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1 毫秒
1.
主要通过对隐性体育行为中的体育关注度、体育消费和体育信息的获取状况,以及显性体育行为中的体育活动所用的时间和空间、体育活动的内容和体育活动项目等几个方面,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结合浙西地区大学生的特点,分析浙西地区大学生体育行为的现状,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提出不同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天津市6所高校934名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锻炼行为、体育消费和体育信息的获取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育意识总体上是积极的,大多数大学生喜欢参加体育锻炼;大学生整体的体育消费水平较低,个体之间的差异较大;多数大学生关注体育信息,获取体育信息的途径多样化;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积极、有效.建议学校在课程设置、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以及学校建设中要考虑到学生的体育行为特点,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3.
李洋 《考试周刊》2014,(5):107-107
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大学生接受体育信息主要依赖于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络。吉林省大学生在选择其接触大众传媒内容体育类信息排第三位,民族传统的体育活动主要依赖于杂志和图书获取,网络媒介对民族传统体育宣传不多,对全国运动会省级民运会赛事的播放和报道更加少见。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在了解当前大学生体育信息态度的现状基础上,立足河南省高校,统计分析大学生对体育媒介信息的认知程度及两者之间的满足关系,在了解大学生接受、使用体育信息基本情况下,分析其接受体育信息的动机,运用统计相关分析法剖析体育信息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特征;以大学生接触体育信息的时间和使用体育信息频度作为研究变量,来解释个体大学生体育信息的输入与输出存在不平衡现象。在分析事实的基础上,依据大学生个体社会性的不同,主要从经济基础、地域、专业等方面比较信息接收或使用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体育选项课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嘉应学院大学生体育选项课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对体育选项课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的在80%以上,只有1.1%的学生表示很不满意;有65.7%的大学生认为体育课很重要,只有2.7%的大学生认为体育不重要;大学生对体育项目的选择男、女有别,男生大多喜欢参与趣味性、娱乐性、对抗性、激烈性强项目,如篮球、足球、乒乓球和羽毛球等,而女生多选择身体接触少、运动量可大可小的项目,如健美操、羽毛球、乒乓球和武术;影响大学生体育选项课的主要因素是兴趣与爱好(74.3%)、场地器材(23.1%)、运动项目的特点(22.7%)、增进健康(14.2%)、体育考试的难度(11.3%)等;学校场地及器材短缺(64.O%)、所开设的课程不够(41.3%)等是影响体育选项课最主要的两大因素。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生置身于强大的传媒环境中,作为当代中国网民中的主体部分,其道德发展受到自媒体传播直接与间接的影响。文章从分析大学生的新媒介接触行为入手,审视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发展现状,探讨大学生道德失范与自媒体传媒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大学生道德发展的新机制,以引导自媒体在大学生道德发展过程中发挥其正面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高校校报、校园广播、校内电视和校园网作为校园主要传播媒介,在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分析当代高校校园传媒的特点及其在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的独特优势入手,阐述了高校校园传媒能够在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依据,指出了当代高校校园传媒在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研究法,从体育态度、体育锻炼频率、体育锻炼时间、体育态度与体育锻炼行为相关性、影响体育锻炼行为因素五个方面,对大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锻炼行为研究现状进行分析,讨论大学生体育态度与体育锻炼行为研究中存在的缺失,并对大学生体育态度与体育锻炼行为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体育态度是体育活动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综合表现,是对体育的评价与综合性心理反应的行为倾向。文章从大学生体育态度、体育兴趣、终身体育等方面,对江西省8所高校1216名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并在分析大学生体育态度现状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适应江西高校体育教育发展新形势的相关建议,以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体育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大学生在体育课堂表现出来的不符合大学生体育课堂行为规范,违反学校规章制度,影响自身或他人课堂利用率和影响课堂秩序和教学质量的行为.大学生体育课堂问题行为与教师、学生、环境三方面的不当都因素有关.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黑河学院大学生体育课堂问题行为现状充分了解和掌握,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因素分析.为我校师生更好的解决体育课堂问题行为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借鉴Crawford,Jackson和Godbey(1991)的休闲限制阶层模型,建立了我国女大学生运动参与限制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解释;同.时,结合我国女大学生运动参与的实际,在模型中引入文化限制因素,首先对文化限制进行了界定,将它置于自身限制因素、人际限制因素和结构限制因素之前,并探讨了文化限制对我国女大学生运动参与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普通高校学生体育消费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河南省普通高校在校学生目前体育消费的状况为研究对象,对河南省普通高校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河南省普通高校学生体育消费的特征,并提出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的快速发展,在丰富现代化教育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网络上最活跃的群体.校园网络安全问题亦日益突显,如何提高学生网络信息素养,增强学校网络文化安全,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重点阐述了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存在的网络安全问题并探讨了学校应该采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对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现状与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终身体育思想在社会的普及与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体育社会化和全民性已成为我国体育发展的主要趋势,因此,高校园内各种项目的体育俱乐部孕育而生。体育俱乐部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高校体育工作,促进了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篷勃发展。本文就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现状与发展前景作进一步探讨,旨在更好地扶持和发展高校体育俱乐部。  相似文献   

15.
论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的产生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高校体育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 .但是活动中由于缺乏有力的预防措施 ,屡见不鲜的运动损伤正困扰着课外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所以只有在体育教学中传授有关运动损伤的知识 ,提出预防的措施、才可能使课外体育活动发挥真正锻炼身体、培养优秀品质 ,活跃校园文化生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阐述的“体教结合”关注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与高水平专业运动队、专业机构(体育俱乐部)联姻,促进体育后备人才的梯队建设。其无论是对于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增强体育工作的亮点和提升层次,还是对于促进竞技体育融合文化教育,提高运动员学生的文化修养,都是一条值得探索的路。基于“体教结合”的高素质运动员学生培育实践,要注重对学生的体育运动优势潜质专业化开发与培育、注重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纲要编制与有效落实、加强资源优化配置与制度化管理。  相似文献   

17.
刘浩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28(2):112-113,131
结合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学生排球队平时训练过程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分析在医学院学生排球队中运动损伤的产生机制,探讨预防运动损伤的有效途径,为提高排球训练质量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体育舞蹈锻炼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随机抽取广西师范大学、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60名大学生进行为期20周的体育舞蹈锻炼,对其锻炼前后进行心理健康自评量表(SCL-90量表)的测试,结果显示:体育舞蹈锻炼后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显著提高,且呈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人际关系”、“抑郁”、“敌对”、“焦虑”等项因子的健康水平异常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接受移动学习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移动设备的深入普及,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逐渐进入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但实践中大学生对移动学习的应用情况与其对移动设备的热情并不匹配,大学生对移动学习的接受和运用不足现象严重。到底哪些因素影响着大学生接受移动学习?关于移动学习的采纳与接受,已有的研究主要采用技术接受模型(TAM模型),试图探究影响一般社会群体接受移动学习的因素。TAM模型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拓展的技术整合和接受理论模型(UTAUT模型)在信息接受模型中具有更好的解释力。以UTAUT模型为基础,利用问卷调查和多元回归分析对北京师范大学学生的研究发现,成就价值、绩效期望、使用经验、感知娱乐性和社会影响等因素对大学生接受移动学习有显著性影响,因此应从加强校园宣传与环境建设、改进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等方面,提升大学生对移动学习的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20.
对于网络新媒体,大学生有着出色的接受能力;然而,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媒介素养却处于一种自发自觉的状态.尽管网络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使用的主流媒体,但是大学生对它的认知却浅显和不够深入理性,也缺乏相关的媒介知识和媒介技能,对媒介信息的互动参与也不够.此外,在网络的拟态世界中,大学生与外界的沟通能力减弱,大学生的媒体道德规范也将受到挑战.因此,推行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是当前大学生教育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