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旧《唐书》均无状元刘单的传记,其点滴事迹散见于他人的传记中。 关于他的最后职任,《旧书·杨炎传》曰:“元载自作相,尝选擢朝士有文学才望者一人,厚遇之,将以代己。初引礼部郎中刘单,单卒,引吏部侍郎薛邕。”这里说他去世前的职任为“礼部郎中”。而《新唐书·杨炎传》相应处文字为:“宰相元载与炎同郡,炎又元出也,故擢炎吏部侍郎、史馆修撰。载当国,阴择才可代己者,引以自近。初得礼部侍郎刘单,会卒,复取吏部侍郎薛邕。邕坐事贬,得炎,亲重无比。”这里则说刘单最后出任的是礼部侍郎。 究竟哪一种记载准确呢?《登科记考》卷九(P304)记载刘单为天宝二载状元,其名下注曰:“《元和姓纂》有礼部侍郎刘单,岐山人,当即此人。《旧书·杨炎传》:‘元载自作相,尝选擢朝士有文学才望者一人,厚遇之,将以代己。初引礼部郎中刘  相似文献   

2.
<正>《左忠毅公逸事》的作者方苞(1668—1749),清初安徽桐城人,康熙四十五年进士。康熙五十年他的同乡戴名世《南山集》文字狱发。方苞曾为《南山集》作序,并保存书版,被牵连下狱。经人营救,免死,被编入汉军旗为奴。由于能文,以奴隶身分在皇宫南书房当差。雍正元年特赦,解除奴籍,从后宫至内阁学士、礼部侍郎。  相似文献   

3.
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王涣传》云:“涣,大顺二年礼部侍郎裴贽下进士及第,俄自左史拜考功员外郎。同年皆得美除。涣首唱感恩长句,上谢座主裴公,当时甚荣之。后以礼部侍郎致仕,年九十,见《睢阳五老图》。……”查近来通行的一些辞书,言及晚唐诗人王涣者,多从此传。其实,若细心一点来读就不难发现,传中所谓“见《睢阳五老图》”云云,明显与史实有误。  相似文献   

4.
方苞,据《四库全书》载:“苞字风九,号灵皋,亦望溪,桐城人。康熙丙戌会试中式举人。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后落职修书。”方苞生于康熙七年(1668年),卒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是清代著名古文家,被认为是“桐城派”的开派人物。著有《周官集注》、《周官辩》、《周官析疑》、《考工记析疑》、《仪礼析疑》、《礼记析疑》、《左传义法举要》、《春秋通论》、《春秋·直解》、《春秋比事目录》、《离骚正义》、《方苞文集》等。  相似文献   

5.
再论《集韵》与《礼部韵略》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文献学的角度论证了《礼部韵略》和《集韵》的关系,并提出新的看法,认为《礼部韵略》和《集韵》是两部韵书。《礼部韵略》是从《集韵》未定稿简缩并稍作修订而成的。《礼部韵略》与今传本《集韵》(即定稿《集韵》)的不同,大多反映了《集韵》未定稿跟《集韵》定稿的差异。具体说来,就收字、字序、小韵韵序、大多数反切和大多数释义来看,《礼部韵略》是《集韵》未定稿的简缩;就少数反切和少量释义而言,《礼部韵略》又有所改订。即《礼部韵略》的主体内容从《集韵》未定稿简缩而来,但在成书时又有小的改作。《集韵》的转移小韵是有始有终的人为举措,今传本《集韵》转移小韵的分布格局是《集韵》未定稿和《集韵》定稿两次小韵转移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所谓之“咸元三折”,系指清咸丰元年(1851年)三月初九日至十二月十八日,时任礼部侍郎的曾国藩一连三次向新登基的咸丰皇帝呈递的奏折,即《议汰兵疏》、《敬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与《备陈民间疾苦疏》。这是曾国藩在清王朝处于又一个改元换代之时,又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并迅速发展之际,所提出的一系列关于革新时政、应对时局的主张。“咸元三折”,较为集中的体现了曾国藩的政治军事思想,对曾国藩后来的政治军事生涯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张居正     
张居正(525~1582),明朝大臣。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湖北江陵)人。嘉靖进士,授编修;不久领国子司业,旋迁侍裕王部讲读。穆宗时,任北部侍郎兼东阁大学士,总裁《世宗实录》,进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穆宗光,他与宦官冯保合谋,还高拱,代为首辅。万历初年,神宗年幼,国事都由他主持,前后当国十年。在任期间整饬吏治,加强边各,改革港运,丈量土地,在全国范围内推动一条鞭法,使封建政府的财政情况有所改善。加强内阁和六部事权,裁省冗官等,朝政为之一新。死后被宦官张诚诬劾,遭削籍抄没,子弟戍边。嘉宗时,复官…  相似文献   

8.
沈德潜(1673—1769),字确士,号归愚,江南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乾隆元年(1736)以廪生试博学鸿词,四年(1739)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官至礼部侍郎,加尚书衔。著有《归愚诗文集》、《说诗晬语》,并选编《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清诗别裁》等书。  相似文献   

9.
沈德潜(1673—1769),字确士,号归愚,谥文悫,江苏长州(今苏州市)人。乾隆进士,历仕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加尚书衔。著有《说诗啐语》、《归愚诗文钞》,曾编选《古诗源》、《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清诗别裁集》等。其美学思想集中于诗歌创作理论的阐发,其诗话《说诗啐语》在清代繁富的诗歌批评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0.
在韩愈的诗、文中,没有说过母亲。在李翱所撰《故正议大夫行尚书吏部侍郎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赠礼部尚书韩公行状》以及皇甫湜所撰《韩文公神道碑》、《韩文公墓铭》中,也都没有提到韩愈的母亲。这个罕见的现象,应该引起人们的注意。 从韩愈与韩会的血缘关系说起。韩愈对韩会,有三个称呼:  相似文献   

11.
令狐德棻,宜州华原人。博涉文史,早知名。高祖入关,引直记室,转起居舍人,迁秘书丞。与侍中陈叔达等奉诏撰《艺文类聚》。奏请修历代史书,德棻修《周史》,仍总知类会梁、陈、齐、隋诸史。贞观中,累官礼部侍郎国子祭酒,兼崇贤馆学士。国家凡有修撰,无不参预。今存诗一首于《全唐诗》,文五篇于《全唐文》。  相似文献   

12.
令狐德棻,宜州华原人。博涉文史,早知名。高祖入关,引直记室,转起居舍人,迁秘书丞。与侍中陈叔达等奉诏撰《艺文类聚》。奏请修历代史书,德棻修《周史》,仍总知类会梁、陈、齐、隋诸史。贞观中,累官礼部侍郎国子祭酒,兼崇贤馆学士。国家凡有修撰,无不参预。今存诗一首于《全唐诗》,文五篇于《全唐文》。  相似文献   

13.
方苞,据《四库全书》载:苞字凤九,号灵皋,亦望溪,桐城人。康熙丙戌会试中式举人。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后落职修书。方苞生于康熙七年(1668年),卒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是清代著名古文家,被认为是桐城派的开派人物。  相似文献   

14.
弘治八年乙卯(公元1495年)何景明十三岁,在临洮府知府李默庵处读书.《明史·孝宗本纪》记载:“二月,礼部侍郎李东阳、少詹事谢迁入阁予机务.”景明三哥景晖,亦从父宦陕西渭源.其女生于临洮府渭源驿,故起名渭女(见何景明:《姪渭女圹砖铭》).弘治九年丙辰(公元1496年).  相似文献   

15.
吴其港(178~1847),字季深,一字油斋,号吉兰,又别号零娄农。河南省固始县人,出生于官宦之家。祖父吴廷瑞,乾隆对年进土,官至广东按察使。伯父吴南,乾隆的年进士,官至解州、直隶州知州。父桑恒,乾隆52年进士,曾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兵部吏部待郎、礼部右侍郎。兄吴其尽,嘉庆4年进士,曾任内阁学士。礼部诗郎、兵部侍郎等职。吴氏一门显赫荣耀,在河南一时传为佳话。吴其港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幼勤奋好学,多才多艺”,“博览群书,精通古今重要典籍”①。有“稀世之才”②。嘉庆二十二年(1871)中进士,殿试获一甲第一…  相似文献   

16.
大中十三年(859年),罗隐于南康郡首次入贡京师。途经钟陵,与妓云英同席。十二年后(咸通十二年,871年),见黜礼部,旅况穷途,于钟陵再遇云英,感寓身世,遂写下其代表作《嘲钟陵妓云英》,吴在庆所考定的写作时间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17.
《经籍籑诂》,清阮元主编。是一部汇编唐以前诸书文字训诂的古汉语字典。今人张舜徽先生说:“是书荟萃古义,蔚为大观,凡群经子史旧诂,悉载兹编”。(《中国古代史籍举要》第212页)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乾隆进士,官至兵部侍郎、礼部侍郎及内阁大学士。他既是一个大官僚,又是一个大学者。其论学,自经史小学以及金石诗文,巨细无所不包。曾在杭州创立诂经精舍,在广州创立学海堂,提倡朴学。常罗致学者从事编书刊印工作,校刻《十三经注疏》,汇刻《皇清经解》,撰写《四库未收书目提要》、《畴人传》等。我国古代讲训诂的书很多,不仅有《尔雅》、《方言》、《说文》、《释名》、《广雅》等等,而且经传子史本文也有训诂,各家注释更是异常繁多,一直没有把这些东西汇为一篇。阮元鉴于此,所以在督学浙江的  相似文献   

18.
徐昌才 《初中生》2006,(7):52-53
唐代,应试举人为增加及第的可能性及争取好的名次,多将自己平日所做诗加以编辑,写成卷轴,考试以前呈送当时在社会上、坛上有地位有影响的人,请求他们向主司即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推荐,从而增加自己及第的希望,这种风尚就叫做“行卷”。  相似文献   

19.
作者张谓,字正言,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县)人,历玄宗、肃宗、代宗三朝。少读书嵩山,汛览流观,清才有奇骨,自以为“必谈笑封侯”。天宝二年进士及第、曾从戎营朔十载,稍有边功。乾元中以尚书郎出使夏口沔州牧,曾与大诗人李白饮宴于江城之南湖,谓请李白标以嘉名,白命为“郎官湖”。大历间,官至礼部侍郎,不久,出为谭州刺史。两《唐书》无传,《唐才子传》、《唐诗记事》有载,然皆语焉不详。《全唐诗》录其诗一卷,计四十首。  相似文献   

20.
夏曾佑是浙江杭州人,字穗生,生于1863年(一说1865年),卒于1924年。光绪十六年(1890年)进士,担任过清朝礼部主事、北洋政府教育部普通教育司司长、京师图书馆馆长等职务。夏先生著《中国古代史》,该书原名《最新中学教科书·中国历史》,作为清末中学堂教材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