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教学观是教学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关于教学观的研究成果颇丰,主要从心理学、哲学、生态学、复杂性科学等视野或学科来研究,也有学者在批判传统教学观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教学观。毋庸置疑,这些研究拓宽了教学观的视野,丰富了教学观的理论。为了促进教学观研究的纵深发展,文章针对已有的研究,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是关于“人”的科学,自然与关于人的本质的“人性观”具有千丝万缕的关联。而“人性观”之所以能呈现出理性主义、自然主义、机械唯物主义等形态的演变,并统制着西方心理学发展的理论形态.根源在于“人性观”具有西方心理学理论形态滋生与演绎的哲学前提。因此,追问和探寻西方心理学更替的根基所在以及发展脉络势必为拓展西方心理学理论研究视野提供广泛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任何科学研究都具有一定的科学观及其方法论的假设和前提,这些假设和前提决定了研究者研究什么,不研究什么,以及怎样研究。由于科学观及其方法论是随着哲学理念的更新和科学视野的转换而发展变化的,因此,研究者所持有的哲学理念和科学视野又决定了其进行研究的科学观及其方法论预设。本文追述了西方教育评价的科学观及其方法论的演变过程,希望能对我国的教育评价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认识、看法以及相关观念的总和。为了更好地促进儿童发展,教师应该具有科学的儿童观。当前的教师儿童观更多是通过汲取民众意识形态和心理学研究成果而形成的,而民众意识形态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本身就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这势必会影响教师儿童观的科学性。儿童人类学为教师树立和践行科学的儿童观提供了启示。从儿童人类学的两大研究主题即儿童的本质和儿童的发展来看,教师可以通过审视儿童的本质特性,研究儿童的生活情境,关注儿童的学习方式来树立和践行科学的儿童观。  相似文献   

5.
产生于西方文化传统的心理学于20世纪初被引入中国,但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西方的心理学始终无法从整体上很好的解释中国人的人格特点与心理活动规律。因此,中国心理学研究需要本土化,应该研究中国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应该解决中国实际存在的问题。当前制约中国心理学研究本土化一个重要因素是唯科学主义的小科学观在研究中占主导地位。中国心理学要想更好、更快的发展就必须走出这个误区.在研究中树立“星丛武”的大科学观。  相似文献   

6.
数学心理观是适应我国心理科学发展的形势要求,在当代联结主义认知心理学空前的数学研究及其应用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当代脑科学、人工智能技术以及数学哲学、实验心理学等多学科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数学心理观作为心理“量”属性的基本观念、理论心理学元理论的新内涵,安全具有现实的科学基础。我国新世纪的心理科学不仅应在方法论上确立心理的量化观念,而且应在认识论上确立心理的“量”性本质的数学心理观。  相似文献   

7.
现代心理学科学观的哲学反思与理论重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学主义心理学和人文主义心理学的科学观都具有本体论的特征,他们把人性看成是本质前定和自然已成的,要么把人的心理物化,要么把人的心理神化,使心理学的研究远离生活世界。所以,心理学的科学观应该突破这种本体论的思维方式,对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方式和研究目的进行重新理解和定位。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密切地关注着青年的成长,并把科学文化、传统文化中的“国家兴亡“和“人民本位“的思想、文化的价值尺度这三方面文化理念渗透到青年成才观、青年理想观和青年全面发展观的科学认识之中,为我们从文化角度研究江泽民青年观开拓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9.
科学观是学科发展的前提。西方心理学史上一直存在着科学主义心理学的科学观与人文主义心理学的科学观的对立。虽然两种心理现也试图融合,但仍然不能使心理学走出危机。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这个问题及心理学科学现重建的思考。新的科学现只能是“有差别的统一”的“星丛观”。在这种科学观的指导下,心理学的研究才能真正解决人的心理问题,心理学才能成为一门科学。  相似文献   

10.
知识观的嬗变与教育思维范式的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知识观向后现代知识观的转型,教育的思维方式也发生从“非此即彼”到“亦此亦彼”的范式革命,表现为理论视野从“发现规律”到“阐释意义”的转向、从“科学实证论”到“人理解论”研究方法的转换,从“惟我独尊”到“和平共处”理论旨趣的转移。后现代知识观及其思维方式对教育研究思维转型具有深远的启迪和借鉴价值,但并不意味着今天的教育研究已全然无需科学审视,更需要去反思“教育是事实吗”、“教育有规律吗”等深层理论问题,井进而努力去寻求在对立的两极问如何保持必要的张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乡跨文化心理学和区域心理学与心理学本土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城乡跨文化心理学的母体是跨文化心理学,其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个体或群体在城乡两种亚文化背景下心理活动的普遍规律,以获得文化学和心理学两方面的意义。区域心理学是指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开展系统的文化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心理学分支学科。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域辽阔的人口大国,城市和乡村的文化差异较大,不同历史区域、地理区域、文化区域、生态区域生活的民众在文化社会心理方面形成了很大差异,研究中国城乡跨文化心理学和区域心理学是心理学本土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世界心理学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讨论了传统心理学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困境的基础上认为 ,时代精神、实证研究的缺陷以及相关学科的渗透导致了传统心理学的困境 ;在此基础上从实证研究的存在价值、理论心理学发展的必要性、心理学研究中的整体系统观和心理学发展的多元化趋向等方面讨论了心理学发展的整合路径 ;最后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心理学的发展中 ,文化心理学应成为新视野  相似文献   

13.
文化心理学的发展线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心理学以理解人类心理与其文化背景的关系为起点,突出了文化脉络、社会生活、历史背景等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地位。文化心理学作为当代心理学文化转向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是科学心理学关注文化问题的必然结果。文化心理学的发展,体现了心理学中文化的重要性,也体现出继续探讨文化与心理学关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心理学的性质问题一直是困扰学界的难题。长期以来,心理科学将自然科学品性视为心理学的唯一性质,且一直追求自然科学的品性来维系其科学地位,确认其学科性质。其实,从文化哲学视角、心理学对象、心理学者的研究立场、心理学概念、心理学知识基础、心理学理论等诸要素看,它们质的规定性与文化之间有着内在关联,其背后是强大的文化支持系统,这从整体上凸显了心理学的文化品性。心理学文化的品性可以实现为心理学的科学性与独立性予以理性辩护。  相似文献   

15.
积极心理学的渊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最早在西方兴起的一股重要的心理学力量,它主张心理学应对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发展、生活.具有天赋的人如何使其才能得到更充分发挥等方面进行大量的研究。然而.积极心理学并不是全新的内容,它继承了古近代西方哲学中的积极人性论思想,在研究对象和心理治疗等方面继承和发展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念。本文试图从上述两个角度对积极心理学的渊源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从学理上而言,心理学研究对象是可证实的心理现象,它是以本体论为前提预设,以可证实性为表现形式,以实验方法为技术支持,在与研究者的绝对分离中,成为心理学在学术规范内唯自然科学化研究的先导。然而,从文化学视角,心理学研究对象主观性、价值性以及心理的常识性水平,表明心理学研究对象在客观性的背后是鲜明的文化品性。所以,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文化品性彰显,呼唤着心理学研究从学理上的努力向价值追求转向,呼唤着心理学研究的文化个性。从这个意义上,心理学研究对象成为重新审视和理解心理学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社会心理学领域一直存在着忽视伦理价值取向的“技术主义”倾向。从伦理学回归、学科、内容、研究方法、发展趋势等视角进行探讨,可以发现作为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社会心理现象与道德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因此,要把握好社会心理学与伦理学之间存在的结合区域,使两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由于人格研究的元研究是哲学人性现的探讨,故而笔者从人性观角度来反省人格研究,探索人格心理研究的广阔视野。首先阐述了哲学心理学中人性观的基本命题:身心关系、天性与教养、自由意志与决定论和知识来源问题;其次讨论了人格心理学中关于人性的基本假设:自由意志对决定论,理性对非理性(意识与无意识),整体论对元素论,素质论对环境论。可知性对不可知性;最后集中探讨了哲学心理学与人格心理学中人性观的拟合问题。  相似文献   

19.
哲学的语言转向给心理学研究带来了深刻影响,"语言"也成为心理学一个新的研究维度。由此,传统心理学"语言缺失"问题的解决获得了新的契机。心理学的语言转向有深刻的理论背景和哲学溯源,在此基础上,当前的话语心理学及心理学语言形态等问题成为心理学语言转向的集中体现。心理学的语言转向的意义在于心理学研究中思维方式的变革,"语言问题"也将成为心理学研究自身的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心理学有不同的视域,不同视域中的心理学各有其特点。从文化视域来看,心理学以高级心理机能为研究对象,以符号的文化意义为研究中心,从符号及其意义生成与演变的角度探讨人的心理的形成与发展。由此引发了心理学研究内容、理念与方法的变革,要求切实以人为研究对象,把解释学尤其是本体论解释学作为心理学研究方法论,从人类或种系发生学和个体发生学等角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