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低段学生正是阅读素养形成的起步时期,它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基础阶段。课外阅读对提升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但由于此阶段的学生知识基础和阅读能力的局限性,学生想有效形成阅读兴趣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如何紧扣低段学生的特点用心引导阅读,无痕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形成?本文从"精心推荐阅读素材,无痕促进阅读素养的形成""拓展课堂阅读领域,无痕促进阅读素养的形成""搭建阅读分享平台,无痕促进阅读素养的形成"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德育“无痕”——走向生活化的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与生活是一体的,生活是道德赖以生长的根基。生活化的德育把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它通过营造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师德示范、拓展德育空间,并关注儿童生活的整体性,做到德育“无痕”。  相似文献   

3.
中学德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在于提升中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具有理想人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开展中学德育时,应关注三个"议题"——贴近学生生活、讲究日常小节、强化道德熏陶。学校应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依据学生品德发展的规律和需要,有机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使学校德育始终指向学生品德的成长和良好行为习惯的生成。  相似文献   

4.
李紫红 《学苑教育》2020,(6):89-89,91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对幼儿进行德育启蒙教育十分重要,开展幼儿道德启蒙教育的载体之一是园本化德育课程。幼儿园根据园本实际自主构建"立体化"的园本德育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基于儿童本位、关注幼儿成长、进行无痕渗透的策略让德育内容有"深度"、让德育活动有"厚度"、让德育空间有"广度",收到事半功倍的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5.
道德与生活是一体的,生活是道德赖以生长的根基。生活化的德育把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它通过营造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师德示范、拓展德育空间,并关注儿童生活的整体性,做到德育“无痕”。  相似文献   

6.
"无痕德育"是思想品德课教育的一种理想境界。学生行为规范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需要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追求"无痕德育"的境界,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感染下,在活动的体验中,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在生活实践中进行"无痕"的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7.
面对目前中学生思想品德状况的新特点,针对德育实践中存在的德育方法陈旧和德育的实效性低下等问题,永康市永康中学走上了以主体体验式德育为特色的道德教育探索之路: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创造特设的道德体验情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丰富道德体验,促进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永康中学体验式创新德育的基本构架体现了德育的实效性原则,给学校道德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在倡导"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下,小学班主任的德育方式也需要积极改变。传统的德育方式不能满足当前学生的需求,而且也不能真正走近学生的内心。因此,教师需要实施"无痕德育",让道德如春风吹进学生的心田,增强德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德育方法是德育活动正常开展的重要手段。教育方法影响教育行为,教育行为产生教育效果。传统的高职院校德育是知识性教育,重视道德理论的"灌输性"。实际看来,道德规范是人们行为规范的具体化,学生只有参与道德实践活动,才会对道德规范所涵盖的内容和意义有所体验和收获。本研究以"道德体验法"为内容,探讨高职院校学生德育的"道德体验法"实施策略,以增强其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小学德育的创新之举,"道德银行"不仅值得肯定,而且具有推广价值.理由如下: 一是"道德银行"创新了传统学校德育理念与方式,富有时代气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德育也必须与时俱进.传统的学校德育存在严重的"形式化""集体化"倾向,难以触动学生灵魂,当然也就收效甚微.而"道德银行"的建设有助于实现学校德育的人性化和个性化,并赋予了学生道德成长的主动权,更容易走进学生心灵,有利于促进每个学生的精神成长.  相似文献   

11.
把德育过程"潜润"于语文教学活动之中,让语文教学过程处处闪现德育元素,培养学生的美好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追求“无痕德育”,让学生在一定情景感染下,在活动的体验中,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在生活实践中进行“无痕”的德育教育。“无痕教育”有三个显著特牲:它强调教学顺应性.即顺应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兴趣爱好,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等;强调和谐性.即没有一丝一毫的强迫.而是疏导.让学生主动融入,自主地体验和感受;强调潜移默化、水到渠成的效果.真正实现学生自觉的道德内化和行为转化.  相似文献   

13.
有效整合各种德育资源,让德育走向生活、走向现实、走向社会,有助于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作为浙江省余姚市第八中学德育工作的特色与亮点,具有梁弄特色的"红绿双色文化"让学校在区域文化资源挖掘和开发利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学校通过借力这些鲜活的、原生态的"红绿双色文化"资源,发挥本土德育资源的育人功能,以红色文化资源引领学生的道德走向,以绿色文化资源指导学生的道德成长,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要求的德育工作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但当前中学的德育却面临着实效性较差的困扰,妨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因此,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已经成为中学德育需要面对的重要任务。在教育教学中主张知识多样性、情景性,强调教育教学的沟通、对话、平等的呼声越来越高。其中,教育叙事方式已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而道德叙事更成为中小学道德  相似文献   

15.
德育是教育的本体议题,是教育实现其所负载价值观的重要核心。道德学习是确认德育活动发生并开始发挥其育德功能的标志。道德情感是主体由内而发的意志特殊情感体验,是德育主体认可并内化道德规范的前提,也是促进和激发道德行为的基础。以"非指导性"作为道德情感的学习原则,为道德学习提供了新的思路。"非指导性"道德情感学习具有情境性、生成性、体验性、创造性和整合性的特征,不仅对德育主体道德价值的建构,而且对道德教育回归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德育首先应该是一种道德关怀。德育中的人文关怀要求教师以生动的情感、丰富的生命去触发学生的情感、润泽学生的生命。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宏志班班主任正是以关怀为核心,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育人为主要内容,采用恰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关怀伦理视野下的德育有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构以及师生的共同成长。当前,中学德育应该在克服情与理、公共与私人、公平与偏心等矛盾的基础上,将学会关心作为德育的重要主题和主要途径,发展德育中的人文关怀,促进德育实效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他所说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十六个字高度概括了德育的根本任务,学校工作要把教会学生做人放在首位。但往往德育内容高高在上、千篇一律,形式上也倾向于教条化、简单化。如何才能让德育内容活起来?怎样办"活"的德育?南通市通州区二窎中学  相似文献   

18.
需要是人的行为的直接动力,如果没有学生对道德的内在需要,就不会产生自觉、主动、持久的德育行为。而情感需要又在需要中占据重要地位,道德情感一经形成,就成为一种比较稳定的力量,左右着人们的道德行为,从而影响人们道德人格的形成。文章主要从情感需要出发,浅谈构建中学德育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性格及道德价值观的重要塑形期,语文阅读教学是德育的主阵地。将德育融入语文阅读教学具有深化学生阅读体验、厚实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人格发展的教学价值。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阅读需求,真正体现语文阅读教学的德育作用,语文阅读教学融入德育应遵循目标性、实践性和结合性原则,需要通过人物故事,融入德育理念;借助文本表达,凸显德育主题;创设教学情境,体悟德育内涵,使学生既能轻松地保持持久阅读的热情,又能在阅读中自觉地受到德育的熏陶,提升德育素养。  相似文献   

20.
马丁·布伯"对话哲学"思想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观,即人化的道德教育观。他认为,德育活动应当坚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我—你"之精神相遇观认为,学校德育中师生关系为一种互理解、协同进步的互动式关系,"信任、自由、包容"应为师生对话关系构建的道德基础。由此,学校德育实践应关注设置促进学生实现道德内化的德育目标,构建"我—你"新型师生对话关系和建立拥有良好道德氛围的道德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