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干”姓,读若“甘”,不读千部的“干”。 “行”姓,读若“形”,不读银行的“行” “应”姓,读若“英”,不读应酬的“应” “黑”姓,读若“贺”,不读黑白的“黑”。 “仇”性,读若“求”,不读仇恨的“仇” “区”姓,读若“欧”,不读地区的“区”。 “任”性,读若“人”,不读任务的“任”。 “朴”姓,读若“瓢”,不读朴素的“朴” “折”性,读若“舌”,不读折旧的“折”。“单”姓,读若“善”,不读单位的“单”。 “舍”姓,读若“设”,不读舍己的“舍”。 “查”姓,读若“扎”,不读查找的“查”。 “解”姓,读若“谢”,不读解放的“解”。 “…  相似文献   

2.
简便与麻烦     
简化字的简化方法有取同音代替的方法。如“鬱鬱葱葱”、“沈鬱”的“鬱”笔画太繁, 取同音字“郁(主要用于姓氏)”代替。类似的又如:“豐”取“丰”代替,“嚮”取“向”代替, “幾”取“几”代替,“繋”取“系”代替,“後”取“后”代替,“臺”取“台”代替,“築”取“筑”代替,“蔔”取“卜”代替……简化方法中采用古字、利用草书楷化等方法也有兼取同音代替方法的。前者如“雲”简化作“云”(“云”是“雲”的古字,又长期借作“人云亦云”、“子曰诗云”的“云”),“無”简化作“无”;后者如“髮”简化作“发(‘發’的草书楷化)”。使用电脑以来,简便的同音代替却遇到了麻烦。如“云”作繁简转换时,不但把天上的“云”繁化作“雲”,连“人云亦云”、“子曰诗云”的“云”也一概转换为“雲”。类似的又如:  相似文献   

3.
"词"和"辞"     
“词”和“辞”有时可以通用,有时不可通用。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要细加区别。先说通用的情况。在意义上,“词”和“辞”是同义词。在上古时代,一般只说“辞”而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诸如“辞令”、“辞海”、“辞藻”、“辞章”、“言辞”、“托辞”、“遁辞”、“致辞”、“发刊辞”以及“辞典”中的“辞”,均可以通用为“词”。相应地,工于言辞的人,可叫做“辞人”或“词人”。成语“词不达意”和“辞不达意”也可相互通用。但是在用法方面,“词”和“辞”又各有习惯用法。如在“台词”、“誓词”、“歌词”中用“词…  相似文献   

4.
“欢度春节”,有的写作“欢渡春节”,哪一个对? “度”是过的意思,凡度过均应当用“度”。“度日如年”、“虚度年华”、李白诗“一夜飞度镜湖月”,王之涣诗“春风不度玉门关”,王安石词“看余度石桥”,字均用“度”。“欢度春节”自亦应用“度”,写作“欢渡”是不正确的。《论文》:“渡,济也。”此字从水,只用于过水。“过渡时期”用过水的比喻,故亦用“渡”。其他过义一概用“度”。古代“度”可通“渡”。《汉书·贾谊传》:“犹度江河,忘维楫。”此应用“渡”者都用“度“字。而“渡”字不能通“度”。因此,按简化原则,最好一律用“度”,就不致发生“欢度”、“欢渡”的歧异。  相似文献   

5.
李维鼎 《湖南教育》2004,(17):34-35
凡“体验”都由于“验”而“独特”。据我的理解,“以身体之”就是“人”在“环境”中,开放眼、耳、鼻、舌、身去全方面感觉,与“环境”相互作用,演化出各种各样的“事”。“以心验之”,就是在亲历、实践的“事”中,让五官与“心”接通,使感觉“往心里去”,同心里原有的“经验”汇合、振荡和重组。前者若是“走过四季”,重于感受,后者便是“走过自己”,重于感觉。在“走过四季”中“走过自己”,“走过自己”也就是走过“四季”中的“自己”。人与人不同,心与心相异,五官所“感”,心灵所“受”当然各各不同。因此,“独特”是“体验”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与“象”的关系,就是“情”与“景”的关系,“心”与“物”的关系,“神”与“形”的关系。移情于景,存心于物,凝神于形,寓意于象,皆成“意象”。诗人写诗是由“意”到“象”,我们鉴赏时则由“象”到“意”。  相似文献   

7.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的光辉词章《贺新郎·读史》的手迹上,他自己改换了几个字:“流遍了,郊原血”的“流”,原为“洒”。“一篇读罢头飞雪”的“篇”,原为“遍”。“无涯”,原来是“涯”,后改为“穷”,又圈去,仍改为“涯”。“但记得斑斑点点”的“记”,原是“忆”。“歌未竟”的“竟”,原是“尽”。这五个字改得颇有道理,值得细细品味。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众多的姓氏中,有些姓氏因所姓的人数少,又由于汉字多音读法,所以经常读错。仇读“求”,不读“仇恨”的“仇”。区读“欧”,不读“地区”的“区”。召读“哨”,不读“号召”的“召”。任读“人”,不读“任务”的“任”。华读“化”,不读“中华”的“华”。朴读“瓢”,不读  相似文献   

9.
“词”与“辞”是近义同音字,容易混淆。如1999年全国高考语文第1题考查字形,A 项有“词不达意”,这个“词”对不对呢?是否必须用“辞不达意”呢?恐怕不少考生难以判定。事实上“词”与“辞”有时可以通用,有时不能通用。先说通用的情况。在言语和文词这一意义上,“词”、“辞”是同义词。在上古时,一般只说:“辞”而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诸如“辞令”、“辞讼”、“辞藻”、“辞章”、“言辞”、“托辞”、“遁辞”“致辞”、“发刊辞”以及“辞典”中的  相似文献   

10.
“一齐”与“一起”都是副词,词义很相近,但有差异,有时可通用,有时则不宜通用。 “一齐”表示“同时”之意思时,要与“一起”分开。如“奉上级命令,全连队伍一齐出发”、“演讲非常精彩,全场一齐热烈鼓掌”、“铁路安排得很好,人和行李一齐到了”。这里的“一齐”都表示“同时”的意思,不宜用“一起”。 “一起”表示“同一场所”或“一共”之意思时,要与“一齐”分开。如“我和老张坐在一起”、“这几件商品一起多少钱”。前句表示“同一场所”,后句表示“一共”不宜用一齐。 但“一齐”与“一起”都有个“一同”的词义。《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