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8,(5):114-122
近四十年来,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其生育决策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对中国人口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利用2015年流动人口动态检测数据对女性流动人口的二孩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流动人口的二孩生育意愿普遍较低;年龄、户口性质、一孩性别等人口特征因素,均会对女性流动人口的二孩生育意愿产生显著影响;社会和家庭双重角色之间的冲突,也会影响女性流动人口的二孩生育意愿;社会公共服务的享受程度,也会极大地影响流动人口的二孩生育意愿。因此,应全面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完善职业女性二孩生育制度、加强"全面二孩"政策的宣传。  相似文献   

2.
生育意愿是人们对自身生育目标或生育行为的主观愿望,由生育数量、生育性别和生育时间构成。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包括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以及一些不能预见的因素等,在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尝试编制相应的调查问卷考察其对生育意愿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3.
生育正在成为关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事务。以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的方式调查2731名教师的生育意愿及行为,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政策调整提供思路。研究发现,教师个人及家庭生育意愿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虽然他们对生育政策的调整反应积极,二孩生育率较高,但生育三孩意愿呈断崖式下跌;生育观念代际差异显著,年轻教师的生育意愿偏低,36—40岁年龄段教师或成为多孩生育主力军。比较而言,不同地域、岗位和工作性质的教师生育意愿明显不同,其中乡村教师多孩生育意愿强于城区教师;在编教师强于非在编教师;管理岗教师强于非管理岗教师(含班主任);职业稳定期教师强于职业上升期教师。总体而言,职业发展稳定性及工作和生活的幸福感对教师群体的生育意愿有重要影响。要提高教师群体生育意愿,必须破解教育和养育的私人性和私利性,倡导社会养育和集体养育,建立成人与儿童随时可及、亲密友善、可信赖、相对稳定的养育和教育关系,减少生—养—育儿活动的无效和浪费,形成互助、节约育儿的社会效应,应进一步改善教师工作条件,创建生育友好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4.
性别作为人类学理论分析的一种话语,划分了男女两性之间的差别,社会又赋予了两性不同的性别角色,使之具有了与性别相适应的行为规范.在传统社会中,男性都被赋予了养育家庭的责任,而女性则被赋予了生育的责任,在这种行为规范的影响下,人们的生育行为和生育观出现了很大的差异.对于处于中国西南部的侗族村寨,在这种社会性别规范下的生育行为和生育观,又有着自己的特色.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有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几方面的因素.只有对影响其生育行为和生育观的因素进行根本性改革,才能扭转当地的生育现状,使其符合国家的政策和要求.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生育意愿能有效反映其关于生育行为的态度和看法.本研究对广西南宁市617名高校大学生的生育意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2.6%的受测大学生婚后选择不生育子女,78.6%的大学生对子女的性别无明显偏好,54%的大学生在政策允许下会选择生育两个子女;同时发现影响大学生生育意愿的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其自身的特征,并得出大学生的生育观念正逐步由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向实现情感慰藉的现代生育观念转变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初步探讨了二孩新政背景下社会经济因素对西北地区高校大学生生育意愿的影响,可为该地区人口规划、教育、就业政策的调整和优化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尽管国家实施了新的生育政策,但是高校扩招导致的就业压力和自身经济条件明显抑制了大学生的生育意愿,大学生自身受教育程度也是影响其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劳动力结构转型不断改变着大学生对子女的教育期望。  相似文献   

7.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全面实施三孩政策,提升生育意愿成为人口战略的重要途径.依据CGSS2017数据,通过配偶支持理论研究已婚女性的生育意愿,将配偶支持概念量化为经济支持、情感支持、工作—家庭支持等三个支持维度,借助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研究发现:女性对配偶的经济支持、情感支持满意的情况下,生育意愿分别是不满意的1.382倍和2.210倍;工作—家庭支持维度下,已婚女性多孩意愿每单位增加0.8%.考虑到配偶支持与生育友好型社会之间的影响机制,建立Bootstrap中介效应模型.结果表明:在经济支持和情感支持中,社会公平感的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分别为0.059和0.112.配偶支持的参与更有利于营造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8.
全面二孩政策于2016年正式实施,这是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正式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但单独二孩政策遇冷,二孩出生规模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为了解"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河北省的二孩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利用2015年6月河北省11个地市及所辖县的生育意愿调查数据以及2016年3月沧州市生育意愿调查数据,进行不同特征人群的生育意愿差异分析,结果显示二孩生育意愿为62.33%。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职业、一孩性别、家庭类型、教育和社会资源对生育意愿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广东省普通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专任教师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教师知识分享动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知识分享意愿与知识分享行为之间的内在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分享动机是影响知识分享意愿和知识分享行为的重要因素,知识分享意愿在知识分享动机和知识分享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全国单独二孩生育政策于2014年正式实施,但近一年现实表明,二孩申请远低于预期。本文认为,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存在"东亚现象"可以作为这一现象的理论解释。同时,决策前期的生育意愿调查受政策的逆反效应、舆论的助推效应和"搭班车"的社会心理效应的影响使得二孩生育意愿调查结果偏高。本文利用北京市人口研究所在北京市东城区进行的三次生育意愿调查中双独家庭的调查数据和访谈资料,对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适用群体的生育行为进行了预估,并对生育政策进一步调整方向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城市居民的二胎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7~2008年在上海和兰州两地采用分层多阶段概率抽样调查所获得的1347个城市被访样本资料,考察城市居民二胎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地区差异。研究结果发现,实行了30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对人们的二胎生育意愿的抑制作用明显,独生子女政策实施后步入婚育的城市居民更多认为一个孩子就很好;现代化观念对二胎意愿具有重要影响,强调实现自我人生价值者更少赞同生育二胎。同时,城市居民二胎意愿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在上海,家庭收入水平较高者更希望生育两个孩子,而在兰州,有男孩偏好者更多认为两个孩子更理想。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由于我国生育意愿持续下降,众多学者针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做了大量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2015年CGSS数据的分析研究表明,育龄群体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满意程度与其生育意愿呈正相关关系。对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水平和对公共服务资源满意程度高的育龄群体,生育意愿更强。为了提高生育意愿,需要政府改善公共服务,加大投入,普遍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低收入人群的社会保障水平;调整公共支出的范围,保障在影响生育后代的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为育龄群体生育后代提供充足的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加大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的力度,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3.
推动流动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任务。理论上,市民化的核心是“化”,包含空间、职业、社会身份和个人认同等维度的转换,最终在身份、地位、价值观念、社会权利、行为模式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融入城市。宏观影响因素是市民化的外在推动力量,主要涉及制度和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微观影响因素是内生性动力,与个人意愿和能力密切相关。推动流动人口市民化需要在户籍、住房和财税制度方面进行制度创新。未来研究需要更多关注流动人口的动态特征,将“需求方”(流动人口)和“供给方”(城市)纳入同一分析框架中研究其结构性错配问题,关注不同特征群体的流动人口的意愿和不同类型城市的匹配度,将有助于制定差异化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4.
论文在新的生育政策背景下,以贵州省多个高校的已婚青年教师生为样本,调查分析高教已婚青年教师的二孩生育意愿因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政策因素对高校教师的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比较弱,而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对高校教师的二孩生育意愿影响比较大.  相似文献   

15.
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标志着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作为严格执行计划生育的重要群体,体制内人员生育意愿的释放对中国人口结构、整体人口素质提升必然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采用Ols和Probit模型实证研究了体制内身份对生育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体制内家庭的平均生育数量比非体制内少生育0.19个,生育二胎以上概率比非体制内家庭低12.9%,体制内身份对生育数量选择影响是显著的;另外,户籍因素、教育程度、民族、初婚年龄都对居民的生育行为有显著影响。本文认为,全面二孩生育政策优化既要关注生育政策调整对人口数量的提升效应,也应重点关注生育政策对中国人口结构和人口质量的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16.
知识共享是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有效举措,也是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为探讨小学教师知识共享现状及影响因素,本文对金华市9所小学的250名教师进行调查.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小学教师知识共享需求、共享意愿和共享行为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小学教师知识共享主要受组织文化、行政领导、信息技术和团队机制因素的影响;组织文化和信息技术对知识共享需求和知识共享意愿影响很大,组织文化和行政领导对知识共享行为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7.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小学教师参与培训的意愿及行为的影响因素。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对培训的态度和主观规范对中小学教师参与培训的意愿有显著的正面影响;第二,参与培训的意愿对中小学教师参与培训的行为有显著的正面影响,目前中小学教师参与培训的意愿较强;第三,感知行为控制是影响中小学教师参与培训意愿和培训行为的最重要因素,也是目前制约中小学教师参与培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8,(2):120-124
新生代农民工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这个群体中近半数是女性。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在城市中人际交往情况、自我认知、对生活现状的满意度、情绪情感等方面与男性相比有一定的差异。新生代女性农民工越是认同自己在城市中的地位、对生活现状的满意程度越高、感到孤独和无助的程度越低、与城市居民的交往越频繁,就会提高留在城市的意愿程度。如何提高她们留在城市的意愿程度,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通过接受相关培训,被纳入到城市的社会保护体系中,得到政府和社会的真诚接纳。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大学生生育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调查了新时代华东、华南、西南、华中、华北、西北等六个地区地方院校大学生的生育观,重点分析了新时代大学生的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新时代大学生对国家严峻的人口形势有一定的认识,比较认同"全面二孩"的人口国策,生育意愿比较契合国家的人口政策。国家及时出台鼓励生育政策,社会及早摆脱节育惯性的制约,大学加强人口专题教育,联动实施"银发育婴"计划,可促进新时代大学生愿生、多生二孩。  相似文献   

20.
传统文化的公共空间极少考虑性别需求差异,休闲都是以男性主义为背景构架,即使现在女性的游憩行为依然被认为是家中其他成员的延伸。本研究选取了大中小型城市的代表性城市公园,采用实证研究法,观察女性公园游憩的行为特征、游憩偏好和阻碍因素,发现中小型城市的女性投入了足够时间和精力组织家庭娱乐活动,大型城市的女性以不定时参与的方式弥补因工作和社交而带来的家庭娱乐的缺失,散步被视为最主要的公园游憩活动;相比之下,现代女性不会因家人而放弃个人游憩生活,游憩阻碍主要是来自个人心理因素,而且随着所在地都市化程度加深,女性愈能突破来自社会角色、婚姻承诺的人际阻碍,但是个人阻碍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