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勒维纳斯关于“他者”的认识具有悖论性,这既因他哲学中存在的超越倾向,也因他对犹太教“他者观”的改造,这样他之“他者”就从人与人之间的对话过程中抽身而出并成为“神秘化”的存在,而现代伦理学中赋予“主体”的优先地位在他那里就被“他者”所占有并出现“形而上学化”,因此必须辩证地理解其“他者观”,而不为其理论优势所制约。  相似文献   

2.
论修辞推理与修辞话语形式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辞活动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表达与接受相互作用的过程。修辞所必然联系的双方即表达者与理解者总是追求在对立中达到统一,修辞的效果则在表达与接受的互动中取得,并最终诉诸接受心理得以体现。接受心理的存在势必影响修辞表达,或者说,修辞表达要受接受心理的制约。“修辞推理”和“修辞话语形式建构”是接受心理制约修辞表达的两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描写语篇理解的交互模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语篇理解是一个以人类认知的关联性取向为基础的动态认知过程。语篇理解过程中,作者、语篇、读者几种因素基于认知关联性相互作用,形成一种“制约平衡”,制约着语篇理解;读者的认知推理对语篇理解有突出的作用。为此,对语篇理解的描写,可在关联理论的框架内,采用一种作者、语篇、读者以其相依相离的“制约平衡”制约语篇理解的交互模式。  相似文献   

4.
石冬 《求学》2004,(9):37-37
近年来,全国共新增本科院校上百所,这些学校大多数是由原来一些专科学校合并升格而成的。这些学校借“专升本”之机,加快改革、发展步伐,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遭遇到种种困难。据了解,在新建本科院校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制约其发展  相似文献   

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种以“己”出发的自我主体论观点。由于功利主义的泛滥,个人主义越来越盛行,他者关怀在人们生活中变得越来越欠缺,走进他者已成为时代的呼声。必须在道德教育中重塑他者意识。重塑我国道德教育中的“他者意识”,必须培养学生学会理解他人、关心他人,并通过与他人对话、沟通来实现与他人的平等交往。  相似文献   

6.
“闲聊”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启发沉重思维,引发学生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那么如何把“闲聊”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呢?一、“生活聊法”。就是将日常生活中或眼前发生的事作为“聊”资。因为这些事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还很清晰,甚至是学生兴奋、关注的中心。以此来作为课堂“闲聊”的话题,自然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让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特级教师钱梦龙在讲鲁迅先生的杂文《论雷峰塔的倒掉》时,先与学生闲聊杭州人民最近正在建议重修雷峰塔,他问学生:“你们说说看,如果…  相似文献   

7.
跨文化的交流并不能直接便利地产生对双方及时世界的理解,交流不仅需要双方在对话中更深刻地认识自己,更需要在生存经验的相互交流中获得通向他者的超越。在跨文化交流中寻求双方的最佳理解已渐渐成为各领域不可或缺的基础,我们最终将在双方对话的“互动认识”中理解他者与自己,从而发现“唯一的人类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生“会听” 教学生会听提示语。每一个语文教师,都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提示语”,诸如“请同学们注意”、“注意”、“一方面”、“另一方面”、“问题的关键是”、“还有”之类,这些提示语是在告诉学生,后面的讲述内容很重要或比较重要,应专心理解。有经验的教者,在使用提示语之后,有意地停顿一会儿,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有的教者还要用眼神去敦促中差生马上把精力集力集中起来,然后才讲述下去。这是暗示性的“教”,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注意”的好习惯,就能“会听”起来。对  相似文献   

9.
理解是解释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无论是传统解释学还是现代解释学以及批判解释学对于理解都有许多论述和讨论。传统解释学的代表狄尔泰认为:理解就是使客观存在的本文意义结构得以自然展现的过程,是理解者在心理上重新体验他人心理的过程,是精神的复制和重构的过程。他提出了“自然需要说明,而人必须理解”的著名论断。在现代解释学的开创者海德格尔的心目中,“理解”具有了更普遍的意义。在他看来,理解已经不是主观意识的认识活动和功能,而是基础和条件,有意识的认识活动是从理解中发展出来的。理解还是一个“视界融合”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  相似文献   

10.
“宽”指的是一个人的宽容精神。这包括你能否尊重不同意见,能否帮助你讨厌的人,能否原谅曾经伤害过你的人,能否谦让、能否分享、能否赞扬。这些品质无疑会影响孩子今后的社会适应能力。   要让孩子理解一个“宽”字,父母首先要具有“宽容”精神。   一、要正确对待孩子成长中的错误   孩子的成长总有一个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其知识也都有一个从不知到知,从少知到多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许多让父母不满意的行为,甚至会犯错误。对于孩子这个成长中的个体,犯错误是他的权利。父母应该理智地对待这个现…  相似文献   

11.
跨联是话语理解过程中最常见的语言现象之一。跨联假设是这一类话语理解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影响跨联假设构建过程的因素有很多。文章通过对英汉两种语料的对比分析探讨跨联推理的构建过程及百科信息对这一过程的的制约力。  相似文献   

12.
同声传译是一种受严格时间限制的极其复杂的口译活动,译员在接收原语输入的同时要完成语言感知、理解、转换和译出。词块可以作为整体存储在人的记忆中,口译时直接提取而不需进行语法分析和生成。在同声传译中有效运用词块,能够减轻脑力资源的消耗压力,提高同声传译译文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相似文献   

13.
汉语在一定程度上比英语语言的使用更加灵活 ,这种灵活性并非没有限度 ,如果把握不好灵活度 ,势必出现意义混乱 ,造成不良后果。因此 ,在多些“柔性”的同时 ,要把握好“刚性”  相似文献   

14.
百科知识以图式形式在话语理解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perber & Wilson的关联理论认为话语理解的过程实质上是认知的推理过程,这种推理是非论证性的。百科知识是这一过程的重要参与因素,它以图式的形式储存在人脑长时记忆中。受话者百科知识的结构制约着受话者认知语境的选择和构建,从而制约着话语的理解。文章先对图式和话语理解的一般过程及参与因素进行简要概述,然后重点分析话语理解者的百科知识结构在选择和构建最佳相关语境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最后阐述百科知识以图式形式对话语理解的作用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二语习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学习英语的学生尤其如此。在英语口语教学中语言输入是为语言输出服务的,反之,成功的语言输出又可以加深学生对输入的语言知识的理解,从而不断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我们应该科学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在全方位语言输出上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以求实现二语习得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6.
17.
模因论的主要观点是人类语言文化的传递是以基因般的模式传递,语言文化的传递存在着历时和共时层面,翻译作为共时的语言文化传递活动也必然存在着模因的传递机制。从模因理论来阐释翻译过程中语言文化模因的传递过程,发现原文中的文化和语言单元以模因方式存在;模因在译者的理解过程中把译者作为宿主进入译者的指示体系;译者将内化了的模因在表达过程依附在译文中;目标语读者在阅读译文过程中也潜意识被模因感染并在目标语言体系中横向感染其他语言使用者;在目标语中形成的新模因可以反向感染译者进而在原语中传播。  相似文献   

18.
隐喻是人类组织概念系统不可或缺的认知工具。隐喻的理解是隐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且,隐喻的工作机制和效果主要是在理解过程中达成和体现出来的。因此,隐喻理解在外语教学中有其相应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语言迁移研究的发展过程及其长期以来对二语习得研究的影响,认为迁移在语言习得中是确实存在的,不容忽略的。在二语习得过程中语言迁移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影响习得过程,各个制约因素之间又相互作用而致使迁移发生。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以来,人类有关语言本质问题的认识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得以向前发展的同时,也不乏一些新的思想灵光的闪现。一方面,传统的语言工具论、语言符号论之语言本质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进一步的阐发与张扬,另一方面,以语言天赋论、语言行为论、语言过程论、语言本体论等为代表的新的语言本质观激荡涌生,开启了人类有关语言本质问题认识的新的路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