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教育信息化2.0"的背景下,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方式都发生了根本变化,也对教师的信息素养及教学能力有了新的要求.文章通过分析"教育信息化2.0"视域下教师角色的变化,提出了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重塑,并对教育信息化2.0时代信息技术教师角色的实现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信息化2.0"的背景下,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方式都发生了根本变化,也对教师的信息素养及教学能力有了新的要求.文章通过分析"教育信息化2.0"视域下教师角色的变化,提出了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重塑,并对教育信息化2.0时代信息技术教师角色的实现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自觉转变观念,增强信息技术能力意识;突出“应用”培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素养;注重“应用”实践,强化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施科学考评,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四个方面探讨了教育信息化2.0时代如何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4.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标示着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是教育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产物,表明教育信息化将迎来新的挑战。在教育信息化2.0环境中,以英语阅读教学为例,围绕深度学习模式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及学习场所中应怎样改变进行研究,提出三种深度学习模式:"智慧性、情境性、协作性"的学习模式、"注重交互式教育和整合性教育统一"的学习模式和"多元化学习平台"的学习模式。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教师应将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促进教育技术条件下学习的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5.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应用,营造了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但教育应用信息技术的瓶颈,造成教育领域信息化程度还不足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素养及能力亟待提升。厦门五缘第二实验学校在学习引进先进学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并实施“浸入式”研修新思路,开展深度融合信息技术构建师生共同成长的创生教学体系研究,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提供了鲜活的样本。  相似文献   

6.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是影响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教育信息化从1.0时代向2.0时代的转段升级,对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提出全新要求.针对如何更好地提升教育信息化2.0时代校长信息化领导力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转向与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内涵演变,构建教育信息化2.0时代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内涵结构,认为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信息化建设以智能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建设智慧校园与发展智慧教育为重点,以应用推进与人才培养为核心,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具体表现在顶层设计、环境建设、应用推进、人才发展与绩效评估等方面.在此基础上,从转化学习理论视角对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过程进行分析,提出指向转化学习的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模式.最后,以广东省培项目"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专项"为例,详细分析该模式实践的过程、成效与不足.  相似文献   

7.
教育信息化2.0要求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先进性,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给传统教育行业带来变革和进步。广大教师应该首先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能力,继而在平时的教学中运用创新思维,把信息化的创新教学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在信息化2.0时代,教学课堂受益于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媒体,可以让教师依托信息化使课堂更加开放,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更高效的认知工具以及更适宜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区域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能力现存问题入手,立足TPACK模型,分析了TPACK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对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指导意义,提出了“学、思、行、省”的混合式发展策略,促进区域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中小学教师必备的基础性个人素养越来越受到重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出"实施新周期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以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引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通过示范性培训项目带动各地因地制宜开展教师信息化全员培训,加强精准测评,提高培训实效性"。本文以教育信息化月报为数据监测源,还原本地区几种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路径,提出相关的问题和思考,希望对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声音     
<正>评《"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探析》(2019第68期,作者:谢燕)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主要目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亦是"互联网+"时代教学变革的关键因素,是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发展的决定力量。进入5G时代,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要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变革;要转变角色,  相似文献   

11.
为响应教育部提出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推进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成为目前亟须深入研究的课题之一。TPACK是融合学科、教学和技术知识的理论框架,被认为是在信息化时代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重要工具。首先,以TPACK框架为基础,提出融合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为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提供理论指导,以实现教学目标;其次,从提升教师TPACK运用能力、推广信息化教学技术以及制定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等方面,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以促进教学综合成效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2.
教育信息化2.0时代,是一个变革教育教学生态、实现教与学创新发展的时代。在信息化教育现阶段,基础硬件设施更新换代很快,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软件更新及新教学软件的开发,促进了教育信息化终端操作的多样性,信息媒体的丰富性等变化,既促进又制约着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亟待教师将信息技术教学环境的技术元素融为一体,多元化驱动教学的变革,促进了信息化教学质量的提高,创新了应用信息技术,开辟了信息技术教学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吴荣荣 《考试周刊》2010,(39):159-160
社会的信息化必然包括教育的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水平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为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微博是Web2.0时代的产物,本文描述了如何将微博与课程整合在一起,旨在更好地促进教育信息化。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化所呈现的巨大推动力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提供强有力的切入点。如何优质化地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是当今教育信息化时代下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亟待探究与思考的焦点话题。本文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内涵做出了一定的概述,并基于课堂教学实践的客观事实,从教学主体、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三个方面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来临,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学生需要获得的知识与能力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社会对新型人才各方面能力的要求也逐步加强.文章在分析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及主题活动的基础上,依据《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和现行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体系,设计了基于主题活动的小学信息技术六环节课程,并展开实践,为一线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提供有益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教育信息化已进入2.0时代,在此背景下,作为培养职前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的主干课程《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必然要做出相应改革。本文分析了《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依据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技术特色和发展需要,首先分析了《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原因,然后提出了《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实践路径,与专业结合、深入学习等方面所作的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17.
教育信息化2.0时代要求高校要优化“互联网平台+教育”服务模式与能力。网络课程中心平台是集课程建设、资源管理、教学互动、成果展示为一体的信息化教学平台,是推动人才培养新模式、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本文主要介绍课程中心平台建设的现状,对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的创新和一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是生物学世纪,也是信息技术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社会也随之进入到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各种观念都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深刻变化。人类社会的信息化对教育也提出信息化的要求。它不仅要求教育要在硬件和软件上实现信息化,而且要在教育的培养目标上体现信息化,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处理能力。而生物学科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在与数学、  相似文献   

19.
正教育信息化2.0是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正式提出的。目标是:要实现从专用资源向大资源转变;从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提升信息技术素养转变;从应用融合发展向创新融合发展转变。如果对教育信息化2.0作一个精简的总结,就是:三全、两高、一大。"三全"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两高"即信息化应用水平普遍提高,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为推进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2018年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全面提升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基于信息素养的内涵及价值,从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学科的课程融合、信息技术环境建设三方面,探讨小学生信息素养之信息能力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