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出一种离网型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方案,阐述了其工作原理,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构建了离网型光伏发电系统仿真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离网型太阳能光伏逆变器的设计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基于光伏效应,设计并搭建了离网型及并网型光伏发电实验系统,测试太阳能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非隔离型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效率和减少漏电流,提出一种基于H6桥的非隔离型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零电压转换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硬开关方式,引入了软开关技术,在高频主开关的直流旁路增加零电压转换电路,通过增加的辅助开关、谐振电容和谐振电感实现高频主开关的零电压的关断和开通。在仿真软件PSIM中搭建仿真实验模型,结果表明零电压转换H6桥的非隔离型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能够有效的降低开关损耗,提高逆变器效率而且保持了更低的漏电流。  相似文献   

4.
为将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的直流电输送到电网上,需要通过并网光伏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控制逆变器的输出电流与电网电压同频同相,以单位功率因数向电网输送.提出了对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采用电流跟踪控制和电网电压前馈控制的策略,对控制系统进行了分析建模.给出了环路相关参数的设计过程和数字化控制,建立了逆变器的单相并网仿真模型.仿真得到输出正弦电流波形良好,且针对实际电网电压有可能出现的畸变、电压突变和光伏电池功率变化等情况进行了抗干扰测试.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方案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基于该并网控制策略的光伏逆变器能高功率因数向电网发电,动态响应快,鲁棒性强,跟踪精度高,并网电流的THD小于5%.  相似文献   

5.
在光伏逆变系统中,内部电磁干扰是影响其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的重要因素,能否有效地控制内部电磁干扰决定着系统的成败.文章以一款3 kW离网光伏逆变器设计为例,分析了系统内部主要电磁干扰的分布,并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太阳能光伏并网微型逆变器作为优化光伏发电效率和更智能化的设备,现在已经得到了光大光伏电站的青睐,传统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架构连接方式是通过组件串并联组成光伏阵列后连接大功率并网逆变器,存在当有阴影时组件和逆变器功率不匹配、工作温度高、寿命不长、监控能力有限等问题。光伏并网微型逆变器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来的。其独特的架构使太阳能光伏并网微型逆变器具有可以模块化设计、即插即用、安装方便、扩展方便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以DSP28335为主控核心的1 kW光伏并网逆变器设计方案,逆变器采用两级式拓扑结构进行DC/AC转换,其中前级采用非隔离型耦合电感式倍压Boost变换器,该结构电压增益高且电路损耗小。对逆变器基于PI调节的双闭环控制策略进行了说明,并介绍了硬件电路以及软件的设计过程。实验结果验证了设计参数和控制方法的正确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以DSP28335为主控核心的1 kW光伏并网逆变器设计方案,逆变器采用两级式拓扑结构进行DC/AC转换,其中前级采用非隔离型耦合电感式倍压Boost变换器,该结构电压增益高且电路损耗小。对逆变器基于PI调节的双闭环控制策略进行了说明,并介绍了硬件电路以及软件的设计过程。实验结果验证了设计参数和控制方法的正确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以STC单片机为主控芯片,阐述了用于光伏实验台的离网逆变器的软硬件设计及调试;描述了硬件设计,包括逆变电路、死区电路、电源电路、隔离驱动电路、输出滤波电路等;完成了软件设计,包括程序的编制与调试;最后将逆变器在光伏实验台上成功调试。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基于新型数字锁相技术的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设计。针对并网电流和电网电压的相位偏差做主动相位调整功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两者相位偏差的进行主动相位调整的新型数字锁相环技术,给出了基于DSPTMS320F2407的软件设计,并在实验平台上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并网电流波形良好,实时性和动态响应较好,所设计的新型数字锁相环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