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一-沙四下亚段是红层的主要发育层段,是东营凹陷南部勘探程度较低的层系,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该层系成藏规律复杂,油气富集规律认识不清。通过对成藏的系统剖析,明确研究区具有"三洼三层"的供油特点,输导体系分为两种运聚模式,提出油源断层断距决定上升盘有利含油层段等新的成藏认识,能够有利的指导红层的勘探,对东营南坡油气勘探和储量接替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我国东部小型箕状断陷湖盆的典型代表——南襄盆地为例,通过层序地层学研究,在第三系核桃园组地层中识别出4个三级层序。从地震反射结构、沉积结构、沉积序列等方面入手对该湖盆缓坡带的沉积体系特征、沉积模式进行了探讨,进而总结出缓坡带的2种沉积体系,提出与沉积体系相关的5种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3.
断层对成藏的影响作用是断块油气田成藏特征研究的重点,也是目前含油气盆地寻找油气藏的重要研究内容.分别调研了国内外断层对沉积作用、沉降、沉积中心以及成藏条件的影响,探讨了断层对成藏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从正反两方面介绍了断层的开启和封闭在成藏中起的作用.认为,油气从生成到最终聚集成藏,断层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决定了某个地质时期油气藏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石油天然气开采包括矿区权益的取得、油气勘探、油气开发和油气生产四个阶段。本文通过设置四类成本项目分别确认与计量各个开采环节的总成本与单位成本,对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特殊成本会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江汉盆地白垩系分布范围广,全盆地均有分布,但由于其成油气地质条件和成藏条件复杂,导致勘探程度很低。本文从白垩系油源分析入手,分析油气运移方向和路径。通过成藏条件对比分析研究,优选有利区带,并深入分析其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6.
与国外不同,中国多把致密油气与常规资源放在一起统计。致密油气已在美、中油气产储量,特别是待发现资源量构成中占重要地位。由于致密油气开发的成功,中国在水平井和压裂两大技术系列上已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为煤层气、页岩油气的开发提供了条件。美国页岩气大发展造成气价下跌,这促进了页岩油的发展并使其石油产量由长期下降转为较快速上升。中国煤层气发展的教训显示出管理体制不顺和市场环境缺失是阻碍非常规油气发展的首要因素。尊重不同类型资源共生伴生的规律,在油气,特别是非常规油气发展中应倡导综合勘探开发和利用。对在中国研究程度尚很低的页岩油气开发不可急于求成,只能在尊重勘探程序的基础上加快。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非常规油气逐渐成了勘探开发的热点领域,关于非常规油气资源类的课程也在相关高校广泛开设,现行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课程没有完善的体系,多以油气资源类型展开来授课。文章针对该课程教学模式及课程自身特点,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提出了关于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课程发展的几点建议,同时也为石油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8.
作为近十年来油气勘探的热点,关于非常规油气地质的课程在各地质类高校广泛开设。现行的非常规油气地质教学体系大多以油气资源类型展开。该教学体系利于讲、便于扩展,但系统性不足、内容交叉重叠。针对这一不足,结合近年来《石油地质学》的教学科研进展,对《非常规油气地质学》课程体系开展了梳理,教学内容和重点进行了厘定。以非常规油气资源独特的运聚动力学特点为基础,设立非常规油气聚集理论部分作为总论;各论部分沿袭原体系中类型为主导,突出了各非常规油气资源类型形成条件与聚集规律的论述,增加了不同类型非常规油气资源量的评价与计算方法论。经过教学体系的调整,总论部分的讲授将增强非常规油气聚集的理论特质,资源量评价与计算的内容则增强了该课程的实践性,与此同时,最大程度保留了原体系中不同非常规油气资源类型相对独立的特性,便于针对性的学习。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油气层潜在损害机理的研究,探讨固井作业对油气层造成的损害因素及其相应的保护技术,其实质是保护油气层岩石渗透率不变差,从而提高油田勘探开发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11):244-250
为满足资源勘查与工程专业学科建设、科研发展和对本科生与研究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建设了油气成藏机理模拟实验室。基于应用型创新实践人才培养对实践教学的要求,该实验室集教学和科研于一体,定位于本科生专业教学和研究生的实验研究,并以综合研究功能作为目标进行合理规划。通过该实验室的建设与实践,学生的创新创造意识、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得到有效提高,资源勘查与工程专业科研团队的科研水平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1.
针对面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研究生开设的“油气勘探地质工程与评价”必修课程理论性强、综合性强和教材缺乏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从课程目的、课程体系入手,分步编写课程教材;针对课程内容特点,采用“循序渐进式、课堂问答式、专题研讨式、专题实战式”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油气地质评价的工作能力。课程体系主要包括油气勘探不同阶段的地质评价内容与评价方法。通过收集大量的油气勘探新进展资料编写教材,以及采用循序渐进式、课堂问答式、研讨式和课题项目研究等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2.
层序地层学作为一种新理论和新方法,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诞生于国外海相盆地研究中,并且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取得了成功。如何把广泛应用于海相的层序地层学理论应用于我国陆相湖盆的勘探开发中?姜在兴教授及其课题组成员经过了十五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终于找到了答案。  相似文献   

13.
为满足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和学科建设、科研发展的需要,我校建设了教学、科研一体化的油气运聚模拟实验室。该实验室将专业教学-研究综合功能作为定位和目标,在此基础上合理规划,搭建多层次实验创新平台,完善运行机制。经过实践,这些实验室的建设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也提升了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科研团队的科研水平,促进了资源勘查工程学科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4.
油气保存单元概念产生于南方海相盆地油气勘探研究中,是以独立地质单元整体封闭性能为研究对象,内容涉及到各要素的空间性、时间性、条件性和有效性.级别划分与综合评价是油气保存单元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结合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博兴洼陷的实际地质特征,首次将油气保存单元的概念和研究方法引入陆相盆地油气勘探中,并将该洼陷划分为12个二级保存单元.通过模糊综合评价,认为 2个整体封闭性好、5个整体封闭性中等、5个整体封闭性差.将整体封闭性不同的保存单元与油气富集程度对比,发现保存单元封闭质量越好,油气富集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15.
将我国油气会计准则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制定的相关油气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矿产资源的勘探与评价》第6号(IFRS6)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我国油气会计准则基本实现了与美国相关油气会计准则的趋同,但要满足IFRS6的条件,还需要多方面的协调。  相似文献   

16.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4):201-203
为了深入了解美国大学的实验教学体系和理念,在系统聆听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地质类课程和调研文献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油气勘探"课程的实验教学特色。该课程采用重基础、强实践的"内容模块+综合实训"的实验教学体系,侧重于勘探技术与理论相结合的仿真式综合实验,以及有利于综合应用能力提升的企业专家主导的考评方式,在学生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培养方面成效显著。我国应加强实验教学比重,优化实验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考核方式,建立适合我国油气勘探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安全保障需要大量的油气资源。培养油气地质专业高层次人才对于满足国家油气需求、提高国内油气资源利用、拓展海外油气勘探与开发、挖掘非常规油气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中需要对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脚踏实地的创新能力和谦虚好学的沟通能力进行培养。在对学生实际指导和培养过程中,初步形成了一套较好的培养思路和模式。  相似文献   

18.
油气生产数据仓库系统需要强大而灵活的多维数据查询功能与表现能力。对通过MDX和SQL实现多维分析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用于油气勘探开发数据的多维分析形式语言RM_MDX。该多维查询语言以MDX标准语法为基础,根据项目应用背景进行了简化和优化处理,并通过用户自定义函数(存储过程)技术对RM_MDX语言做进一步扩展和改善,使其在针对油气生产数据仓库上的多维分析功能更加强大和容易实现。  相似文献   

19.
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化集团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金之钧、周玉琦、白国平、王骏、殷进垠、王志欣、汤良杰、张生根、徐传会、王伟洪本项目紧紧围绕我国海外油气勘探开发所面临的战略选区问题,针对亚洲石油地质特征和战略选区,开展了多学科综合研究,项目研究历时4年,共有  相似文献   

20.
十屋地区近期油气勘探进展与近中期的勘探方向表明,隐蔽油气藏是今后勘探的重要领城.而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是寻找岩性地层油藏的主要途径和权威性工具,是促进油气勘探,突破新领城、寻找新目标、确保油田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建立全区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查明沉积体系及物源、分析构造演化期次及构造地貌坡折对层序、沉积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