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我国学生体质健康在不断的下降,已经成为急于解决的问题,中国和日本同属与亚洲国家,我国学生体质明显不如日本学生,存在一些差距,本文选取中日学生体质调研具有可比性的指标进行研究,找出中日学生体质差异,为改善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和自然地理条件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就决定了学生体质存在差异性.经过调查显示,日本学生握力和中国学生相比,确实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中国和日本男生握力差距在不断加大,女生在不断缩小.  相似文献   

3.
中国和日本同属于亚洲国家,从人类学的角度来说。人种比较相似,体质应该比较相似,但是经过调研,事实证明这两个国家的体质有着明显的差别。日本学生体质明显好于中国学生体质,由此引发思考,针对2005年中国和日本7~12岁学生体质进行比较研究(主要针对中日具有可比性的指标进行研究),希望能为我国解决学生体质健康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江西与中部五省青少年体质现状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依据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的调研数据,对中部六省(湖北、湖南、河南、山西、安徽、江西)7~18岁城乡汉族青少年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均值分别进行了评价比较,全面分析了江西省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并据此提出了促进“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有关青少年体质与健康水平全面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体育局、卫生厅(局)、民委、科技厅:现将《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尽快进行工作部署,完成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附件: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实施方案附件: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实施方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规定》以及国务院批准的原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卫生部、国家民委、国家科委、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结果和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意见》精神,国家体育总局从2000…  相似文献   

6.
学生体质是国富民强的重要保障.我国二十五年的体质调研结果显示,学生体质下降严重,已经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笔者从经济、营养膳食、学生学习压力等方面进行阐述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以期为改善学生体质作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根据2000、2005和2010年三次全国范围内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结果来看,目前我国中学生肺功能水平、力量素质、爆发力等素质的下降趋势有所改善.那么没被调研的江苏省外国语学校学生的体质状况目前究竟如何?笔者根据《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及《体质学》中统一规定的《测试细则》要求,于2009-2011年对该校2009级新生进行了有关体质指标3年间的追踪测试研究,并按照统计学原理对所测试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研究分析,以揭示江苏省外国语学校新生入校时体质发展变化规律,为科学开展学校体育教育工作,探索江苏省外国语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体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王逦丽  张华 《考试周刊》2012,(49):112-114
通过对2000年国民体质检测报告、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报告、教育部关于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告中7—18岁青少年的原始数据进行重新整理和分析,旨在从2000—2010年十年间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发展变化趋势中,验证我国近年为提高学生体质所实施相关政策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为持续改善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提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徐岫茹 《家庭教育》2009,(12):32-33
中小学生应每天至少有一个小时的体育运动时间,是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硬性指标。根据我国教育卫生部门对学生(7岁~22岁)的体质监测证实:青少年常见病患病率显著下降。发育水平稳步提高,但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却令人担忧,其速度、耐力、柔韧性、爆发力、肺活量和力量等素质水平有所下降,与日本、印度等亚洲国家学生的体质状况存在着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005-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合黎族学生实际情况,发现黎族小学生身体形态指标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与全国同龄学生间差距缩小;不过有些体形指标在多个年龄段低于五年前水平,与本地区同龄汉族学生相比,依然存在一定差距;且黎族学生体重偏轻状况严重。在当前时期,宜加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深入调研,分析制约体质发展的影响因素,从而针对性地促进黎族学生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1.
《华章》2007,(Z2)
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到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直接影响到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兴衰。2005年开展的第五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表明,学生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持续下降,超重与肥胖的比例迅速上升,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学生体质健康方面存在着令人担忧的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12.
结合全民健身的大背景,利用ESDA(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研究了2000—2010年我国国民体质的空间分布格局,运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影响我国国民体质的主要因素,为提高国民体质服务.研究发现:我国国民体质存在空间正相关,高值聚集和低值集聚都很明显,高值区主要集中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但有缩小趋势,低值区集中于西北和青藏区,有扩大趋势.国民体质的空间差异性在缩小.此外,影响我国国民体质的因素中,社会经济的影响大于自然环境的影响,其中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是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提出加快经济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是提高我国国民体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2006年在京公布的《中学生体质健康公报》,显示我国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总体有所改观,但所存在的问题仍不容乐观。为进一步了解开封市中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状况,我院体育系科研小组依据教育部和体育总局联合制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省级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对开封市2005、2006年参加中招考试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了进一步的大规模调研,并对调研结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通过大量的走访、调查和问卷查找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合理的整改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公布的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部分数据显示,我国中学生体质状况令人担忧。这份2005年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中学生血压偏高的比例平均超过50%,高中生超过60%(其中高三学生超过66%);学生肥胖率比5年前增长了一倍。中学阶段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的下降首先会危害他们一生的健康,其次可能诱发心理的“亚健康”。而未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整体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英阶层的竞争力,这些人中的大部分在学生时期属于成绩优异者,如果在这时忽视了身体和心理健康,那么在未来,他们将无法面对激烈的竞争。也许你有着令人羡慕的成绩,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可是臃肿的身体却会让你看起来不是那么美。为何不试着通过运动,让你的身体飘逸起来呢?一起来看看这份简单实用的秋季健身菜单吧。  相似文献   

15.
《宜宾学院学报》2016,(6):122-124
为了揭示我国西部汉族大学生体质差异动态变化特征,将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1985年和2010年两次调研中西部十省的大学生体质数据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985-2010年的25年间,西部十省大学生的身高、体重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胸围出现负增长现象,身体机能呈现明显下降趋势;速度素质、耐力素质和男大学生力量素质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爆发力素质和女大学生力量身体素质呈现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6.
2006年,教育部发布的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的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部分体能指标持续下降,如肺活量水平继续呈下降趋势,速度素质(50米跑)约87%的年龄组出现下降,爆发力素质和力量、耐力素质的测试指标全面下降.同时,中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达到58%和76%,经济发达地区青少年肥胖率上升,部分农村地区青少年存在营养不良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在2006年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论坛上发布了一条消息:中国青少年学生的肺活量、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等多方面的健康指标,连续20年呈下降趋势。此条消息引起了中央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并就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召开专题会议,形成纲领性文件,从而使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及改革迎来了新的局面。二、阳光体育活动的有关调研(一)调研情况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学校德育在很多方面和西方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而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中国的德育环境的特殊性.我们应当合理借鉴西方优秀的学校德育方法,优化我国的德育.  相似文献   

19.
一 问题的提出 1.据1985年北京市中小学生体质调研的资料,北京市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出现下降现象,与日本同龄儿童相比,差距明显。 2.北京市儿童少年偏食现象严重,营养欠合理,普遍存在早餐热量不足和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B_2、钙等营养素缺乏的现象。 3.学校体育锻炼,只定时不定量,缺乏体育锻炼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中职学生作为未来生产一线的主力军,拥有健康的体魄尤为重要。然而,2005-2013年连续8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显示:中职生的体质在逐年下降。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体质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中职生体质健康状况及原因进行分析,并从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四个层面提出提高我国中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