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贵州地处祖国的大西南,是我国唯一不沿边、不沿海、不沿江的内陆少数民族省份.由于长期以来受到通道制约的影响,人口素质不高,农业受自然支配占主导主位,生产力水平低下.由于没有一个稳定的农业经济基础作支撑,长期以来吃饭问题一直困挠贵州经济的发展.大量的贫困人口使贵州人口素质的提高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人口素质的低下又严重影响贵州经济的发展,使贵州许多潜在的经济优势得不到很好的开发利用,反而在恶性循环中逐步拉大了贵州同沿海和东部地区的差距.如何加速贵州经济的发展,逐步缩小贵州同沿海和东部地区的差距,这是全省三千多万贵州人民共同关心的话题.受到中共贵州省委号召全省人民参与解放思想大讨论的启迪,现就贵州省经济发展战略谈点个人的认识,供决策层的领导者们参考.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开拓者,他们的综合素质,尤其是理科素养,直接关系科学技术的应用实践,直接影响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决定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民族地区的数学与理科教育是转变民族地区现代化发展方式的有效路径,是逐步缩小民族地区教育与东部发达地区差距,推动民族  相似文献   

3.
我国民族经济发展的非经济因素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法律、宗教、伦理、文化、心理、制度及教育等非经济因素既可能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又可能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大部分非经济因素对民族经济发展往往起制约作用。本文从文化、人口素质与教育、思想观念及其他非经济因素等方面对国内学者关于我国民族经济发展的非经济因素研究进行讨论。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的非经济因素,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将更好地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而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全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由于民族的差异性,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对本区域经济发展目标、模式的理解,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地区区域发展观;由于历史因素,基础设施建设程度不同,发展产业形式与结构各不相同,发展的速度也不尽相同,民族地区区域发展呈现出多层次、差异性。因此,对民族地区生产力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找准民族地区自身正确的发展路子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试图通过对秀山县三个产业的描述和分析,总结出发展优劣,并给出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生产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劳动生产率则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本文即选取劳动生产率这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关键标志为切入点,从总量、三次产业、地区构成等多个角度分析了云南省劳动生产率发展的现状及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物质基础、生产技术、劳动者素质、产业结构、经济形态和地区经济等多个层面阐述了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并对如何进一步提高云南省劳动生产率和云南省生产力发展水平进行了探究和纵深思考。  相似文献   

6.
自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经济发达地区和全国平均发展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进程,是各族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解决现阶段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因此提高民族地区经济的战略地位,并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思考,采取相应对策,才能更好的解决民族地区群众的贫困问题,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武陵民族地区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很强的特殊性。该地区具有政策、区位、资源等优势。目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五个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收入低,发展差距仍在拉大;二是经济结构不合理;三是工业化水平低,支柱产业缺乏;四是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五是人才缺乏,劳动力素质不高。武陵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出路在于走特色经济产业发展之路,其对策有五:一是确定发展武陵民族地区特色经济产业的重点;二是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构建大武陵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发展圈;三是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加强对民族文化的开发与保护;四是培植特色经济产业,注意抓好龙头产业、市场流通、科技含量和服务环境四个重点;五是加强科技人才培养,提高劳动力素质。本文以铜仁地区为例探讨武陵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有利于加快该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畲族是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山区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建国以后,在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支持和帮助下,畲族聚居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由于历史及现实的原因,畲族聚居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与其所在省市的整体发展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加快人才培养和劳动者素质提高,建立和健全劳动力输出机构服务,大力推进下山移民工程.发展集聚经济,是促进畲族聚居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我国的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是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中西部地区则由于各种因素发展缓慢,其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东部相比差距更大.从西部这几个省份来看,少数民族较多,并且呈现出多样化,55个少数民族,几乎全部都有在西部居住的.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不只对西部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整个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也必然要产生相当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各个少数民族都是我们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一个重要成员,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根本前提就是要各个民族的共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在中央一直以来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仍然与内地差距较大,这里有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教育水平落后,人口素质偏低。众所周知,科教为兴国之本,一个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的高低是该地区经济、文化等社会各个方面总体发展状况的晴雨表。目前,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虽然大部分是贫困的边远山区,但是这些区域也有其自身发展的优势,比如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等。可由于当地劳动力文化水平和素质普遍较低,无法把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因此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是少数民族地区摆脱贫穷和落后,走向富裕和文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发展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是我国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民和县是国家重点扶贫开发的民族自治县,民族教育的发展为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改善贫困落后面貌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各少数民族在经济发展、历史化、传统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民族教育发展并不平衡,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地区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是我国少数民族治穷致富的必由之路,它在发展民族经济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这是不言而喻的。现在的问题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造成社会分工不发达,生产力水平较低,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即商品生产,还是在形成或发展的过程之中。如何实事求是地从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出发,探索发展民族地区商品经济的各种途径,促进民族经济繁荣,人民富裕,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民族工作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摆在从事民族经济研究的理论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3.
西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现实为西南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创生了独特的生存环境,发展西南民族学校教育不仅关系到提高西南地区民族人口素质、培养民族人才、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多元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促进西南民族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而且关系到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政治问题,在西南民族地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教育落后,基础薄弱,发展民族教育,对于提高我国少数民族的人口素质,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增强民族团结,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对抗战时期湘西教育的发展情况研究,探究当时湘西教育繁荣的原因,对民族地区的教育有着很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地区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的相互联系1.地区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的一般联系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原理,生产力可分解为人和生产资料两个要素,只有人和一定的生产资料结合起来,才能进行社会生产活动.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素质与生产力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而生产力的高低,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也就是说,人的素质与  相似文献   

16.
西部大开发概念中的"西部",除地理泛指外,主要突出政治经济发展水平滞后的意蕴。西部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难度较大,其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导致经济社会发展的滞后,这是略显笼统的共识。从生产力诸要素的具体铺展看,关键障碍在于西部民族地区文化力偏弱;直接障碍在于西部民族地区自我克服生态赤字能力不足;普遍障碍在于西部民族地区制度能力偏低。  相似文献   

17.
经济欠发达地区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对民办高校发展模式的选择是不同的。目前在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了“来料加工”和“自给外销”模式。这是当前经济欠发达地区摆脱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的最佳模式。从短期看,这些发展模式有效地帮助了经济欠发达地区民办高校挣脱经济瓶颈,实现快速发展。但从长期看,人才外流会大大降低当地人口素质,从而制约经济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进程,并进一步制约高等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世界范围内的新技术革命风起云涌,全球经济正处在发生重大变化的新时期,科技进步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科技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仅仅表现为一项具体科技成果在生产上的运用,更重要的是对发展战略、经济政策、管理水平以及劳动者素质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我们要全方位  相似文献   

19.
发展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缩小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是中国宏观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本文提出解决这种现实存在的国内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问题的关键在于将西部民族地区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指出这种转化的根本途径在于西部民族地区主导产业的重新选择.就此,本文对西部民族地区新主导产业选择标准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探讨中本文扩展了赫希曼基准的理论含义,并且运用简单的数学模型加以说明.本文分析结果表明赫希曼基准是西部民族地区选择新主导产业的主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20.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分析。50多年来,由于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扶持,加上各少数民族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了数以百万计的实用技术人才。我国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并体现出民族特色,为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具体表现在:1.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地位得到显著提高。各级政府和社会逐步认识到发展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是提高民族地区广大劳动者素质和实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迫切要求和重要措施。截至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