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赖斌 《语文天地》2013,(13):64-6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与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既是学生平等的对话者,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对话式阅读教学改变了传统阅读教学过程中灌输与被灌输的主客关系,注重教师、学生、文本间的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教学建议中提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文拟从与文本对话角度分析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关系 ,并着重探讨以学生为中心与文本对话的三种形式 ,及有效地与文本对话的教学途径 ,使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 ,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3.
卞德荣 《考试周刊》2009,(40):70-70
关于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中的“对话”,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独特的感受和解读,不是把自己或权威的解读灌输给学生,而是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互相交流,进行对话。  相似文献   

4.
丁玖 《教书育人》2010,(2):62-63
关于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关于阅读教学中的“对话”,主要包括老师与学生、老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独特的感受和解读,不是把自己或权威的解读灌输给学生,而是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互相交流,进行对话。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指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 ,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所谓“对话” ,从教育学的角度讲 ,是指教师与学生 ,学生与文本之间 ,不存在认识与被认识、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 ,而是一种平等的、民主的、充满理解和建设性的双向交流关系。在对话中 ,人们不是探讨一个确定的主题 ,而是意在一种有待发现的真理 ,参与对话的人之间没有任何对立 ,他们只是想搞清楚某些共同面对的问题。语文阅读中的对话有利于以学生的心灵激活文体言语 ,以文本的言语点燃学生的心灵。既然承认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  相似文献   

6.
关于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关于阅读教学中的"对话",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独特的感受和解读,不是把自己或权威的解读灌输给学生,而是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互相交流进行对话.  相似文献   

7.
和谐的阅读对话教学是在教师、学生与文本(作者、编者)之间建立一种交互平等的教学关系。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对话即是在认知和再认知学习目标中将教师和学生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共同活动。”传统的阅读教学是种“传授一训练”型,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主体,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学方式是单向灌输;对话式和谐阅读教学体现为交互主体间性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基于建构主义、合作学习理论的阅读教学新理念启示我们:阅读教学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人,作为与学生、文本平等对话一方的教师,应充当好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走进文本、建构意义,“读出自己、读出问题”。发问是阅读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对话方式,包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发问等。其中,教师就文本对学生的发问是常用的阅读教学方法之一。它的实质是教师用自己与文本对话中产生的思维火花去点燃学生思维火种的过程。对话教育理念贯彻于阅读教学,要求我们…  相似文献   

9.
与文本对话: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课标”教学建议中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拟从与本对话角度分析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本之间的关系,并着重探讨以学生为中心与本对话的三种形式,及有效地与本对话的教学途径,使学生通过与本对话,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语文教学几乎是教师一个人独白,包办替代了学生的思考权和话语权,学生没有主动性和自主性,教师与学生之间是认识与被认识、灌输与被灌输的主客体关系。而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那么,语文课上师生如何借助文本进行有效对话呢?我在20余年的教学中,有以下三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情感和思维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从而获得思想上的启发,受到情感熏陶,这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不少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越俎代庖,将重难点强行灌输给学生,学生缺乏自己的感悟、探究和发现;有的教师以练代讲,本末倒置;还有的教师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本文从文本与教师在小学阅读教学对话过程中的作用出发,阐述了“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以及“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之间的关系及在阅读教学中起到的作用;点明了这种新的教学理念体现了阅读行为中人与人之间确定的一种平等、双向互动的对话关系。在这场“对话”中关键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相似文献   

13.
阅读是人重要的活动之一,它能使人积累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让人的身心愉悦。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当十分重视学生的阅读。但是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课文具有一种绝对的权威意义,学生被动地、谨慎地、封闭地阅读与欣赏,认为作者和课文是至高无上的,自己只能是“服从”阅读。有的教师把教学参考书中的对课文的分析滔滔不绝地灌输给学生,把...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集中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基础性和人文性等特点。真正领会、感悟了阅读材料的内容可以拉近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距离,提高其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本文着重谈在阅读教学方面存在的几个误区。一、架空分析,空中楼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把学生当成一个开口的容器,默默等待教师的灌输,而忘了学生同样是材料的感受者、个体经验的体会者,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不应是对立的,而应是真正“教学相长”,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这个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教师还没有意识到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应处于主体地位,而把阅读教学变成教师的“一言堂…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这就告诉我们:阅读教学既然是一种对话,就存在着诸多对话关系。在这些关系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是主体。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呢?首先,教师组织引导。这是促进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关键。在阅读教学这一对话过程中,要顺利地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就要起组织引导作用,那么教师就要首先完成与文本、与编者的对话,即要准确地理解教材及理解编者的意图,从而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引导并促进学生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如:苏教版语文十一册第二单元…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单一而固定,处于一种僵化状态。教师就是讲解、提问、呈现、灌输,学生则听记、回答、应对、接受。教学的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抑制,处在一种被动的、消极的学习状态之中,学习效率之低下可想而知。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的兴趣与爱好,笔者浅显地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不仅仅是一种作文技巧和方法的“告诉”和“灌输”,更是一种作文意识的“唤醒”,是一种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与作文的实践中体验和领悟、探究和发现、把握和发展的过程。其实我们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大胆地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特别在阅读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处理教材,  相似文献   

18.
"对话"作为一个概念,自从巴赫金提出后,逐渐步入教育领域。关于语文教学中的对话,我试作如下的诠释:所谓"对话",从教育学的角度讲,是指教师与学生,师生与文本之间,不存在认识与被认识、灌输与被灌输、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民主的、充满理解的、建设性的双向交流。具体我们还可以作如下界定:一是对话最基本要素——对话双方;二是对话者最基本关系——各方平等:三是对话参与者的各项素质(有关个性、情绪、经验、观念等);四是对话的最有效层次——情感心灵的深处;五是对话的最有意义的应用——语文阅读教学。一、构建语文阅读教学对话平台。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深刻地揭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然而,反思当前的阅读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读书感悟少,提问分析多。把本应是个性化的、情感化的、创造性的阅读,纳入内容分析的轨道,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整合。二是自主发现少,“牵”“引”求同多。轻视个人体验、个人理解,往往通过不引,得出统一结论。流行的一种“谈话法”教学,是由教师预设好结论,然后让学生千方百计地猜测,这其实仍是一种一方强行灌输、一方消极接受的方式,与阅读作为一种对话的本质是背道而驰的。  相似文献   

20.
李良玉 《考试周刊》2010,(17):58-58
以往的阅读教学中存在一种怪现象,就是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或暗示或引导,希望学生的理解能与某一观点(往往是教参)相吻合,而学生都“冥顽不灵”。在尴尬无奈中,教师把所谓的“标准”答案灌输给学生.其标准答案往往不能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联系而最终成为学生机械记忆的内容。这样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毫无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