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我国的月球探测工程,分“绕、落、回”三步走,即发射首颗探月卫星,围绕月球进行探测;实现月球表面软着陆,展开巡视探测;采回月壤样品。2007年,我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迈出了探月计划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2.
新华网上海电:我国自行研制的月面巡视探测器,近日在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亮相,月面巡视探测器通常被称为“月球车”,是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中.实现第二步“落”的重要部件.国防科丁委昨天发布消息,承担探月卫星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甲火箭目前已经投入生产,为了保证完成月球探测工程任务,科研人员对长征三号甲火箭进行了多项可靠性的设计工作,以提高其运载可靠性.我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已经开始初样研制,“嫦娥探月”工程进入实施阶段.“嫦娥一号”卫星在今年发射探月,2012年我国的月球探测器将登陆月球表面.随之携带的“月球年”机器人也将开始探索之旅.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就广泛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我国实现人造卫星上天、载人太空飞行之后,又把探测月球的任务提上日程,正式启动了“嫦娥工程”。我国实施的“嫦娥工程”,还只是无人探测月球计划,至于载人登月将是下一步的事情。“嫦娥工程”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绕”,是指发射月球卫星,绕月探测;第二阶段“落”,是指发射月球车在月面软着陆探测;第三阶段“回”,是指发射探测器到月球上考察后采样,返回地球。“嫦娥”探月正是为“嫦娥”登月开辟道路。探月和登月,是航天技术的一个里程碑。正因为如此,美我国选用长征三号甲…  相似文献   

4.
"嫦娥3号"探月卫星是嫦娥绕月探月工程计划中嫦娥系列的第三颗人造绕月探月卫星."嫦娥3号"最大的特点是携带有一辆中国自行制造的月球车,实现月球表面探测.它将于2013年下半年发射.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奖励》2006,(7):76-76
“嫦娥一号”卫星将在发射升空后先围着地球转5圈,然后才飞向月球。探月工程总指挥栾恩杰7月26日在“第八届国际月球探测与利用大会”公众开放日活动中称.我国绕月探测计划目前进展顺利.“嫦娥一号”的具体发射时间将于年底前确定。  相似文献   

6.
《物理教学探讨》2008,26(1):F0003-F0003
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嫦娥一号卫星是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整个“奔月”过程大概需要8—9天。嫦娥一号将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圆形极轨道上。嫦娥一号工作寿命1年,计划绕月飞行一年。执行任务后将不再返回地球。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国家、地区。  相似文献   

7.
资讯     
"嫦娥一号"奔月先绕地五圈发射时间年内确定(本刊讯)“嫦娥一号”卫星将在发射升空后先围着地球转5圈,然后才飞向月球。探月工程总指挥栾恩杰7月26日在“第八届国际月球探测与利用大会”公众开放日活动中称,我国绕月探测计划目前进展顺利,“嫦娥一号”的具体发射时间将于年底前确定。栾恩杰介绍说,“嫦娥一号”卫星在发射升空后要先围绕地球用5天的时间转5圈,第一个阶段是绕3圈,每圈16小时,第二阶段是用24小时绕一圈,第3个阶段是用48小时绕一圈,这是因为“嫦娥一号”需要三次加力才能离开绕地轨道。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成立(本刊讯)近…  相似文献   

8.
月亮,这个宇宙中离地球最近的天然星体,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本世纪,“嫦娥”故乡中国加快探索月球的步伐,我国“嫦娥奔月”工程“绕”“落”“回”三阶段目标的实施时间表已确定,在这份时间表中,第一期绕月工程将发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对月球表面环境、地形、地质构造与物理场进行探测;第二期工程目标是研制和发射航天器,使其降落在月球上并进行探测和自动观察,为以后建立月球基地的选址提供月面的化学与物理参数;第三期工程目标是研制和发射小型采样返回舱、月表采样器、机器人操作机械臂等,采集关键性样品返回地球,对着陆区进行考察,为下一步载人登月探测、建立月球前哨站的选址提供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9.
这一天终于来临——中国人几千年的“奔月”之梦,终于有了一个真正迈步实现的行程。2004年2月,中国国家航天局宣布,中国正式启动月球探测计划。中国的月球探测计划分“绕、落、回”三个发展阶段,都属于不载人探测活动。已经启动的第一期工程,取名为“嫦娥一号”绕月工程。其目标是在2007年前发射一颗围绕月球飞行的卫星,利用先进仪器对月球资源和能源分布及特殊环境进行全面探测,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第二阶段的目标是争取  相似文献   

10.
国家航天局宣布,我国今年将正式启动月球探测“嫦娥工程”.据介绍,“嫦娥工程”分为“环绕、降落、返回”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将发射月球探测卫星环月飞行,进行遥感探测;第二阶段,探测器将在月球“软着陆”;第三阶段,将超越神话中的嫦娥,不仅上得去,还要顺利返回.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火箭总指挥龙乐豪院士曾表示,中国已具备探月基本条件,使用长三甲火箭作为运载工具,将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稍作改进,一旦立项,我国有望在三年内发射探月卫星,完成第一阶段目标我国探月卫星有望三年内发射!本刊资料室  相似文献   

11.
《中学科技》2008,(1):8-9
2007年10月24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此之前一个月,日本发射了类似的卫星“月亮女神”。更早一些时候,即2006年9月3日,欧盟发射了一颗卫星,对月球进行了撞击试验。德国最近启动了“月球探索轨道器”工程。印度提出了将于2008年发射“月球飞船一号”的计划……一切都表明,新一轮的太空探测热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12.
题目: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沿近似于圆形的轨道绕月飞行。为了获得月球表面全貌的信息,让卫星轨道平面缓慢变化。卫星将获得的信息持续用微波信号发回地球,设地球和月球的质量分别为M和m,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二OO六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我国的登月计划也逐渐浮出水面。航天专家欧阳自远预测,在未来15年至20年内,中国将会有在月球建设基地的打算。探月阶段根据中国已经确定的探月工程的计划,整个探月工程分三个阶段,一期工程为“绕”,二期工程为“落”,2017年进行的三期工程为“回”。2007年4月“嫦娥一号”顺利升空以后,2009年至2015年,中国将进入嫦娥二期工程,届时将进行两到三次的软着陆巡勘察,为建立月球基地收集基本数据资料。2017年“嫦娥工程三期”将发射一颗月球软着陆器采集月嚷和岩石的样本,并塔乘返…  相似文献   

14.
正2006年2月,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将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列入国家十六个重大科技专项。中国探月工程于2011年立项,规划为"绕、落、回"三期。探月工程一期的任务是"绕":2004—2007年研制和发射我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实施环绕月球探测。二期的任务是"落":2013年前后进行首次月球表面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测。三期的任务是"回":2020年前进行首次月球样品无人自动取样返回探测。  相似文献   

15.
杨巍 《物理教师》2011,32(5):66-68
“嫦娥2号”探月卫星于2010年10月1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为我国探月工程二期揭开了序幕,它主要任务是为“嫦娥3号”实现月面软着陆开展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继续进行月球科学的探测和研究.搭载在“嫦娥2号”上的7种有效载荷,能帮助卫星实现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探测月球物质成分、探测月壤特性、探测地月与近月空间环境等4大科学目标.  相似文献   

16.
《初中生》2006,(Z1)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士、“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总设计师叶培建透露,“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目前已完成方案设计和初样设计,各项专业试验正在进行。我国今年将研制1-2颗正样飞行星,计划2007年发射。  相似文献   

17.
《初中生》2006,(1):76-76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士、“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总设计师叶培建透露,“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目前已完成方案设计和初样设计,各项专业武验正在进行。我国今年将研制1-2颗正样飞行星,计划2007年发射。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我国航天事业飞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主要表现在: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射;神舟飞船与天宫1号成功实现了从手动到自动交会对接;嫦娥探月卫星的发射也已经实现了我国探月工程三大步(绕、落、回)的第1步.为此,在近几年高考以此为背景的高考题频现.因为神舟飞船和天宫1号绕地球的运动及嫦娥探月卫星绕月球的运动都可以近似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它们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是地球或月球对它们的万有引力。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0月24日,中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月球探测工作。现在“,嫦娥一号”还在绕月飞行,吸引着我们热切关注的目光……月亮,我们来了~~  相似文献   

20.
侯沛成 《考试》2008,(Z1):113-116
背景材料1.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零发射窗口),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