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实践教学是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实践课程建设是实施综合实践教学的前提条件.综合实践课程可以从制定课程方案、凝练教学理念、积累课程资源、完善管理评价以及促进成果孵化等方面着手构建.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关注选题设计、教学文档规范、师生激励措施以及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等.  相似文献   

2.
在跨学科实践学习视域下,以师生共同开发“荷花池为什么这么美”课程为例,梳理跨学科实践课程设计的基本路径,探讨课程育人价值、课程核心素养、课程主题、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方式的创设,体悟课程开发对师生的意义,并对开发过程进行反思,为跨学科实践课程开发和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以年级为单位,教师进行走班"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师生利用课程这一阵地,通过实践、体验、探究,真正实现师生个性的绽放,学校的特色文化课程也因此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摒弃了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那么如何把握其生成性特征,进行有效教学?我们在"选择课程资源时,课程中期交流中,课程总结反思后"等各个阶段依托课程资源多视角生成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希望通过创设生态和绿色课堂,促进师生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5.
陈映彤  林国璋 《教师》2014,(14):77-7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以及"校本课程"的开设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也是高中新课程实施的难点。在课程突变与高考渐变并存的今天,在课时既定、师生精力有限的现实下,如何将新课程实施出成效?福建省福州第七中学(以下简称"福州七中")尝试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进行整合,探索国家课程的校本开发及其校本管理,在体现不同课程独特价值的基础上,实现不同课程的共同价值。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中小学取得了一些成效,然而在推行中遇到课程实施形式化、教师队伍素质难以适应、家长拥护度低、评价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影响了该课程的正常开设。通过师生互动、家校互动、校校互动、机制互通等措施,可化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存在的困境,从而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平稳、有序开展下去。  相似文献   

7.
《盲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颁布实施已经一年了。作为新的课程设置方案的一大亮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首次列入了盲校的必修课程。我校认真贯彻实施方案精神,立足实际,开设了语文综合实践课程,并以此为契机,深入进行课程改革,同时将构建书香校园定位为我校的办学特色。通过语文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为师生成长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  相似文献   

8.
具有地方特色的丝绸文化是我校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主要资源。学校在研究过程中,形成了校本课程的开发模式,加强了课程建构,开创了教学模式,调整了评价方式,实现了丝绸文化对学校文化建设、课程结构优化、师生课程能力提升的潜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开发和使用集主题资源、学习程序、学习工具、学习评价于一体的支持性文本有助于支持师生有效的课程行动,体现课程的动态生成性。支持性文本的设计可以从情境式主题、问题解决式学程、多样支持性工具、嵌入式评价四要素入手,使用时要将学生的真实实践、自主探究、综合解决问题作为课程实施的关键要素,使支持性文本成为师生开放的、动态的、生成的课程体验的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1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十年来,存在着诸多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富有中国特色课程理论的缺失是根本,缺乏符合中国国情的课程制度是导致课程推进困难的直接原因。从中国师生的现实处境出发,立足中国社会的真实状态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有效地实施该课程。其具体对策为:正确建构课程内涵;提升课程地位,细化课程标准;提炼出针对城乡二元结构的农村实施策略与模式;创建符合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特性的课程制度。  相似文献   

11.
袁彬  黄生迟  贺灵 《教师》2020,(3):109-110
在聚焦核心素养的时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基于该课程的基本性质,湖南省怀化市宏宇小学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从课程设置、活动开展、实践探索等方面积极推进教育装备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师生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主体性与创造性,共建共享平台,为课程实施提供高质量、常态化的资源支撑,致力将该课程培育为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阵地与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2.
<正>12年前,本着超前的市场意识与寻求适合的教育方式的目的,让"每一个专业创办一个真实对外的校内企业"的专业建设愿景与行动在当时的南京金陵中专落地生根,"综合实践课程"的试点实践由此开启。综合实践课程聚焦师生发展,盘活专业、课程与市场、企业,成为学校人才培养转型的变革利器。一、变革人才培养:课程设计的初心我校综合实践课程在设计上有两个出发点:一是面向未来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些人才的核心素养是什么;二是"综合实践课程"  相似文献   

13.
杨明 《宁夏教育》2005,(12):50-5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体现学校特色和地区特色,优化课程资源,是一门师生共同成长的课程。为了充分挖掘和利用课程资源,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几年来,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课程改革中开设的一门全新的课程。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设计的内容以引导学生认识生活、认识社会、认识自然、提高科学探索能力、提高审美素质为主;主题设计方式可围绕教师为主、学生为主、师生共议等方式进行。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能主动进行调查研究、查找资料、分析讨论,让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最喜欢也最适合自己的内容,形成师生共同参与课程开发,达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5.
高师院校培养中小学师资是我国目前培养新教师的主要途径,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高师院校在培养新教师方面需做出相应的转变.在我国进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崭新的课程形态,因此高师院校的教学内容必须满足培养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师资的要求,主动实现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对接.就培养高师生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能力这一问题,阐释高师院校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内容该如何设置,为高师生走上工作岗位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高师生是未来教师的后备力量,培养高师生的课程实践能力,既是顺应课程理论的发展,也是对新课程改革的实践关照。课程实践能力是对传统的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和超越,是对教师内在经验、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新发现与认定。文章从以下几方面探讨高师生课程实践能力培养:厘清课程知识内涵,丰富高师生的课程知识;建立高校和基础学校合作关系,共谋发展;拓展教育实习内容,规范实习指导;加强教育研究实践,提升毕业论文质量。  相似文献   

1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师生的角色定位及相互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跨越了学科的界限,将“综合”和“活动”共同纳入课程结构,构成了以“学生-活动-教师”为轴心的课程模式。这种以综合性、实践性、生活性和探究性为特征的课程,要求师生在活动中共同探索新知,在交往中共建意义。教师和学生是彼此的倾听者、平等的对话者、过程的合作者,同时也是课程资源共同的开发者。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但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9.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以综合为主要特征的实践性课程。它是本次课改的亮点之一,体现了课程向儿童经验和生活的同归。两年来,我校师生通过实践和探索,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创造和发现,获得了课程、教师、学生三者的同生共长。  相似文献   

20.
本文总结了学校“海州古城校本综合实践课程开发的研究”课题组两年来的研究情况。该课题研究让师生通过走进古城,了解家乡,以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参与校本综合实践活动,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兴趣、能力,激发师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发展家乡的激情,同时传承了本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