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每次上课前,总有一些学生围着我问:“老师啊,这节课玩什么?”那时,我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难道我一个小学体育老师仅仅就是一个带孩子玩的“孩子王”吗?学生们对体育课的认识难道仅仅就是玩吗?但我还是和颜悦色地告诉我的学生今天玩什么:打篮球、踢足球、跑步,等等。通常我很有可能会对学生大声训斥:体育课怎么是玩呢?你就这一点见识?应该说“学习”!今后说话你一定得注意。学生会伸长舌头,溜之大吉。  相似文献   

2.
新学期开学,我带着孩子到户外去玩大型玩具,孩子们都很高兴,有的滑滑梯,有的坐转椅。但是我发现有个女孩子呆呆地站着,一动也不动地看着其他的孩子玩。于是我走到她身边,问她:“燕秋,你怎么不去玩呢?你看小朋友玩得多开心啊!”孩子说:“怎么玩啊,老师我不想玩。”我说:“那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不想去玩吗?”燕秋说:“老师,我不会玩。”怎么不会玩呢?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玩啊。我觉得很纳闷,一定是孩子不喜欢和陌生的伙伴交往,怕羞吧。  相似文献   

3.
钟玲 《家教世界》2023,(14):36-37
<正>“妈妈,我想玩会儿手机行不行?”相信这个请求,家长朋友们肯定没少听过。孩子写了几个小时作业,想玩手机放松一下,可玩手机不仅会让孩子的眼睛得不到休息,还容易让孩子上瘾,实在不是一个合适的放松方式。可如何让孩子放下手机,心里不惦记着玩手机呢?  相似文献   

4.
冯频繁 《成才之路》2010,(19):61-61
每次上课前,总有一些学生围着我问:"老师啊,这节课玩什么?"这句话,常常让我陷入沉思中。难道我一个中学体育老师仅仅就是一个带大孩子玩的"孩子王"吗?学生们对体育课的认识难道仅仅就是玩吗?但我还是和颜悦色地告诉我的弟子们今天玩什么:打篮球、踢足球、跑步等。这些事要是换在我刚毕业那几年,可能就不是这样了。我很有可能会对学生大声训斥:体育课怎么是玩呢?  相似文献   

5.
不想回家     
周五下午照例又是幼儿自由选择玩具活动的时间。他们有的在拼图 ,有的在插塑 ,玩得十分投入。由于是周末 ,不少家长都陆续接走了自己的孩子。“龙龙 ,妈妈来接你了!”“老师 ,我不想回家。”“为什么?”我有些不明白 ,要知道平常他总盼着妈妈第一个来接呀!“老师 ,玩具我还没玩够呢。平常我们要识字、学画画 ,没时间玩 ,只有周五才可以玩个痛快!妈妈一接我回去 ,就让我没完没了地练琴、听英语 ,双休日好去上课。一点意思都没有。”“你这孩子 ,真不懂事 ,妈妈还不是为你好 ,将来有个出息!”龙龙最后还是不情愿地跟妈妈走了。龙龙的一番…  相似文献   

6.
每当问起小孩子你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回答总是一个字“玩”。“玩什么?”“玩做游戏。”玩是孩子的天性,哪个孩子不爱玩,奔跑跳跃在操场上,个个那么天真烂漫。当一个八九岁的孩子,上完一课、完成这作业,又上一课、紧接着写那作业,上厕所也是匆匆忙忙。拖拖拉拉的学生做了一天.临放学还有没写好的一本、两本。惨兮兮的小脸、泪汪汪的眼睛,那么这样的学习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件多么不快乐的事。  相似文献   

7.
宝宝VS妈妈     
宝宝马兆亿——我要上幼儿园了 我叫睿睿,再有几天我就1岁 11个月了,算是 个“大孩子”了(妈妈常这么说,我也这样认为)。前几天,听见爸爸和妈妈商量说,要送我到幼儿园了。我一听心里可乐呵了,我就爱找小朋友们玩。 可又听妈妈说,送幼儿园,孩子小了点(我不是一个大孩子了吗?妈妈说话总自相矛盾),孩子会受罪的(哎,当妈妈的总是“心太软”)。 “在国外一岁半的孩子就已经是幼儿园的‘老学生’了,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别总是这样舍不得。”爸爸在劝妈妈(爸爸的心就不太“软”)。 “可是孩子的自理能力还不行,说话也不…  相似文献   

8.
梦想的力量     
在我的眼里,理想的小学教育就是把学校办得离理想近一点,让每个孩子拥有尊严和快乐,把他们培养成身体好、孝顺父母、有本事、有朋友的平凡人。 好学是基本要求,会玩是不可忽视的学习。“玩”需要体力,“玩”中有智慧,“玩”是孩子的天性和身心发展的需要,科学育人怎么能缺少“玩”?  相似文献   

9.
几位家长和王老师交谈。家长甲:有些孩子总不愿上幼儿园,不愿意学习,这是怎么回事?王老师: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请各位看几段录像。王老师打开录像机。镜头一:胡同里,一个男孩在门口玩,邻居爷爷说:“丹丹,今天怎么没去幼儿园?”男孩:“我妈妈说,昨天我打针没哭,今天奖励我,可以在家玩一天。”镜头二:一位母亲正在往孩子嘴里喂菜,孩子显得很勉强。母亲:再吃一口,到了幼儿园可就吃不着这么香的菜了。镜头三:一个男孩子回家来,脸上划了一道口子。母亲:这是怎么回事?男孩:武钢抓的。母亲:他凭什么抓人!走,找你们老师…  相似文献   

10.
孩子,别哭     
午睡后,看着孩子们睡眼惺忪的样子.我决定组织一个游戏调动一下大家的情绪。 于是我说:“今天我们玩一个熊和石头人的游戏!大家想玩吗?”只听到孩子们稀稀拉拉地回应道“想”。刚开始游戏进行得还算顺利,但到第二轮“大熊”出来时.高唱凯、唐梓萌几个孩子竟然躲到了一块花布下面,  相似文献   

11.
杜婧 《学前教育》2023,(Z1):68-71
<正>升入大班以来,牛牛和一群要好的小伙伴对飞行棋十分痴迷,每天的区域游戏时间都聚在棋类区,玩得不亦乐乎。冬去春来,季节交替,幼儿园里落满了杨树花“毛毛虫”。一次户外时间,牛牛捡来了大量毛毛虫摆来摆去。不一会儿,一个一个用毛毛虫拼成的格子图案出现了。“牛牛,你摆的是什么?”元元问。“我想拼个棋盘!就是飞行棋那种棋盘!”牛牛说。“飞行棋棋盘?那能玩吗?”元元问。元元和牛牛的对话吸引了旁边几个孩子,大家都凑了上来。“能玩!特简单!等我拼完就能玩!”牛牛开心地说。几个孩子都兴奋起来,一起嚷嚷着:“我们要玩毛毛虫飞行棋!”  相似文献   

12.
美国孩子讲话做事的神态、口吻。与大人一样,跟他们讲话,就像是对着一个小大人。孩子常常对父母说“你伤了我的感情。”“我非常生气。”“我不会这样做,因为”“你们为什么会……?”“我觉得……”他们称呼父母,有时用名字,如约翰、玛莉妞、彼德等等。在与美国家庭的交往中,我发现美国父母本身,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都相当关注。那么美国父母是从哪些方面启蒙孩子的呢? 理解能力 孩子就是孩子,他们常常听到只是表面的东西,而不是内涵。如果孩子问父亲“爸爸,你可以陪我玩一玩吗?”如果父亲说“不行,你怎么这…  相似文献   

13.
段青如 《幼儿教育》2014,(11):26-26
看似只会疯玩闯祸的孩子,是不是真像人们说的那样没心没肺?“我的小小烦恼系列”绘本以活灵活现的自述方式,记录了“我”从一个调皮捣蛋的小小孩儿,到令人抓狂的淘气包,再到学校里的“超级活跃分子”的成长过程。看完之后,我们不禁感慨:是我们太不懂孩子了。  相似文献   

14.
王栋生 《中学教育》2005,(11):34-34
一个孩子正在玩电脑游戏,游戏名称我不知道。只见屏幕上有一支枪,瞄准器套住了一个人影,孩子迅速敲了一下键盘,那个人影脑袋进出血,应声倒地;孩子目无表情,他的枪又指向下一个目标。我惊讶地问他:“你在电脑上一天要杀死多少人?”孩子若无其事地说:“没算过。大概有几百人吧。”  相似文献   

15.
上午,体育活动区里,孩子们正玩得高兴!突然琪琪很委屈地跑过来对我说:“老师,宇宇他打我!就刚才都打我好几次了……”宇宇是本期新插班的一个男孩子,性格比较内向,与班里的孩子相处一个多月了,一起玩的朋友很少。琪琪呢,在班里个儿较小,性格随和,一个挺有人缘的孩子。到底是什么事惹得宇宇去打琪琪呢?  相似文献   

16.
王秀芹 《山东教育》2005,(30):25-26
“哇——”随着哭声,我急忙跑过去.只见一个紫色怕牙印深深地印在一个孩子手臂上。我问是谁咬的.孩子用手一指:“小调皮——烁宇!”我生气地问:“烁宇.你怎么咬人?”。“谁叫他不给我玩具玩的.”烁宇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其实烁宇是一个非常有灵气又有独特个性的孩子.小脑袋里装着许多有意思的想法,但他就是以自我为中心,  相似文献   

17.
一、没考第一名朋友带孩子到我家玩,我和家人逗她:“婷婷这次考试得了第几名呀?”“第三名”“为什么没考第一名啊?”“我没抄。刘小雨抄了,得了第一名!”“你评上三好学生了吗?”“妈妈没有给老师送礼,所以我没有评上三好学生。”  相似文献   

18.
误区一: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 期末考试结束,一个朋友带着在三年级读书的孩子到家里玩。我问孩子:“期末考试成绩怎么样?”孩子自豪地告诉我:“我的功课都是优!”“真棒!”我称赞道。确实,就我对孩子的了解来看,他能得到全优真的是很不错了。  相似文献   

19.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发现儿子患上了一种成长顽疾——一喜欢和人“较劲”。可悲的是,较劲的对象主要就是我——一个专门搞教育的研究者。我要他向东,他偏要向西;我要他学习,他偏要去玩;我要他吃饭,他偏要玩手机…有时担心自己会失去耐性,发生“擦枪走火”的事件。面对在“甜水”中“泡”大的孩子,家长有啥办法呢?  相似文献   

20.
首先让我们看几组现象透视:“多看书,别再玩了!”“让我当书呆子算了!”──家长的期盼,孩子的无奈。“你不能跟那些学习不好的孩子在一起玩,听到了吗?”“你们能不能给我点自由?”──家长的关爱,孩子的不满。“考不到第一名,看我怎么收拾你!”“第一名又能怎样?”──家长因爱施加压力,孩子却深感爱的沉重。一、"种瓜得豆"的原因分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位家长和老师的殷切期望,然而家长的关爱与老师的努力并没有从孩子的自身实际出发,没有考虑孩子思想、观点、认识,没有如何使其成"龙"、成"凤"、成名、成才的正确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