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白纻歌》是著名的乐府歌曲,源于三国时的吴地,从三国时期到唐代传唱了数百年,唐代曾风靡一时。考察唐代音乐发展变迁的情况、《白纻歌》曲调及辞旨、辞体,可以认为,唐代《白纻歌》存在两个"版本",《白纻歌》在实际表演中有和声和送声。  相似文献   

2.
舞蹈史学家们对《白纻舞》的乐声舞态进行了研究,该文着重于“以舞袖为容”为线,遵循中国舞蹈史发展的脉络,参照史料和文献,对《白纻舞》的源头进行追溯,并对《白纻舞》的发生、发展,以及“以舞袖为容”的特色在后世中的遗存进行探索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白纻歌>是著名的乐府歌曲,源于三国时的吴地,从三国时期到唐代传唱了数百年,唐代曾风靡一时.考察唐代音乐发展变迁的情况、<白纻歌>曲调及辞旨、辞体,可以认为,唐代<白纻歌>存在两个"版本",<白纻歌>在实际表演中有和声和送声.  相似文献   

4.
白纻歌舞,这是古代吴地的一种吴歌吴舞,它以身着当地特产之白色苎麻衣这特定风格而定名,属清商曲;其歌舞时,伴以丝竹之乐,舞种为拂舞,即拟凫鸠之动姿。舞姿则轻柔飘逸;其源,则为古代祭神之“巫舞”,六朝以后则渐为民间歌舞,广泛流行于民间。 古代吴越楚地区流行白纻舞,这在孙吴至唐宋而明代,均有明确记载,孙吴时代,轰动全国的《白鸠拂舞》(《白纻舞》),亦即盛行  相似文献   

5.
元代散曲<白苧歌>的渊源要追溯到我国古代著名的乐舞<白纻>歌舞.从<白纻>歌舞演变为散曲<白苧歌>经历了乐府<白纻歌>、宋词<白苎>和元代散曲<白苧歌>三个阶段.<白纻歌>是配合<白纻舞>表演的歌曲,在唐代被广泛传唱,于宋代演化成词调<白苎>.<白苎>词调在被用作杂剧、诸宫调等唱调过程中,逐渐由词转化成了散曲<白苧歌>.  相似文献   

6.
1.“词”与“辞”这两个字(词)在一般情况下可通用。如:辞(词)典,辞(词)章,辞(词)令等。所不同的是:①都可做文体名。但概念不同。辞:汉代常把辞与赋统称为辞赋。辞产生于战国时期的楚国之地而叫楚辞。又以屈原《离骚》为代表,故又称骚辞。词:一种韵文形式,由三言诗或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  相似文献   

7.
七言诗从汉代发展至曹丕的《燕歌行》,标志着七言诗发展的一次重大变化,曹丕将七言形式与乐府旧体相结合,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七言诗。鲍照依照其体.不仅在题材方面,较曹丕的《燕歌行》更为丰富,更为宽广,而且艺术方面也更为成熟,更为精湛。自他以后,七言诗就在南北朝文人的诗歌中日益繁荣起来了;到粱陈时期,七言诗的句式、结构更趋完善,韵律也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8.
《九歌》是屈原楚辞中的重要一组诗,特别是它对后世文学影响非常大,奠定了七言诗的基础,《燕歌行》充分吸收了《九歌》的营养,完善发展了七言诗,形成了古体诗的完整形式。  相似文献   

9.
清商乐又称清乐,在汉魏六朝是流行于宫廷与民间的乐种,其主要特色是清越。清商乐曲辞的范畴界定是从其涵义而来,其主要定义、内涵即是"俗"乐。清商乐包含的歌辞不仅是乐府诗的《相和歌辞》与《清商曲辞》,还包括《杂舞歌辞》、《杂曲歌辞》与《琴曲歌辞》。清商乐承继了主要以国风与楚声为主的先秦乐曲,在汉魏时期由于高层的喜爱而蓬勃发展,发展至六朝则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10.
七言诗在走上成熟的过程中,鲍照七言歌行功不可没。从现存最早完整的七言诗曹丕《燕歌行》始,其后作者寥寥,直到刘宋时代鲍照七言歌行《拟行路难》十八首出现并产生重大影响,七言歌行率先在七言诗苑囿中开出绚丽花朵,从而使七言诗在五言诗长期处于霸主地位的八代诗史中异军突起。鲍照借鉴汉魏乐府,吸纳民间歌谣,探索七言歌行语言形式,在以传承求新变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开拓实践,为其后特别是唐朝七言歌行发展繁荣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1从"碳化"与"炭化"的混沌说起高中化学历来有蔗糖与浓H2SO4反应的教学演示试验。教学中很难讲清楚两个问题:①反应是生成黑色的炭,还是生成黑色的碳?②反应过程是称"炭化",还是"碳化"?读者不要以为这是一个不值一议的钻牛角尖的问题。事实上这是广大化学教师彼此都心照不宣而  相似文献   

15.
16.
17.
"错"与"读"     
有些汉字意味极长:"错"与"读"即是. 先说"错",错明明是一种糟糕,但"错"字里头却偏偏带个了"金"字! 邪了!难道"错"真的有金子般的价格? 细细地想想,还真的是这么回事.  相似文献   

18.
依愚见,没有丰厚的学养而花大力气研究“教法”,好比习武之人内功不行便练花拳绣腿。古代青楼女子愈是搔首弄姿、忸怩作态愈显浅薄恶心;而才女既出,娴淑端庄,气质逼人,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庄子.天地第十二》批评奇技淫巧:“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沉迷于“教法”者,当作何感想?  相似文献   

19.
20.
张国清 《初中生》2003,(21):56-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