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教学分析 《水往高处走》是《水的科学》单元中的一课。在学生知道水是往低处流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教师点拨,了解哪些材料会发生毛细现象、发生毛细现象的条件,以及毛细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深圳市景鹏小学李老师执教的《毛细现象》一课,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理论的特色,在诸多方面为我们作出了成功的示范。 一、教学目的全面、合理。这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深入理解“毛细现象”发生的条件,老师通过一系列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而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实验,自行得出结论,这样教养、教育与发展的三重  相似文献   

3.
陆俊杰 《物理教师》2001,(11):11-13
教学目标  ( 1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 ,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了解全反射现象的应用 ;( 2 )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通过全反射的实验设计 ,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态度和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全反射知识解释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 1 )全反射现象和全反射现象产生的条件 ;( 2 )全反射实验设计 .教学难点  ( 1 )临界角 ;( 2 )全反射实验设计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探讨的启发式教学 .教学用具 激光光学演示仪、全反射水槽实验器、三棱镜、装有水的烧杯和一支小试管、不透明塑料…  相似文献   

4.
教材设置了探究实验探索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但对其需要适宜的条件只进行了简单的讲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大胆拓展教材内容:在学生完成教材非完全探究实验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创设新的探究情境,诱导学生提出探究课题--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将教学活动组织成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参与的探究活动,使学生通过参与高中生物学习中第一次完整的探究性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和发展科学探究的基本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最终达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让学生实验,经历猜测、收集与分析实验结果、检验等过程,初步体验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及不确定事件。(2)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使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2.教学思考:对于现实生活的问题,让学生从数学角度、从科学角度给予解释。3.解决问题:立足现实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得出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概念。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合作与交流过程中,体验小组合作有利于探究数学知识。(2)养成学生严谨的、科学的思考问题和认识事物的态度。教学重点:初步体验有些事…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了解全反射现象的应用;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学习探究科学的方法——比较法;通过实验设计和动手实验,经历探究科学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3.态度与情感通过互动实验,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全反射现象的应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简单计算。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及探究能力。(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热爱科学的优良品质。二、教学重点1.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2.向水中加入其他物质后体积的变化。3.创立新的浓度表示方法。三、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8.
封耀 《四川教育》2006,(2):77-78
教学目标:1. 通过猜测,实验与验证交流,学生能初步体验到有些事件发生是可以确定的,有些则不能确定,进而感受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2.学生能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描述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并能简单地说明理由。3.通过合作交流,学生的表达能力,逻辑推进能力和自主探索的能力得到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力的概念,能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会用来解释简单的现象.3.知道力的作用效果.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以及联系实际分析、归纳、总结、应用等能力.教学重点力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力并应用其解释有关现象.教学关鍵实例与实验现象相结合.教学过程主要内容教学策略组织教学略.用“力”组词,“注意力”、“能力”、“说服力”……调动学生积极性,振奋激情.利用学生实际操作让同学观察,回忆起生活中需要用力的事情以及用力时的感觉,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使学生意识自己的重要性,培养了…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能用简单的器材做探究液体热胀冷缩的观察实验,并能解释常见现象。2.科学知识:了解液体在一般情况下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3.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相似文献   

11.
实施实验探究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一种有效途径 ,本人就教学实践中如何认识和实施实验探究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实验探究活动与科学探究活动有区别 ,它受到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发展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因此 ,探究活动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但“导”不是注入式和包办代替 ,“导”是为了使学生逐步成为完全独立的探究主体。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为 :实验探究主题 观察探究 正确的事实和现象归纳推理 结论。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 ,实验探究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a .模式Ⅰ :问题→实验事实→科学抽象→结论…  相似文献   

12.
犤设计理念犦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要让学生经历猜测、设计方案、实验探究、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获得探究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形成大胆猜测、尊重事实、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犤教学目标犦1.科学探究:经历科学探究活动,能对问题结果进行猜测,制定简单的“比较水多少”的方法,并进行比较、测量,根据获得的信息作出结论并参与评议。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保持并发展乐于探究的欲望。3.科学知识:认识并学会使用量筒,知道毫升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液体容量单…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的液体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或浮,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观察—发现—推测—验证—应用”的科学探究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设计思路1.鼓励大胆猜测  相似文献   

14.
鲁朝军 《贵州教育》2005,(17):38-39
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水平的不同,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及主要功能;明确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明确单、双子叶植物的概念,掌握菜豆、玉米种子的异同点。2.能力目标:通过对不同类型种子的解剖、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通过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讲述种子的结构和功能给学生进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和“生命是物质的”观点教育;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科学探究所需的…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理解什么是科学探究。2.复习和巩固基本的实验技能。3.通过一些开放性“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表达、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际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2.通过“活动”,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探究,对问题的可能答案作出假设与猜想,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并得出结论。(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持续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猜想与假设能力是科学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对“科学探究”提出的具体的分目标中就有“能运用已有的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从中,我们可以知道,猜想的结果同时是学生制定计划的前提依据,是学生确定研究方向,选择实验方法的基础。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让学生对研究问题进行多方位大胆的猜想,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起到重要作  相似文献   

17.
一、课文说明本课主要指导学生认识缓冲和缓冲在生产生活、科研方面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对探究的兴趣。课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引导学生认识缓冲,并通过实验总结缓冲的方法。第二部分引导学生关注缓冲的应用。二、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大胆设计并进行缓冲实验,帮助学生了解“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归纳总结”的探究过程。2.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关注缓冲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养成观察思考的习惯。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缓冲难点:设计缓冲实验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鸡蛋、海绵、泡沫、餐巾纸、塑料袋、报纸、夹子、塑料…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高级中学物理课本(必修)第二册《全反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掌握临界角的定义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了解全反射的应用。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探究能力;通过全反射的实验设计,培养学生运用全反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探索精神与合作精神及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学重点全反射和全反射现象产生的条件教学难点临界角与全反射实验设计教学方法提出疑问→实验探索→推理归纳→实验验证→应用创新教堂过程一、设疑引入两支相同的试管,一支是空的,一支…  相似文献   

19.
从学生探究的角度出发,小学自然中的实验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让学生发现问题的实验;第二类是让学生积累事实的实验;第三类是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验。例如《毛细现象》、《渗透现象》等课的实验就是这三类实验的范例。俗话说:“眼观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动手实验这一教学手段,符合儿童喜欢自己动手摆弄、尝试的心理特点,符合儿童需要经过动作思维感知建立具体形象才能进行抽象思维的认识发展规律。现代的创造教学观也认为,获得科学结论的过程比结论本身更为重要。这是一种与传统的教学观念有着本质区别的全新的教学理念。其实,实验的过程既是学生参与探究自然事物的过程,也是思维的外显过程。因此,在自然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无疑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无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良好途径。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眼观百遍,不如手做一遍。”让学生动手实验,给他们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符合儿童喜欢自己动手去尝试的好奇心理。同时,在学生参与探究事物的过程中,动手操作,锻炼思维,有利于学生认知。 在教学《毛细现象》一课时,我让学生自己先准备实验材料,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