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祖暅原理的表述为:"缘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几何体,被平行于这两个平面的任意平面所截,如果截得的两个截面的面积总是相等,那么这两个几何体的体积相等.本文将其向平面类比,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定理夹在两条平行直线之间的两个平面图形,被平行于这两条直线的任意直线所截,如果截得的两条线段的长度(或者截得的两组线段的长度和)总是相等,那么这两个平面图形的面积相等.  相似文献   

2.
祖暅原理: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两个几何体,被平行于这两个平面的任意平面所截,如果截得的两个截面的面积都相等,那么这两个几何体的体积相等.  相似文献   

3.
祖暅原理在高中“立几”中是以公理形式给出的,它指出:“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两个几何体,被平行于这两个平面的任意平面所截,如果截得的两个截面的面积总相等,那么这两个几何  相似文献   

4.
祖(日恒)原理: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两个几何体,被平行于这两个平面的任意平面所截,如果截得的两个截面的面积都相等,那么这两个几何体的体积相等。祖(日恒)原理是我国古代数学家祖(日恒)在数学上的重要贡献之一.高中数学课本(新教材第九章阅读材料部分)有关柱体、锥体的体积公式V柱体=Sh,  相似文献   

5.
孙红卫 《新疆教育》2012,(5):115-115
1利用数学史。激励高中生爱国心和科学精神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要适时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今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和数学家的事迹,培养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例如:我国南北朝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的儿子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著名的“等积原理”。(等积原理的内容是: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问的两个几何体,被平行于这两个平行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截得两个截面的面积总相等,那么这两个几何体的体积相等)。  相似文献   

6.
“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我国古代数学家祖日恒早在公元五世纪,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这一公理,并应用它证明了球的体积公式,是我国古代数学的一大成就。中学“立几”中,讲到运用这一原理求出了球体积公式,现将它作如下拓广: “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两个几何体,如果被平行于这两个平面的任意平面所截,截得的截面积总成一定比例,则这两个几何体体积也成相同的比例。”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数学可谓博大精深 ,其中有许多光辉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比如 ,著名的祖 日恒原理 ,即“幂势既同 ,则积不容异” ,意思是 ,介于两平行平面之间的两个几何体 ,如果被任一平面所截得的两个截面面积都相等 ,则这两个几何体的体积必相等 .用之可将不规则几何体转化为与它等积的规则几何体 ,从而求出其体积 .又比如对于曲面不规则的立体图形 ,用规则的立体图形去覆盖 ,可以得到其体积的大概范围 .本文应用这两种思想方法解一道 2 0 0 2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试题 .题目 :由曲线x2 =4y ,x2 =-4y,x =4,x =-4围成的图形 (见图 …  相似文献   

8.
内容提要(1)公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称: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相似文献   

9.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相似文献   

10.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在其他两边上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及定理“若干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则截得的对应线毁成比例”统称为平行截割定理。平行截割定理可用来证明包含有(或隐含有)线段平行的几何图形的几何命题。证题类型有:直接应用于证明线段的比例式或乘积式;结合题设、图形性质及有关定理间接地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定值等多种类型。还可以结合成比例线段定理,如相似三角形判定及性质定理、三角形内(外)角平  相似文献   

11.
理解易错源于表述歧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下简称此为“现表述”)。这是1985年下学期至今,我国绝大多数各届初中二年级学生使用的人教社各版《几何》教科书,对“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一贯表述。多年来,一些师生总是反映:“现表述”虽然字数不多,并且由“原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任何一条与平行线相交的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相似文献   

12.
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反之亦真. 上述定理中的对应线段是指一条直线被三条平行直线截得的线段与另一条直线被这三条平行直线截得的线段对应,对应线段成比例是指同一直线上两条线段的比(部分与部分之比或部分与整体之比)等于另一条直线上与它们对应的线段的比.  相似文献   

13.
立体几何中的“公理六”(即祖(日桓)原理),课本中很少涉及它的应用。除了柱、锥体积公式推导外,仅有球的体积公式用祖(日桓)原理推导。因此,到高三时,大多数学生对这一原理仅有模糊的印象,更谈不上掌握及应用了。为了使学生能更好掌握这个原理,我们通过将解析几何中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绕对称轴旋转后,所得到几何体体积计算来加深对祖(日桓)原理的认识。祖(日桓)原理: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两个几何体,被平行于这两个平面的任意平面所截,  相似文献   

14.
判定直线平行的方法很多,在“平行线”这一节教材中介绍了如下的五种方法: 1.二直线平行于同一直线,则此二直线平行. 2.在同一平面内,二直线垂直于同一直线,则此二直线平行.3.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则此二直线平行, 4.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则此二直线平行。 5.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则此二直线平行. 最常用的是最后面的三个方法.这里举几个简单的例子说明.  相似文献   

15.
如何引导学生学好平面几何证题,提高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我以为,首先要抓好证题基本功的训练。具体说来,要让学生掌握以下三项基本功:一、找“已知”和“求证”的基本功这项基本功的训练,可分三步进行:首先告诉学生,几何命题最基本的模式是“如果……,那么……”,“如果”后面是条件(已知)部分,“那么”后面是结论(求证)部分。比如在命题“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中,“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位角相等”是已知部分,“这两条直线平行”是求证部分。不过,一般命题不一定都有“如果”、“那么”两个词,因此第二步就应要求学生学会按照“如果……,那么……”的形式改写命题,从而找出已知和求证。比如“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让学生加上  相似文献   

16.
例1我们规定:将一个平面图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的直线叫做该平面图形的“面线”,“面线”被这个平面图形截得的线段叫做该图形的“面径”(例如圆的直径就是它的“面径”).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则它的“面径”长可以是_____(写出1个即可).  相似文献   

17.
证明比例式成立,是几何证题中的一个类型,运用到很多几何基础知识。这些知识主要是: (1)比例的性质。 (2)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截得的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3)三平行直线截一束直线,所截得的线段对应成比例 (4)通过一点的一束直线,在二平行线上截取成比例的线段。 (5)三角形内角平分线分对边所成两线段的比,等于夹这角两边的比。 (6)三角形外角平分线,如果和对边  相似文献   

18.
仿射变换是平行射影链,主要代表图形在尺度、伸缩、旋转、扭曲等方面的几何变换.它改变了图形的距离和角度,但是不改变图形的如下性质:同素性、接合性、两直线的平行性、共线三点的简比、两平行线段或共线线段的比、任意两个对应多边形面积的比、任意两条对应封闭凸曲线所围成的面积的比.  相似文献   

19.
我们知道,命题是由条件和结论两个部分构成,通常表述为:“如果A,那么B”的形式.其中A是命题的条件,B是命题的结论.譬如: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两条直线平行.其中“内错角相等”是条件,“两条直线平行”是结论.若将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互相交换,那么所得的命题就是原命题的逆命题.即“如果A,那么B”的逆命题是“如果B,那么A”.  相似文献   

20.
在初中《几何》课本平行四边形部分曾经证明过这样一个结论: 过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交点的任意一条直线被对边截得的两条线段相等. 由此我们还可以得到另一个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