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Castle的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开放式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利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实验室进行开放式管理,建立基于互联网面向用户的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系统,实现实验室在实验管理、实验设备、实验时间与空间、实验内容上全方位的开放,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利用率;增强学生参与度与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2.
建立开放式实验室的必要性及其管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探讨了建立高校开放式实验室的必要性及其管理模式。建立开放式实验室和有效的管理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经之路,也是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促进实验室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结合中国矿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产学研用结合培养模式实践,探讨实验室开放管理对创新实践型本科生培养的作用。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要求实验室加大开放力度,因而需要加强开放式实验室建设。通过从规章制度、软硬件设施、开放模式、实验室管理平台和评估标准等方面详细分析开放式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从加大科研实验室开放、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加强实验教师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3个方面对开放式实验室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开放式创新型实验室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实验提供了机会和平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结合我校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开放式创新型实验室的探索与实践,阐述了开放式创新型实验室在时间、空间、实验内容和学习方式全面开放,以及鼓励创新的特点;探索了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兴趣选择实验室类型的建设思路,以及具体的建设措施;提出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开放式管理和运行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信息类实验室开放实验教学的实践和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琦  黄定君 《教育探索》2008,(9):132-133
高校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目前,开放式实验教学在实验室管理、教学体系设置、开放的成效、运转维持费用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解决的策略有: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建立科学的实验教学平台;开展多元化开放式实验教学;建设开放实验网络信息化管理平台。  相似文献   

6.
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践性特征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培养过程的复杂性和培养模式的多样性,结合近年来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了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模式的内涵;文章论述了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的主要目标、主要形式、主要对象、主要内容、网络化管理平台是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的基础等.为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和"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在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模式下,应加强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注意管理过程的多元化和管理目标的多样性.这种改革实践,促进了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形成和实验室开放的内涵建设,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7.
开放式计算机实验室及IC卡网络管理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网络技术构造开放式计算机实验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本文介绍开放式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IC卡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功能,以及系统实验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基础课开放式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础课实验教学采用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章对开放式实验室的建立、运行及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高校实验室是进行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的主要基地,目前各高校都对实验室建设给予高度重视。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实验室管理的要求。建设开放式实验室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建立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机制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精神,开展校企深度合作有助于资源共享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就业能力。论文分析了开放式实验室的特征,探讨如何建立自助式的管理模式、增加师生互动和教学与科研的互动、深化校企合作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开放式实验教学是高校传统教学的有效延伸,是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论文研究了开放式实验室建设的前沿问题——信息化建设,同时引进了开放式实验室文化建设与愿景管理的理念,根据专业特点,分析了四种开放式实验室的创新开放模式,提出了创新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理念,重组开放式实验的管理要素和运作方式,从管理制度层面创新管理模式,最后提出了开放式实验室的信息化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中学化学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知识创新和动手能力。为了让学生人人动手、个个参与做好每一个实验,使他们能轻松愉快地学好化学这门自然学科,笔者认为中学化学实验室可采取“开放式”管理的办法。下面就如何搞好“开放式”管理谈谈几点体会。一、学校领导的积极支持和重视是“开放式”管理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张敬爱 《考试周刊》2010,(40):195-196
高校实验室开放是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改革和发展的大趋势.本科合格评估要求基础化学实验室进行开放式教学与管理,在开放式实验室管理中激发学生的主人公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本文结合农业院校化学实验教学的特点.提出了以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为中心,部分内容开放、定时开放、预约开放等开放模式和方法,并且对实验室开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高校实验室开放是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改革和发展的大趋势,本科合格评估要求基础化学实验室进行开放式教学与管理,在开放式实验室管理中激发学生的主人公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本文结合农业院校化学实验教学的特点,提出了以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为中心,部分内容开放、定时开放、预约开放等开放模式和方法,并且对实验室开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以湖州师范学院商科实验教学中心为例,讨论了开放式实验室管理与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作者多年在高校实验室的工作实践,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应对措施。开放式实验室管理是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改革的需要,开放式实验教学是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和有效途径。建立开放式的实验室管理与教学机制,从管理角度讲,提供更好实验平台。从教学角度讲,更能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5.
开放式实验室与传统实验室在管理目标、服务对象及管理方式上存在差异,经管类实验室实验设备主要是计算机及模拟软件,实验内容多为模拟仿真、数据处理及小规模计算,实物耗材较少,宜采用开放式实验室管理模式。采用UML工具分析了的经管类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系统的用例模型、静态模型与动态模型,并采用.Net与My SQL技术开发了基于Web的经管类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系统,实现了实验内容、实验设备、实验管理的全面开放,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为开放式实验室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高校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了高校实验室发展现状,包括实验室建设和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观念、体制和队伍问题,提出了未来高校实验室在健全实验教学制度、实行开放式实验、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在开展项目式实验教学中,常常发生项目式实验教学与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相互割裂、配合不够的情况,或虽有项目却缺乏开放式实验室的有力配合,项目难以顺利完成;虽有开放式实验室,学生却没有项目作为实验内容,造成实验闲置和浪费。解决这一矛盾的最好方法就是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以实验项目为核心,以开放式实验室为保障的新的实验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在影视专业实验教学中得到了检验,对于培养动手能力强、素质全面的影视专业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实验教学模式具有封闭性,不利于培养学生创造力;开放式实验室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是现代开放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创新性人才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但是开放性实验室也为管理者带来了许多问题,为此提出基于Zigbee网络组网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实现对开放实验室远程监控和智能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方式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潜力的发挥和实验室资源的充分运用。  相似文献   

19.
充分开发实验设备功能,提高设备利用率,已成为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需攻坚解决的关键问题,开放式实验教学也因此被提上了日程。开放式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提高教师素质、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实验中心功能。在师资、经费有保障的基础上,应强化师生的观念更新,使开放式实验教学得以真正实现。此外,开放式实验教学应实施有针对性的层级管理,实现实验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20.
建立开放式专业实验室可以激励学生对专业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知识的拓展有明显的效果。特别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更能起到社会实习的作用。应结合专业实验具体情况和自身的特点,以学校评估为契机,全面加强开放式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