决的一个紧迫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和要求不断提高,许多学生学习数学存在困难,久而久之,导致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面对学困生,教师需要在教学中采取行之有效的转化策略,而这就需要教师深刻理解、领会新课标关于“为了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要着力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的目的和要求,这对提高数学学科的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学困生的存在制约着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对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又均感棘手.木桶理论认为:决定木桶容量的多少,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因此分析学困生的形成原因,针对错综复杂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有效转化就摆在一线教师面前.作为长期从事数学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我们感触颇多,学困生中,又有一部分是数学学习困难,都统统归为“脑子笨”“基础”差吗?这种简单的看法显然有失偏颇,为此,我们在教学工作中,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得出结论,初中数学学习困难生与有学习心理障碍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0.
现如今,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在班级中有“优等生”、“中等生”以及“学困生”,“学困生”的成绩明显比其他学生较差,缺乏数学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较弱、竞争意识不足等等。若想提高学困生的数学能力,教师就要从学习兴趣、分层教学、单独辅导、优化教学方法入手,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本文就初中阶段数学教学“学困生”的学习习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孙应秀 《考试周刊》2010,(45):78-78
在数学教学中,总会有一些学生有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要么上课不认真听讲,要么作业不按时完成,还有的孩子家庭教育环境不佳,我们称这部分学生为学困生。这些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一种畏惧感,甚至讨厌上数学课。如何让学困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呢?我结合工作体会谈一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12.
李敏 《学周刊C版》2011,(10):88-88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然而在数学教学中总会有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这是不容争议的客观事实。如何转化这些学困生.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在每个班级中都有这样的一些学生: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在数学学习上有明显困难,数学学习暂时无法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的学生.这些学生就是“学困生”。目前“学困生”正成为制约学生发展、困扰教师教学的重要难题,因此教师必须分析产生学困生现象的原因.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胡久意 《湖北教育》2007,(10):47-48
参与是学生学习取得成功的保证。学困生通过参与学习,有利于克服心理障碍造成的不良影响,形成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交往能力。在教学中,我们的一些教师对学困生这个群体缺乏关注,对培养学困生数学学习的参与意识缺乏关注,这种状况必须改变。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困生数学学习的参与意识呢?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的发展.那么,其中有一部分学生就成为我们应重点关注和帮扶的对象——数学学困生.在受教育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经历了中考的选拔步入同一所学校的学生智力上的差距有限.除了智力因素以外,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部分学生数学学习困难呢?笔者认为,数学学困生的主要成因是其数学学习方法不正确.学记里说:“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因此,高中阶段转化数学学困生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促使其成为善学者、会学者.笔者认为,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首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因素,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有效的管理,最重要的是要优化其元认知,促进其自我监控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本文就如何优化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自主学习策略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学教学中对学习困难生进行转化工作 ,历来是数学教师最为关注的课题。所谓的数学学习困难生 ,是指对数学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而产生一定学习困难的学生。素质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既为学困生的学习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 ,又对转化学困生的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数学教师如何运用正确的、恰当的教育手段来切实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关系到教育是否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每位学生的每个方面 ,从而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学困生问题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本文仅就数学教学领域谈谈如何做好学困生转化…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提出:“基础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也就是说我们的学校教育要关注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全面发展。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工作中,每个班都存在着一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如何才能有效地转化学困生呢?下面就从我身边的实例谈起。  相似文献   

18.
朱雪兴 《考试周刊》2010,(22):77-78
“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新时期赋予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因此,扶助学困生(因生理、心理等因素引发的后继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困生的成因,探讨了帮助其走出学困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在数学教学中,由于数学的逻辑性比较强,部分学生学习很吃力,跟不上全班同学的进度,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成绩较差,我们称之为学困生。由于受不同因素影响,小学数学学困生已成为学校的一个弱势群体。教育工作者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制定相应的转化措施,对症下药,逐步转化,让其自信、自立,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一、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和谐”的教育思想.在全面深入进行教改的今天.越来越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共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和谐教育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