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普通话水平测试考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问题。并着重介绍了该系统的系统设计目标、系统结构设计、系统功能设计以及其实现技术等几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项目信息化平台包括门户网站、网上报名系统、考务管理信息系统、机考系统、网上阅卷系统、面试测评系统、数据统计分析系统7部分。该平台的建设统一了考务各环节业务流程和数据标准,转变了考务数据的上报方式,获取了全过程的考试数据,为进行考试项目数据的深度挖掘、统计、分析和评价工作提供了前提保障。  相似文献   

3.
开放教育考务系统数据库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电大开放教育的考务工作入手,根据考务工作的实际问题提出了考务系统在实现数据库的设计方法,重点讨论了考务系统数据库的设计与优化,还有安全性方面的问题,为整个系统的实现做好前期工作,从而提高考务工作的方便性、准确性、及时性。  相似文献   

4.
高校考务管理系统数据库的设计与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考务管理系统在实现时数据库的设计方法,着重讨论了如何实现对考务管理系统数据库的设计与优化,从而提高了考务管理系统在考务方面的方便性、准备性、及时性。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6,(41):1-2
考务管理工作在高校教学环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考务管理中监考教师排监考所面临的问题和不足,明确了高校考务管理中监考教师自动排监考的特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在排考系统的基础上尝试优化监考教师的安排并强化巡考制度。其主要目的是对排考系统中排监考教师功能进行优化并加强过程监控,尽可能降低排考的失误,实现考务管理的全面自动化,提高高校考务管理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针对在民办高校考务管理中学生自主性要求与指令性管理方式的冲突,以及学分制下考务管理单元细化而造成的工作量增加、难度加大的困境,本文从实践角度探讨民办高校建立科学化、人性化考务管理机制,并利用网络化、共享化考务平台,实现考务管理的全校联动,促进考风、校风建设,确保教学质量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考试的精细化管理实现了考试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可以引导教师的教学行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本文探讨高校考试的重要性、考务制度建设、考生诚信教育、考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考务管理人员素质培养、考试过程管理等几个方面对高校考务管理的影响和作用。并重点探讨考试精细化管理对提高当代大学生诚信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多年组织电大考务工作的经验积累,针对电大考务管理工作的现状和特点,博州电大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完成了博州电大考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考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可视化、网络化。介绍了博州电大考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所经历的三个阶段:考试导航系统、基于GIS的考场查询系统、基于网络的考场查询系统,这标志着博州电大考务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务管理工作中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当前教育考试考务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的困惑和发展动向,结合当今大数据技术的理念,通过完善教师资格面试考务管理系统的实践、自学考试毕业申报系统,提出了在大数据视野下的精细化考务管理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一种利用WEB技术构建一套适用于高校考务信息管理、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的系统设计方案,实现了考务管理部分工作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成功使用,表明该方案有助于考务管理工作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显著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知识经济的崛起标志当今社会先进生产力时代的到来,客观上要求有先进高效的制度安排与之相适应。要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知识经济,必须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建立人力资本产权制度;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构建以人力资本产权为基础的按知分配制度;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优化知识资源配置的市场制度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建立有利于知识经济成长发育的现代教育制度;转变政府职能,创立知识经济发展的宏观政策、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2.
试论客户服务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和完善客户服务体系是e时代企业取得长久竞争优势的法宝。客户服务体系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建立:全面的产品服务系统;完善的技术服务系统;有效的成本管理系统和客户资本管理系统以及卓越的员工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国立国之初政体混乱,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中国社会民主政治的发展,时有"总统制"、"责任内阁制"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的表述。中华民国立国之初,孙中山先生先取总统制共和政体,进而又改用责任内阁制。袁世凯窃取大总统职位后,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一度还因复辟而出现短暂"帝制"。袁世凯帝制自为失败后,又恢复了责任内阁制。政体形式的反复变化,折射出了民国之初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也反映了资产阶级共和革命的艰难困苦。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材的相关表述不规范、不准确,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概念混乱现象。基础教育涉及面范围广泛,影响较为深远。因此澄清事实,辨别真伪,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制度中的道德中心主义,本质上是以道德作为制度安排及其合理性的唯一依据和制度操作中的主要权衡因素。这种思想原则和实践方式重道德轻制度,不利于道德建设和制度创新。其认识根源是对道德在制度中的作用不加分析、盲目乐观,没有看到道德对制度的作用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高等学校实施学分制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学年制和学分制都是用来测量和控制教育量和学习量的管理制度,学分制是随着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产生的。选课制、导师制构成了学分制的基本构架,学分制具有学年制无法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杨花  伍庆 《高教论坛》2012,(6):129-131
借用系统论的观点将中医药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看成一个整体系统,整体系统的顺利运行需要理念系统、目标系统、方向系统、内部组织系统、输入系统以及输出系统这六大子系统形成合力。即首先构建一个以真、善、美为理念的心理健康教育蓝图。为实现这一蓝图,制定追寻身心和谐统一的目标与方向。在理念引导和目标指导下,通过组织领导机制、制度管理机制、过程管理机制和评估考核机制等内部机制的协调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进行监管。最后利用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独具特色的活动使整个校园充满真、善、美的生命之美。  相似文献   

17.
包容性发展视角下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容性发展应是益弱式发展、普惠式发展和可持续式发展。完善现行的经济资助体系,努力促进教育公平,不让每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既是高校资助体系的人本关怀,也是包容性发展的基本要义。反思现行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一是现行资助体系中资助的经济性凸显,二是现行资助体系中资助的价值性流失,三是现行资助体系中资助的执行性乏力,应着手从四个方面加以完善:一是架构科学的认定体系,二是构建立体化的资助体系,三是设立动态的监控体系,四是建立后续的教育评价引导体系。要加强政府和高校的配合,推进资助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这必然包括建设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体系,而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高质量教育体系"中处于"关键位置"."中国特色,世界水平"是我国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和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根本准则,由此既要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力资本理论为依据,也要对标国家新发展格局,即深入研究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循环关系、职业教育自身的国内国际循环关系以及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的相互联动关系.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应凸显"大职教"格局、持续适应性、突出技术性等特点,结合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实际,把握好思想体系、话语体系、政策体系、实践体系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从大学治理的制度逻辑看,大学制度与治理是相互作用的,制度对于治理体系构建和治理实践起着指导和约束作用,治理实践和治理体系有助于制度的完善。大学制度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是在治理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完善的,是治理主体与制度实践互动的结果。在治理实践中形成的制度既包括正式制度,也包括非正式规则和习惯等。因此,制度逻辑不是说要去主观建构制度,而是说在制度认知、制度构成、制度运行与制度行为、制度评价的互动中实现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制度完善、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发展中,人的因素起着关键作用,要充分注重和发挥人的因素特别是治理主体的作用与价值。大学治理的制度逻辑的关键在于通过融通“大学之制”与“大学之治”,使得大学制度通过体制机制建设转化为治理体系,并使得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同时在治理实践中,补齐制度短板,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制度执行力,从而使制度逐步成熟定型,推动大学治理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提案制度之法律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权制衡公司治理结构中,作为制衡力量出现的提案制度能否发挥改善股东大会职能、实现股东实质平等之作用,制度本身的构建至关重要。应在提案体系构建基础上以规范、保障价值取向分别构建提案规制制度、提案审核制度、提案法定除斥制度、提案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