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前,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种种问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侧重讲解段落结构,层次划分,要求学生背诵段落大意,将语文课上成了文章学课;有的教师侧重讲解写作技巧、艺术特点,要求学生死记写作方法,把语文课上成了写作学课;有的教师侧重介绍时代背景,分析人物形象,要求学生硬背有关人物形象的“结论”,把语文课上成了文学欣赏课……总之,“语文不姓语”的倾向在部分学校相当严重地存在着。 我们认为,小学语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  相似文献   

2.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老师过多地引导学生进行人文感悟,淡化甚至忽视了语文感悟,把语文课上成了思品课;有的老师重“闹”轻“静”,为了追求课堂的精彩,显示自己独特的教学“风采”,把课堂当作表演的舞台,结果,“闹”过之后学生却无所收获。  相似文献   

3.
20 0 0年江苏、浙江、山西、吉林 4省将进行“3(语数外 ) 小综合 (理科理化生综合或文科政史地综合 )”高考科目的改革。高考科目的改革 ,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 ,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本文结合教学中的几个实例 ,谈谈对理科综合试题特点的认识。1 端正思想精通业务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高考科目的改革 ,要求我们要用正确的教育思想处理好本学科与跨学科知识的关系 ,处理好学科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关系 ;要扎扎实实地教好本专业课程 ,让学生整体上能把握本学科的知识体系 ,培养学科能力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  相似文献   

4.
新课改中语文教学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唯综合化倾向新课标提出了要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实践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沟通,将书本学习与实践学习紧密结合的新的综合性学习理念。有的教师为了体现这一理念,将学习的目标定位于全方位地了解科学知识、文史知识,往往要求学生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搜集资料,将语文课上成了其他课。如《勾践灭吴》一文的教学重点是掌握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但有的教师却将课文重点放到了这个精彩故事的学习上,让学生搜集大量相关的历史事实,进而分析历史事实,把语文课上成了历史课。虽然教师的出发点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切实强调了人文精神在音乐教育中的体现,加强了音乐教育学科与相关学科的综合联系,它所提倡的“学科综合”理念颇受广大音乐教师关注。然而,我们现在的一些所谓“课改实验课”,打着“学科综合”“培养音乐创造能力”的旗号,把音乐课上成了美术课、手工课、语文课甚至政治课,忽视了音乐学科的特点,使音乐课不同程度的变了味,失去了最重要的“音乐性”。  相似文献   

6.
语文任务群学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通过对学习任务的研讨和完成,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但当前有部分老师的任务群设计和推进方式都存在“非语文”的偏差,亟须重申语文课程性质,以培养语文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归宿,突出语文活动的语文性,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  相似文献   

7.
最近,谈及中学语文教改的文章不断见诸报端。针对中学语文教学,许多教师反映了不少问题,态度是诚恳的,反映的问题也是客观的。面对存在的诸多问题,有的教师急功近利,有的教师标新立异,出现了一系列偏离语文教育功能目的的现象,走入了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误区。有的片面强调语文的识字性,把语文课上成识字课;有的单独重视语文的文学性,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课;有的过分强调语文的思想性,把语文课上成德育课,有的教师偏面强调语文的社会性,把语文课上成社会课,等等。然而,笔者认为,语文课既不是单纯的识字课、文学课,也非  相似文献   

8.
时下,由于有些语文教师对课改精神的理解有失偏颇,只追求形式,课堂上安排了过多的非语文活动,花拳绣腿。学科资源的随意整合就是其中的一种。如一老师在上《太阳》一课,让学生把《自然》和《社会书》带来,有的学生还把厚厚的《十万个为什么》摆在了课桌上。教学过程中,师生们旁征博引,把有关太阳的知识解说得淋漓尽致。在列举一些数字时,有的学生还把数学知识用上了。结果拓展的资料太多,学生迷失在大量的信息中,语文课上成了常识课。凡此种种,内容庞杂,形式令人眼花缭乱。语文课改仿佛成了一个筐,大量的非语文活动都被装了进去。毋庸置疑,…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因此,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而小学语文教学缺少的恰恰就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我们教师经常把“语文课”上成“故事课”,这使语文教学中的“读”、“写”挤不进课堂的现象相当普遍。为切实地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的训练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应做到以下几点:1.依据教材的重点、难点找准训练点如:《在金色的沙滩上》一课,这是一篇抒情味很浓的阅读课文,文章通过记叙一位小姑娘在海滩上为一位画家看守衣服和画夹而谢绝回报的事,赞扬了小姑娘守信负责、乐于助人的纯朴的美好…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首先应该姓“语”,应该充满语文味;同时,又与其他学科一样,承载着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使命.作为一名学科教师,既要努力探索本学科教学的根本规律,也要探索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实践途径.本课的教学,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11.
随着3+X考试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全面展开,高考改革已把这样一个课题迫切地推到了广大中学地理教师面前,这就是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把学科能力与综合能力培养统一起来。为此,我们必须首先明晰学科能力与综合能力的关系。只有善于发现学科能力与综合能力的关系,不断挖掘学科能力中的综合因素,才能很好地完成由学科能力向综合能力的转化。一、学科能力与综合能力的关系“学科能力是学生智力、能力与特定学科的有机结合,是学生智力、能力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曾因过于强调“思想性”而忽略其“工具性”受到人们的谴责,大众把学生语文水平的下滑原因归结为把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思想品德课。  相似文献   

13.
语文.首先姓“语”.其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不能把语文课上成别的学科,而要把语文课上得像语文课。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内.把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我想用如下三个“味”来把语文课上得“有滋有味”。  相似文献   

14.
我们既反对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又反对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课。那末语文课究竟应该上成什么课?很简单,语文课应该上成语文课。人人都知道语文课是个工具课,可是在教学实践中,语文课的工具性质却往往被人们忘掉了。语文课不是自始至终引导学生学语、学文,而似乎是为了其他。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当前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倾向,很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5.
“把语文课上成训练课”值得忧虑吗?山东省菏泽市教研室马建华首先,“把语文课上成训练课”这一提法符合小学语文学科的根本属性。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小学语文学科的根本属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小学语文是基础工具学科。掌握语言文宇这一特殊工具要...  相似文献   

16.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与语文、数学、美术、社会、自然等学科教学必须也已经开始整合,但是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采取对策。一、问题1.目标定位不准。有的教师认为网络是万能的,花费了许多精力制作了网页,而把本学科的特点、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忽略了,上成了“四不像”课。如一位教师上《迷人的张家界》语文课时,课前准备了精彩的录像、图片,设计了网页,上课时教师基本上照网上的资料随口介绍了课文中没有的风景,而课文的内容却被抛置一边,课文也没有朗读,原本要三课时完成的教学内容只用了…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高考都把史、地、政综合在一张“文综试卷”中,考查的是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仅政治单科就可视为经济、哲学、政治三大常识的小综合。所以,为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教师有意识地把学科间特别是学科内知识有机地结合是很必要的。可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融会贯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文教学内容庞杂,头绪纷繁。要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总体上把握其特性,从宏观上考虑教学原则。一、明确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做到学习与运用相结合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主要之点就是它的工具性。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从根本上说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这一点必须首先明确。五十年代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课,“文革”时期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除去少数别有用心者外,大多是由认识糊涂所致。语文学科的性质和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需要教师明确,也需要学生明确。只有让学生懂得学好语文这门工具课对于今后的学  相似文献   

19.
语文作为一个工具学科,其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掌握语言。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抓住“双基”,把语文课上成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课,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自主发展;给学生读书、训练、议论的时间,通过读书学会读书,通过训练语言文字学会使用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20.
要切实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切实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福建吕文莲,林润生一、转变教学观念,切实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1.语文科的性质决定了要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从1978年的试用“大纲”,1986年的修订“大纲’’,直至1993年的义务教育“大纲”,都明确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