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从林语堂的代表作《京华烟云》入手解读林语堂的“一捆矛盾”,认为林的一生其实并不矛盾,他将道、儒、基督教等多种思想兼收并蓄,以“中庸”为主线将其融合起来,形成了自己复杂而和谐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2.
林语堂(1895-1976)原名和乐,后改为语堂,福建龙溪人。他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语言学家、散文、杂文作家和小说家。他学贯东西,满腹经纶。“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正是他一生的写照。林语堂在他一生的治学生涯中,辛勤耕耘,著作颇丰。而这些丰硕成果的取得都得力于他的治学之道。 林语堂自幼酷爱读书。他认为读书可以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为此他时时读  相似文献   

3.
林语堂先生不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着鲜明特色的作家,同时他作为教授、学者,其教学思想亦见解独到,蹊径独辟,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独持异议”。林先生并没有专门的教学论著,他的许多先进的民主的教学思想散见于他的那些文质兼美的散文中,尤其是他的于家中教孩子读书写作的《课儿小记》,更较为集中地反映出他的语文教学思想。(以下引文不作注释的皆出于《课儿小记》)一、“要教如何读法,只好和他们读”“我不是一部百科全书。既然大家不知道,只好大家去找,这学问就来了。”林语堂先生很钟情牛津大学或我国古代书院那种师生…  相似文献   

4.
我国杰出的戏剧大师曹禺先生自小热爱读书,一生勤学不辍,给我们留下了《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一大批优秀的剧作。“多读书”、“读透书”是他对后学者、晚辈的一贯要求,更是他自己所身体力行的。  相似文献   

5.
名人论读书     
不会读书,书面是平的;会读书,字句都浮起来了。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 读无益之书,与不读等。 蔡元培《中学修身教科书》 世上会读书的人,都是书拿起来自己会读。不会读书的人,亦不会因为指导而变为会读。 林语堂《论读书》  相似文献   

6.
如果搞一次"中国古代十大文学家"票选,有一个人绝对会榜上有名,他就是苏轼。如果让你说出十首中国古典诗词,你一定会想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名家,有一本书——《苏东坡传》,写的就是苏轼传奇的一生,这本书为我们全面呈现了具有文人和政治家双重身份的苏轼形象。《苏东坡传》是林语堂用英文写就的苏轼传记。林语堂曾经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著名的《语丝》杂志的主要撰稿人之一,他倡导写作"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1935年以后,林语堂在美国用英文写就了《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红牡丹》《风声鹤唳》等著作,《京华烟云》被改编成电视剧在大陆上映后有比较大的反响,林语堂也由此获得了极高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7.
林语堂是中国20世纪文化史上不可不提的重要人物 ,但很少有人把他称为教育家。其实在林语堂一生发表的大量文章中 ,有不少是谈教育的。因为他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任教授 ,所以谈高等教育的文章较多。又因为林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读书 ,1919年起先后在美国、德国研究语言学 ,并获哈佛大学硕士学位和莱比锡大学博士学位 ,1936年后又长期居留美国 ,所以他更长于以西方大学为背景 ,来观照批评中国的大学及教育制度。林语堂又极具个性 ,谈吐远离学院派与学究气 ,所以他很少以专论形式一本正经地来“研究”教…  相似文献   

8.
从图书馆借来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从吃饭到上厕所,苏东坡的魔力令我手不释卷.苏东坡,这个人生路上风霜雨雪绵绵不断的眉山男儿,到底是怎样来烘焙自己的一生境遇,成为一位风光无限的旷世奇才的呢? 我最喜欢他的那首《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相似文献   

9.
鲁迅一生酷爱读书,手不释卷。他在很多文章、书信中谈过自己的读书经验,还专门写了《读书杂谈》、《读几本书》、《随便翻翻》等文章介绍自己的读书方法。背书法鲁迅的背书方法与众不同。他制作了一张小巧精美的书签,上面写有“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10个工整的小楷字,把书签夹在书里,每读一遍就盖住书签上的一个字。读了几遍后,他就理解默诵一会儿,以加强记忆。  相似文献   

10.
蔡元培先生一生都在爱书、读书、教书、著书,并为图书馆建设奔走呼号,他的图书馆建设理论对当代图书馆建设仍然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有一个八岁的小男孩 ,当他的老师对他的作文写下“大蛇过田陌”这样的批语时 ,小男孩立即写下“小蚓度沙漠”的对语。老师的意思是说他的文章辞不达意 ,而他的意思是说要像小蚯蚓那样 ,在沙漠上蠕蠕爬行不已 ,顽强刻苦地在学业上求得进步。这个小男孩不是别人 ,就是长大后成了中国著名作家和学者的林语堂。林语堂是福建省龙溪县人 ,出生于 1895年 ,1976年去世。他一生写过大约六十本书和上千篇文章。由于他长期居住在美国 ,他的著作大部分用英文写作。其中的《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孔子的智慧》、《老子的智慧》以及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12.
苏永通 《高中生》2011,(25):18-19
毛泽东读书无禁区没人能统计毛泽东一生读了多少书。毛泽东的阅读范围,从历史、哲学到自然科学、军事,无所不包。更重要的是,他读书的方法充满颠覆性。他把《水浒传》当政治  相似文献   

13.
国学大师钱基博先生一生读书、教书、著书、整理图书。他对图书馆学的贡献表现在开拓图书馆的功能,重视地方文献建设,树立服务大众的理念和研究图书馆目录学等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4.
从福建漳州走向世界的林语堂,作为一位学贯中西的大学问家,有着与众不同的读书观。 林语堂爱书,也爱读书。他一直强调学生要多读书。他认为,读书可以“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读书的意义.是使人较虚心、较通达、不固陋、不偏执”。  相似文献   

15.
D、S、H是我的三个临时学生,因为他们老师请假,我给他们班上了三周作文课。这3个学生就读于一所普通的农村高中,查看他们以前的作文,其中D的作文水平较好,S、H则是作文的“困难户”。这次作文以“读书”为话题,要求学生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根据课前的调查,这所中学图书馆藏书量不大,学生阅读面较窄。为此,我在课前给学生提供了有关“读书”的相关资料:林语堂的《论读书》,蒙田的《与书本的交往》,培根的《论读书》(三种译本),周国平的《孔子的洒脱》,袁枚的《黄生借书说》等。要求学生两日后交齐。D、S、H三位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未能…  相似文献   

16.
伟人的一生,常常是学习的一生、勤奋的一生。 伟大的导师马克思为了撰写巨著《资本论》,整整用了40余年时间,他每天准时到伦敦大英博物馆去读书,摘笔记,日久天长,以至  相似文献   

17.
我校曾宪辉副编审选注的《林纾诗文选》,已于1990年6月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曾先生潜心研究中国近代文学多年,此书是他研究林纾的成果之一。林纾为我国近代著名文学家,他一生著、译甚丰。《文选》几经精审,从他浩繁的著、译中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领袖的读书无禁区没人能统计毛泽东一生读了多少书,包括他的图书报刊秘书逄先知。毛泽东的阅读范围,从历史、哲学到自然科学、军事,无所不包,更重要的是,他读书的方法"刁钻"甚至充满颠覆性。他把《水浒传》当政治书看,把《红楼梦》当历史书看。  相似文献   

19.
雨兰 《山东教育》2012,(Z4):118
一直喜欢老博尔赫斯说过的那句话:读书是大幸福,写作是小幸福。博尔赫斯用简单一句话,说出了读书之乐的真谛。这位被誉为"作家之中的作家",几乎一生的时间都是在图书馆里度过的,晚年失明,面对着图书馆里的书也定是悲欣交集的吧。读书之乐乐何如?宋末遗民翁森写过的《四时读书乐》组诗,描写了一年四季读书的乐趣,这组诗写得实在是美,而且,不俗,道尽了读书的乐趣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在湖南时的早年同学周世钊在谈到毛泽东青年时代读书情况时说,毛泽东读书有“四多”,就是读得多、想得多、写得多、问得多。由于青年时代即有“四多”的习惯,且坚持不懈,故他一生受惠无穷。即以宗教哲学来说,他读《金经》、《华严经》、《圣经》等。以科技来说,他读过生命科学、天文学、物理学、土壤学方面的著作。1958年他外出视察,在列车中还聚精会神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