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当年,普鲁士大败于拿破仑的军队,签署了《提尔西特和约》。根据这一和约,普鲁士一半以上的国土被割去,法军进驻首都柏林,国家陷入全面的危机。失败惊醒了德国人,使他们认识到了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其  相似文献   

2.
当年,普鲁士大败于拿破仑的军队,签署了《提尔西特和约》。根据这一和约,普鲁士一半以上的国土被割去,法军进驻首都柏林,国家陷入全面的危机。失败惊醒了德国人,使他们认识到了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其标志就是柏林大学的创办。这所大学提倡的是自由教育,既不受政府的指挥,也不为市场所左右。这所大学的校长洪堡提出:高校的生存条件是自由:“特立独行和崇尚自由是科学王国流行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课本第4页:“1918年春同德国政府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大战,得到了喘息的机会。”《教学参考书》所提供的说明为“1918年3月3日,苏俄同德奥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而当时的实际情况是,与苏俄签约的还有土耳其、保加利亚。亦即给予苏俄“喘息机会”的不仅仅只是德国。《布列斯特和约》的签约国$云南省宣威市第五中学@王才清  相似文献   

4.
有一种看法,认为拿破仑及其帝国的失败是从1807年7月与俄国签订提尔西特和约开始的,提尔西特和约是拿破仑的“政治生命及其帝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提尔西特和约对拿破仑及其帝国确实有重大的影响。但是,如果把它放在一个更大的外交背景下来观察,就会发现,提尔西特和约只不过是大陆封锁政策的派生物,是为大陆封锁服务的。因此可以说,拿破仑及其帝国的失败开始于大陆封锁政策的形成。大  相似文献   

5.
所谓“莱茵区”,是指莱茵河流经德国的区域,因该地区是德国著名的工业区而得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德国是战败国而受到制裁,在凡尔赛和约(即对德和约)中,对“莱茵区”作出重要规定。《凡尔赛条约》第42条规定“德国在莱茵河之左岸或右岸,于该河以东50公里所划界线之西不准保存或建筑要塞。”第43条接着又规定“在第42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1页的《1871年统一后的德国图》的图例中将普鲁士以外的地区笼统地标注为“1866年和1870年并入普鲁士的地区”,这种标注颇为不妥。图例所示地区与普鲁士同属于根据1815年维也纳会议成立的德意志邦联.图例所示最北部的两个地区“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本是德意志邦联的成员,但长期...  相似文献   

7.
《布列斯特和约》又称《布列斯特一里托夫斯克和约》,是苏维埃俄国为主动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与德国及其在“一战”时的盟国(奥匈帝国、土耳其、保加利亚)在布列斯特一里托夫斯克签订的条约。签订的时间是1918年3月3日。1918年11月13日苏俄政府利用德国在大战中的失败,又宣告废除此条约。  相似文献   

8.
现行人教版高中教材《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2l页有这样一道选择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加对德国的战争,但后来没有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的国家有A.英国B.日本C.法国D,美国”。教参答案是D美国。很多复习资料上也引用该题。笔者认为,这道习题值得商榷。本册教材第19页上面小字部分有这样的叙述:“由于攫取世界霸权的计划落空,美国参议院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后来美国与德国单独签订合约”。  相似文献   

9.
鲁尔事件是现代国际关系史上十分重要的历史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之间矛盾的产物。这一事件曾成为当时欧洲国际矛盾的焦点,给欧洲以及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就法国来说,这一事件则直接促成了战后法国外交政策的失败。“鲁尔事件”是指1923年1月11日,法国以德国未能履行《凡尔赛和约》有关向法国交付赔款的规定,以保护“协约国工厂和煤矿监督代表团”为名,伙同比利时派10万大军占领德国西部重要工业中心普尔地区的事件。事件的直接起因是德国的偿还赔款危机。按照巴黎和会上通过的《凡尔赛和约》规定,由主…  相似文献   

10.
俾斯麦认为德意志的统一必须在普鲁士的领导下进行。他了解到德意志的强邻俄国和法国都不希望德国统一,而在德意志内部,奥地利一定会同普鲁士拚死争夺统一的领导权,因此,普鲁士要完成德意志的统一大业,非以武力和战争为后盾不可。1862年他在议会上说“德国未来不在于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在于强权”,“当前重大问题的解决不是用空话和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要解决它只有铁和血”。他撇开资产阶级和议会的反对,擅自支付经费,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改革,加紧扩军备战。他认为只要实现了统一,资产阶级就会拜倒在他的脚下。俾斯麦扫荡了阻碍德国统一的内外敌对势力,迅速走上了以王朝战争统一德意志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现行人教版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二章第一节有这样一道课后选择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加对德国的战争,但后来没有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的国家有A.英国 B.日本 C.法国 D.美国。”教学参考书的答案是D。笔者认为,这一答案有待商榷。本节正文没有谈到美国签字与否,楷体字部分则有这样的叙述:“由于攫取世界霸权的计划落空,美国参议院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后来,美国与德国单独签订和约。”  相似文献   

12.
据台湾媒体报道,在台湾争议多时的高中历史课程暂行纲要草案终于定案。为避免卷入“政治争议”,台湾“教育部”高中课程发展委员会前天通过的历史课程纲要,删除了《开罗宣言》、《旧金山和约》和《中日和约》等叙述,并将“威权体制”及“国民政府窃政”等文字改成中性用语。  相似文献   

13.
问题解答     
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实际赔款有多少?答:协约国在1918年11月4日发出同意以威尔逊总统“十四点”建议为基础签订“对德和约”的照会中宣布,德国必须赔偿由于其侵略而对协约国各国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所造成的一切损失。法国曾提出6000——8000亿金马克的要价。后根据美国的建议,决定把赔偿问题交由一个专门委员会讨论,并订于1921年5月1日前确定德国应交付的赔偿总额。但是《凡尔赛和约》35条中又规定,在赔偿总额确定之前,为协约国恢复工业和经济起见,德国应按  相似文献   

14.
从签约的国际国内背景、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等方面,对《布列斯特和约》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进行了比较分析和研究,认为苏俄同德奥等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是完全必要的,所采取的策略是正确的,结果是得多失少,意义重大;而苏联与德国匆匆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却没有必要,所采取的策略是不妥的,结果是得少失多,消极作用居于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从签约的国际国内背景、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等方面,对《布列斯特和约》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进行了比较分析和研究,认为苏俄同德奥等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是完全必要的,所采取的策略是正确的,结果是得多失少,意义重大;而苏联与德国匆匆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却没有必要,所采取的策略是不妥的,结果是得少失多,消极作用居于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客观阐述了德国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历史选择了普鲁士,普鲁士选择了俾斯麦,俾斯麦缔造了近代德国。并由此得出“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国家统一的前提是民族统一”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战败而结束.一年后,英、法、美等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召开会议,签订《凡尔赛和约》,和约中最重要的一条内容便是对战争的发起者——德国提出战争赔偿要求. 为此,会议设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来负责德国的赔偿事务,并确定了德国向各协约国赔款的比例.  相似文献   

18.
<正>《乡村振兴促进法》指出,“国家建立健全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加快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可见,县域是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县级职教中心是县域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主体。为了提高服务质量,根据县级职教中心的办学要素,结合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特提出服务乡村振兴“五链合一”融合行动模式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9.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后,被迫接受《凡尔赛和约》。根据和约,德国被割出1/8的领土(约7万平方公里)、1/10的人口(约600万),其全部海外殖民地(共290万平方公里)由国联委任英国、法国、比利时和日本等国统治。德国的军备受到严格限制,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海军只能拥有36艘舰艇,并不得拥有潜艇和空军。除此之外,德国必须向战胜国赔款1 320亿金马克。《凡尔赛和约》限制了德国主权,德国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伤害,从而为复仇主义提供了可乘之机。  相似文献   

20.
普法战争爆发于1870年7月。普鲁士和法国两国统治阶级共同挑起了这场战争。普鲁士宰相俾斯麦决心通过对法战争,实现德国统一,并建立德国在欧洲的霸主地位。而法国统治阶级害怕自己的邻边出现一个统一的强大的德国,也不断干涉德国。因此法国和普鲁士两国统治阶级都迫不及待地想同对方交战,双方都为此进行了长期的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