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着重提出"德育为先"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2.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是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力量、引领风尚、教育人民重大作用的重要路径。从国民教育这一方面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融入"是国民教育贯彻和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方针的必然要求。它不仅为国民教育系列的学校德育赋予新的内容和新的活力,而且对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德育机制,增强德育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融入"不仅是对国民教育德育内容的扩充和整合,同时也为当前德育机制的加强和改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教育时讯     
2008年基础教育改革工作重点确定德育等成为重点在2008年基础教育工作要点中,德育、课程改革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引人注目的关键词。教育部在工作要点中首先提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教学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高校各种社会思潮非常活跃,对部分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为高校德育指明了正确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德育,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体构建高校德育内容体系,引导大学生自主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5.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中,用较大篇幅阐述了坚持德育为先的思想,提出了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修订原则和重点之一:坚持德育为先,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渗透在各学科标准中,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好基础。新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了首位,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如何进行德育教育,也是我们数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之根本,民族精神之灵魂。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既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又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何引导青少年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建立德育为先的长效机制,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的教育愿景,是值得教育工作者认真探讨和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三生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坚持德育为先,在教育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育人为本,培养学生健全的心智和高尚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9.
高晶 《文教资料》2013,(15):99-101
"五心"情感教育是以"爱心、孝心、恭敬心、责任心、羞愧心"对大学生进行具体化、大众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在高职思想文化建设背景下,针对当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校园的有效路径。其导向性、人文性、驱动性等特点,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易于为高职学生所接受,从而收到推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心的高职思想文化建设的成效,发挥高等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教育职能。  相似文献   

10.
胡乐彪 《中国德育》2012,(10):80-80
为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2012年4月16至17日,山东省教育厅在枣庄市召开了全省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11.
在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过程中,应同时注意两个问题:一、高校大学生积极参与,促进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二、网络的发展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产生深远的影响,正负效应同时并存。高校德育工作应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使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增强高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是检验大学生德育教育成败的直接标准之一。高校德育,既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更是高等学校培养高素质、创造型人才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如何塑造高尚道德品质和形成健全人格的人才培养问题。更新传统的德育思想,扭转重智轻德的倾向,改革陈旧的德育体制和落后的德育方法,符合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德育理念。创建现代化的德育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是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刍议制度文化在道德教育中的功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文化与道德教育密切相关。制度文化的特质、道德教育的使命与当前道德教育的客观现状均彰显和印证了制度文化对道德的深切观照以及将制度文化用于道德教育的合理性及必然性。制度文化应体现时代道德精神和社会核心价值观,同时,也应凸显较高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4.
随着欧洲近代学校分科课程的出现,学校道德教育究竟怎样进行成为学校教育中一个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问题。赫尔巴特强调道德是学校教育的最高目标,主张通过各门课程知识的教学来进行道德教育,其教育性教学和教学性教育的思想对今天我国的道德教育以及课程教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15.
道德教育要走出困境,必须重新认识道德的核心内核,只有将道德公正作为道德的核心价值和基本准则,建立公平的社会道德机制,将道德落脚于个体的现实生活,使道德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能满足个体的道德需要,促进个体的发展,才能使个体真正感受、服膺并践行道德价值,道德教育才有可能焕发勃勃生机,真正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6.
道德以实践精神的方式把握现实世界,是形而上与形而下的统一,规范、德性和善行实际上构成了作为社会现象的道德的具体存在方式。道德教育要完整地体现其实践意义,必须全面把握道德的存在方式,将受教育者持守规范、提升德性、追求善行作为自身的价值目标。只有从道德存在的三个层面入手开展道德教育,才能使道德的主体性与规范性、实然与应然、他律与自律在价值中获得统一。道德教育的三个价值向度组成一个有机和谐的道德系统,不断促进道德实践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德育是检验人才是否合格的首要标准。学校要为社会主义提供可靠的人才保证 ,就必须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将德育教育贯穿于学校的各项教学活动中 ,从而使学校逐步形成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对学生实施思想教育 ,全方位育人的有机而有效的协调一致的大系统  相似文献   

18.
女性主义伦理学视野下道德教育的性别和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女性主义伦理学研究表明,道德是有“性别”之分的,男女两性在道德价值重心、思维方式和发展方式上均有差异。但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客观存在的性别歧视,导致道德教育的性别失衡和性别冲突,从而限制了道德教育的发展。实现道德教育的性别和谐应该消除性别歧视,重新定义道德和有道德的人,使道德教育的核心概念包容女性气质。在此基础上,重建道德教育大厦,使其矗立于理性和情感的根基之上。  相似文献   

19.
诺丁斯关心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校德育的价值取向、评价体制、师生交往、德育目标、大学生品德现状中都存在着关心的缺失。诺丁斯的关心理论为我国高校德育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研究视角,借鉴其理论,关注学生的个人成长,把关心纳入德育内容,注重道德情感的激发,提高教师的关心素养,营造关心型文化。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财商培养已经成为人们无法回避的问题。文章从中国大学生理财教育滞后的现状引申出大学理财教育的重要性,着重分析了如何有效利用国学通识课程融入理财知识教育,在提升学生道德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财商素养,帮助他们树立德财兼备的财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