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5 毫秒
1.
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一词,课本把"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句中的"击水"注释为"游泳",我认为这不是妥当的,也是不符合原文意义的."击水"即"击楫".语出《晋书·祖逖传》"仍将本流徒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一九二五年,正值内忧外患重重,北方军阔混战,广东的蒋介石企图纂夺革命的领导  相似文献   

2.
<语文学习>2010年第6期郭晓琴、王连龙两位老师合作的文章<"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设问句吗>,认为"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不是设问句,而是反问句.对此,笔者提出一些异议.  相似文献   

3.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是毛主席《沁园春(长沙)》词的结尾两句.周振甫注释本未注,臧克家同志解释这两句为“游泳江中,奋力击水。激起的浪涛几乎把身旁飞一般前进的船只阻住了。”(《毛主席诗词讲解》第47页)以后凡是讲解这首诗的,都采用此说。反复研读,总觉得上面解释似未能“犁然有当于心”。我以为在这首词中,“中流击水”是运用晋代民族英雄祖逖“中流击楫”的故事,表现了当时以毛主席为中心的革命青年欲献身于革命事业,挽救祖国于危亡之境的雄心壮志。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插图选入了毛泽东手迹《沁园春·长沙》,这幅手迹最后一句写为:“曾记否,向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而课文中最后一句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教科书中这幅手迹与课文有“向”与“到”一字之差。这是为何呢?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1925年所作,1957年1月  相似文献   

5.
正"鲲能化羽垂天,抟风九万;龙可振鳞横海,击水三千。"2018年10月20日,中国自主研制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在湖北荆门漳河机场成功实现水上首飞。至此,中国大飞机终于迈出"上天入海"完整步伐,建设航空强国轮廓愈发明晰。乘风破浪:"鲲龙"击水需要迈过几道坎?高速滑行、腾空而起,轻缓入水、水花朵朵。在大家的期待中,"鲲龙"AG600继成功完成陆上首飞后,乘风破浪,在水上交出一份亮眼的首飞答卷。  相似文献   

6.
我从小喜欢游泳和登山。或中流击水,涌浪掀波;或幽谷静道,登高临峰,以增强体魄,锻炼意志,在波涛中追欢逐趣,在曲径里寻幽探秘。  相似文献   

7.
鳗鱼灯     
秋天的大江,风平浪静,宛如一马平川,正是捕鱼的佳期。渔人和大黑猫正不遗余力地追捕受伤的鳝鱼,几天来的飞船击水,累得他气喘吁吁。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早年词作《沁园春·长沙》收入中学课本已有多年。最近看到在人教版和苏教版的教参材料上都把词的最后一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解释为设问句。我以为这样的解释有些欠妥。  相似文献   

9.
在无声的宽带英特网,少年的心如风筝自由飞翔,轻点鼠标仿佛击水江河,带着畅想我们默默冲浪。信息化时代有快捷的通途,高科技为生活插上矫健的翅膀,如诗如歌好时节哟,新世纪的我们赶上了趟。  相似文献   

10.
开课与结课是课堂教学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开课与结课也是一种艺术和创造。好的开课如以石击水,涟漪四起;好的结课,如仙乐佩音,余音绕梁。听著名特级教师  相似文献   

11.
不知有多少师生给人教版教材编写者来信,指出高中语文课本的彩色插页的书法文字与正文不一致,其中提得最多的是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到”在课本彩色插页的书法中写为  相似文献   

12.
<正>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选入了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一词,教材中,尾句的标点为:"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臧克家先生主编的《毛泽东诗词鉴赏》(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3月,增订二版)也是如此。笔者揆情度理,反复吟咏,认为此句所标标点符号不妥有二。斗胆试做改动,为:"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理由如下。"曾记否"中,"曾"为副词,义为"曾经",此处可做时间名词解,释为"从前"。"否"字"用于肯定、否定相叠的  相似文献   

13.
宋 代 苏轼书特丹弄影黄山谷书秋山炫紫空谷傅音古藤撼山长桨击水米 市艹书翻云复雨天马行空清奇古怪一笔千军唐至清二十七家书评(二)@陈世雄  相似文献   

14.
2000年6月,牛津大学颁发的第23号校长令如石击水:破格录取来自中国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吴杨攻读博士学位、享受最高奖学金。吴杨读完大学课程可以免读研究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这是牛津大学建校800年来的第一例。  相似文献   

15.
范秀红 《考试周刊》2012,(66):34-34
新一轮课程改革如一声巨雷,打破了教育固守的沉默,给每一位教师带来了巨大的精神震撼。作为新一代的“师者”,我们要转变教育理念,大迈步跨入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在知识的海洋里扬波击水,用务实去解答未知,用创新精神去开拓荒原。  相似文献   

16.
每当看到学生在校园里天真烂漫地唱起独具特色的闽南民间音乐时,我的眼眶总会不由得湿润。欣喜地看着新课程改革给学校的课程、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我忘不了和我同舟共济、击水扬波的老师们,忘不了对我们满怀信任、寄予期望的学生以及大力支持我们的家长们。  相似文献   

17.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是毛泽东同志的词作<沁园春·长沙>的尾句.郭晓琴、王连龙两位老师认为该句并非设问句,而是反问句(见<语文学习>2010年第6期).  相似文献   

18.
《小火炬》2007,(10)
鸳鸯经常成双入对,它们时而跃入水中,引颈击水,追逐嬉戏,时而爬上岸来,抖落身上的水珠,用嘴精心梳理华丽的羽毛。此情此景,勾起多少文人墨客的翩翩联想,唐朝李白有"七十紫鸳鸯,双双戏庭幽",杜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贯彻新课程标准,课堂是主阵地,作业就是分战场。我则认为,如果说课堂教学是精良的游泳池,那么,作业就是中流击水的大江大河。英语作业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作业目的是让学生快乐地完成学习,所以我在布置作业时,总是选择学生喜欢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李淇 《初中生》2007,(1):58-59
李白很自信,曾表达过"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高适很自信,曾袒露过"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豁达;毛泽东很自信,曾抒发过"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豪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