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掌握林则徐和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新思潮萌发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的发展和传播、维新思想的基本主张、三民主义的内容和历史作用、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评价、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的情况及影响。主要考点包括:新思想的萌发、维新思想的发展和传播、新文化运动、20世纪三大思想理论成果之一——三民主义。  相似文献   

2.
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对此,笔者的理解是:了解“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思想、三民主义等思想产生的原因、内容及演变进程;着重理解维新思想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体西用"是高中历史必修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重要内容。人教版必修Ⅲ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思想》对该思想的叙述相对简单,在评价其影响时存在着简单化的倾向:"魏源‘师夷长技’的唯一目的是‘制夷’,即抵抗外国侵略者。洋务派‘师夷长技’的目的,首先是对内镇压农民起义,其次是在与列强保持‘和好’条件下,徐图自强。""(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思想界逐渐出现了主张向西方学习的潮流,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以“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为标志,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历程。学习中,既要重点了解维新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也要了解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历程中的主要贡献及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点,还要学会对重要历史现象、历史事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冯桂芬是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先进人物。他的思想沿着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路线发展,对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开启作用。  相似文献   

6.
洋务思潮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在中国社会内部产生的一种新的社会思潮。它上承林则徐、魏源等“师夷制夷”思想,下启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变法思想;以引进西学、兴办实业、变法改政为中心内容,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对传统文化发动了一次较为激烈的冲击。研究这一思潮产生的思想渊源,以及它与传统文化矛盾和统一复杂关系,可以  相似文献   

7.
笔者尝试使用新教材缘于参加赛课,抽签结果是选了人教版的新教材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思想》。在教学设计之初对新课程改革不了解,也不清楚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接受赛课任务后,经过认真学习及同事间的反复听课、讨论和修改,才逐渐有了了解。下面结合《从“师夷长技”到维新思想》的几次课程重建谈谈对新课程改革的一些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史的模式化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归纳思想观点的思维模式普通高中历史教材中的中国近代史部分涉及许多近代人物的思想及主张,如林则徐、魏源的新思想;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康、梁的维新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等。有些思想主张教材上有明确的表述,有些派别的思想主张,教材上并无明确的表述,如维新思想等,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思维模式来归纳概括。这种模式为“派别 手段 目的”。按这种模  相似文献   

9.
批判性思维能力是高中历史学科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之一。本文以《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课为例,浅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一些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清代闽台海防一体化思想的发展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闽台的海洋地理环境决定海防是须臾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从清代闽台区域的海防实践,传统海防观向近代海防思想发展的过程,论述林则徐、魏源建立外海洋军以为海疆久远之谋的海防思想,以及对闽台海防 思想较有影响的左宗棠、沈葆桢、丁日昌、刘铭传的海防思想,海防思想的中心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这个时期的海防思想对尔后兴起的维新变法思想起了筚路蓝缕的开拓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14课《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维新变法》是这样介绍《海国图志》的:“1842年,魏源完成林则徐的嘱托,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撰出《海国图志》。这是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翔实的专著。魏源在该书序言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海国图志》1842年出版时为50卷,后来内容不断增加。1852年出版时已有100卷。”然而,相关研究表明,《海国图志》出版之后,在清政府几乎是“无人问津”,而在日本却备受青睐,有人用贵重的黄金购买这本书,赞誉其为“海防宝鉴”。  相似文献   

12.
【专题纵览】中国近代前期的思想领域先后出现过许多社会进步思潮,有地主阶级的新思想、洋务思想,有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革命思想和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思想等,其产生和发展都是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实现的。19世纪四五十年代至六七十年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基本上还是停留在学习外国先进技术方面,即所谓的“器物”层次。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太平天国后期领导人洪仁在《资政新篇》中提出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的新方案;洋务派为解决内忧外患,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科技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相似文献   

13.
“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维新变法”(下称本课),是人教版必修3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的第1课,主要介绍19世纪中后期中国思想领域的变迁,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并向近代化迈进的重要阶段。所谓思想解放,“是指从封建主义旧思想、旧观念中解脱出来,用资本主义的新思想、新观念批判、取代旧思想、  相似文献   

14.
我们许多同学在学习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的戊戌变法这一课时,往往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即“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究竟是什么?”因为课文中虽然有“康、梁的维新思想”这样的二级标题,但是其目录下,并没有明确表述其具体的思想内容,而是介绍了早期维新思想和康、梁的维新思想特点及他们从事的维新活动。因此许多同学在学完这一节后,在问及到康、梁维新思想的具体内容时仍感到茫然。其实只要大家善于思考,就不难概括出康、梁新思想的核心内容。首先,从历史的继承角度来看:由于康、梁的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早期维…  相似文献   

15.
宋恕是一位近代维新思想家,其维新思想形成于19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内容包括许多激进的关于社会变革的主张,其中有些方面是独树一帜的。但是,由于时代、阶级和个人学识的限制,宋恕的维新思想又有矛盾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6.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人教版必修3的第16课,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三民主义思想”共同构筑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知识脉络,而思想解放运动发展至新文化运动阶段,其注重反思的特点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黄克利 《教育评论》2014,(1):141-143
魏源"师夷制夷"的思想对近代中国的"教育救国论"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洋务运动时期是"教育救国论"的萌芽时期,甲午战争后的维新变法时期是"教育救国论"的初创时期。到辛亥革命及新文化运动时期,"教育救国论"臻于成熟,基本完成了变革传统教育的历史任务,其内涵也完成了超越国家概念、政党主义和教会派别的重要转变。时至今日,"教育救国论"的某些合理内核仍然具有巨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洋务思潮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在中国社会内部产生的一种新的社会思潮。它上承林则徐、魏源等“师夷制夷”思想,下启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变法思想;以引进西学、兴办实业、变法改政为中心内容,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对传统文化发动了一次较为激烈的冲击。研究这一思潮产生的思想渊源,以及它与传统文化矛盾和统一复杂关系,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某些基本特征,看到我们古老民族背着沉重历史包袱艰难行进的一个缩影;对于我们继承历史遗产、破除传统惰性,无疑也有宝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第一课,如何使学生认识到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本课的难点之一,于是作者在公开课中尝试开展小组合作探究。  相似文献   

20.
魏源的经世致用思想在鸦片战争后得到延伸和深化,转化为救国救民的"师夷"思想,其内容包括军事上主张学习西方战舰、火器及养兵、练兵之法;经济上,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允许私人开矿设厂,并谈及商业保险问题;政治上,介绍西方政治制度、文化教育制度,并流露出对西方政治的向往."师夷"思想及其学习西方的精神对后世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早期新文化运动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