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1927年10月至1934年10月,茅盾陆续发表了《鲁迅论》、《王鲁彦论》、《徐志摩论》、《庐隐论》、《冰心论》、《落华生论》.在这些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影响甚大的作家论中,关于浙江籍的作家论竟占了一半.《王鲁彦论》发表于1928年1月10日《小说月报》第19卷第1号,是针对当时王鲁彦的《柚子》集11篇与《黄金》、《毒药》、《一个危险的人物》而评的.王鲁彦是“文学研究会”的重要作家,当时,还与叶绍钧、许钦文、冯文炳、胡也频等,被同称为“鲁迅派”的作家.王鲁彦一生坎坷,英年早逝,但留下了不少文  相似文献   

2.
“五四”以后,在乡土文学作家中负有盛名的王鲁彦,是为鲁迅所称道的作家,也是鲁迅的高足。他曾和鲁迅有过亲密的交往,在创作上也深受鲁迅的影响,被当时的批评家称为“鲁迅派”的作家之一。王鲁彦(1901—1944),又名鲁彦,原名王衡,浙江镇海人,文学研究会的成员。他的重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柚子》、《黄金》、《童年的悲哀》、《小小的心》、《屋顶下》、《雀鼠集》、《河边》、《伤兵旅馆》,中篇《乡下》和长篇《愤怒的乡村》,此外尚有散文集《旅人的心》和《驴子和骡子》,以及翻译作品等。鲁彦与鲁迅交往颇多,早在“五四”以后,即一九二○年,鲁彦从上海来到北京,参加工读互助团时,就十分敬仰鲁迅。鲁彦原先在上海三菱洋行当学徒,他听说北京有一个半工半读的勤工俭学的组织,于是便偷偷地逃往北京。在这个团体里,他一边在北京大学门口摆  相似文献   

3.
鲁迅是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开创者。作为“乡土文学”阵营重要成员的王鲁彦与鲁迅之间有着密切的事实联系。同时在文学的维度上,王鲁彦这一继鲁迅之开创而后起的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重要作家与其有着真切的文本和精神联系。  相似文献   

4.
巴人(王任叔)是文学研究会的重要作家。如果以1930年参加左联为分界线,把在此以前的十年(1922—1931)作为王任叔从事文学活动的早期阶段的话,那么,可以清楚地看到,王任叔早年的文学生涯,正好贯穿于文学研究会存在与发展的始终。他最初十年的文学历程,正是文学研究会从酝酿创建、发展鼎盛,到分化瓦解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六、“左联” “左联”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1930年3月成立于上海,是创造社、太阳社与鲁迅、茅盾等作家关于无产阶级文学论争的结果。在成立大会上通过了左联理论纲领,鲁迅作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重要讲话,对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倡导时期的经验教训作了科学总结。“左联”以鲁迅为旗帜,掀起了一场左翼文艺运动。它的主要成绩在于,建立了各种研究会,主要是成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翻译、介绍和研究工作,加强与世界文学、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系;出版了数十种机关刊物,热心培养了一大批作家,推动革命文艺的繁荣;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开展文艺思想战线上的斗争,展开文艺大众化的讨论;建立中国的革命文艺理论;加入了国际作家联盟,使中国的左翼文艺运动与国际进步文艺界得以相互支持和声援。  相似文献   

6.
“左联”时期的王任叔,还不是以“巴人”著称的文艺理论家、鲁迅研究专家和杂文家。在这段时期里,他的主要工作是从事实际的革命活动,同时有许多长、短篇小说问世,获得了创作上的丰硕成果。这一时期,王任叔的思想经历了痛苦的磨炼,逐渐摆脱了消极无为思想的羁绊,紧随以鲁迅为旗手的左翼文化大军,思想上、创作上日趋成熟,为党在文化战线的斗争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因此,这十年是王任叔一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7.
博士生导师范伯群、曾华鹏是有很大影响的携手并肩的文学评论家,堪称建国后中国现代文学第二代批评家的代表。他们赖以成功的批评模式是社会历史批评,但他们又试图开辟新的视角,拓宽研究领域。他们早期的作品《郁达夫论》《蒋光赤论》《谢冰心论》《王鲁彦论》,出手不凡,曾引起学术界的注意;新时期的《冰心评传》《郁达夫评传》《鲁迅小说新论》等,是近十年来中国现代作家评传、作家论中很有特色的著作,曾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强烈的使命感,不仅立足于解释文学现象,还渴望借助于文学批评改造世界;2.可贵的信任感,他们的论著资料详实,风格平朴,追求让读者放心的批评境界:3.永远的开拓性,他们不满足已有的成就,在学术研究上不断攀登高峰。他们除了共同的成果外,还各有自己的“田地”。  相似文献   

8.
由上海书店印行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辑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各社团、流派、著名作家的流传较为稀少的著作,以及作家传记、作品评论、文学论争集等,依原样复印,供研究者参考。巴人的《论鲁迅的杂文》、霁楼编、赵冷(巴人另一笔名)署的《革命文学论集》、巴人与人合写的《边鼓集》、《横眉集》均被收入重新问世。《论鲁迅的杂文》是巴人1940年在上海沦为孤岛时期写的,该书分“序说”、“鲁迅思想的三个时期”、“鲁迅杂文的形式与  相似文献   

9.
关于“文学研究会”的成立,有几种说法都是错误的:文化大革命前最新一版的《鲁迅全集》第四卷五三四页《上海文艺之一瞥》一文的注说成立于一九二○年,这大概是根据茅盾《文学研究会的成立及其宗旨》一文所说:“民国九年(一九二○年)十一月‘文学研究会’正式成立于北京。”这是记错了,茅盾在《关于文学研究会》(见1959年5月《文艺报》和《文艺月报》)中已予以订正为一九二一年一月成立,但没有指明是哪一天。丁景唐在《对〈鲁迅全集〉注释的几点意见》(见1959年第20期《读书》)中  相似文献   

10.
在1920年代后期的革命文学论战中,鲁迅提出的“革命人”这一概念颇具特色。实际上,这一概念援引自托洛茨基《文学与革命》的日文版。本文拟在鲁迅1927年论述的革命文学中探寻托洛茨基文艺理论对其产生的影响。鲁迅遵循托洛茨基的理论,在《革命时代的文学》一文中主张文学对革命并无什么影响。在该时期,《革命文学》《在钟楼上》《文艺与政治的歧途》《文艺和革命》等文中还多次提及苏联的“同路人”作家。“同路人”这个概念也是托洛茨基首次提出的。鲁迅当时把自己也看成是个“同路人”。由此可见,从1920年代后期到1930年代初期,鲁迅确曾受到托洛茨基文艺理论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对该时期他的文艺思想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谁都不会忘记二十世纪初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令人侧目的“新女性”,然而谁也会在心里对不仅仅是女性文学狂热时期根基的虚弱暗暗摇头。然而,有一个作家在悄悄地做着许多热血作家所不曾注意的工作,她就是张爱玲。她为女性文学掀开了女性心狱充满疮痍的一页。她真实地掀开了黑夜里女性生活的残酷画面。在中国女性作家里,还没有一个人象张爱玲那样以对女性的深切同情和关注去孜孜凄惨于女性悲凉命运的写生。所以,有人说“鲁迅之后有她,她是个伟大的寻求者。”(胡兰成《评张爱玲》《杂谈》四四、五),固然,这里的评价有其评论者情感上的溢美之词。但张爱玲对女性心理痼疾的展露确有其不可低估的意义。如果说鲁迅毕生致力于对国民性的批判,  相似文献   

12.
郭沫若初期的艺术功利观,表现比较复杂,因而也受到了不少的批评。二十年代,文学研究会批评他有“为艺术而艺术”的倾向;三十年代初,鲁迅在回顾创造社初期的文学主张时,也说:“创造社是尊贵天才的,为艺术而艺术的,专重自我,崇拜创作……与同时上海韵文学研究会相对立。”(《上海文艺之一瞥》)直到茅盾逝世前写的回忆录中,还认为郭沫若当时有“唯美主义的观点”(《回忆录》·五)。如何评价郭沫若初期的艺术观,如何认识鲁迅、茅盾对他的批评,对于我们研究郭沫若初期的文艺思想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五四”时期,我国新文学运动的兴起,是同介绍外国文学分不开的。当时的倡导者和支持者,都把外国文学的译介同他们所倡导和支持的新文学运动紧密结合起来。鲁迅先生就是他们之中最突出的一个。鲁迅是以翻译外国文学作品开始他的文学生活的,而在他逝世前三天,即一九三六年十月十六日,他还为曹靖华译的《苏联作家七人集》写了序。在逝世前一天,他又校阅了他未能完成的《死魂灵》第二部的译文。根据冯雪  相似文献   

14.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文化革命深入”的重要标志。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对作家的思想建设、文艺与革命的关系、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远大目标等问题作了精辟论述,表现了鲁迅对于先进文艺前进方向的构想。《意见》不仅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在今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建设中仍将发挥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粉碎“四人帮”后,文学研究事业空前繁荣,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深入研究和资料建设问题,已经被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 现代作家黎烈文,因三十年代初期在上海主编《申报》副刊《自由谈》从而与新文学运动主将鲁迅建立密切关系,成为当时文坛颇负声誉的新进作家。可是,在“四人帮”倒行逆施时期,不少有关鲁迅著作的“注释”中却这样写道:曾经是鲁迅友好的黎烈文后来堕落成  相似文献   

16.
关于黎烈文的生平和他同鲁迅、巴金的关系以及他赴台后的文学活动,笔者已在《一位有骨气的文化人——现代作家黎烈文》一文中分别作了扼要的评述。至于黎烈文的家世及其去台的原因,笔者认为仍有介绍的必要。鲁迅先生说过“要论作家的作品,必须兼想到周围的情形。”这也就是鲁迅一向强调的“知人论世”的方法。因此,探讨这一问题,仍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有助于澄清一些见之于报刊的误记或曲解;其二,有助于较全面地了解这一位现代作家的全貌。  相似文献   

17.
著名文学评论家、东京大学文学系教授藤井省三是以鲁迅研究而闻名日本学界的。他认为,村上春树的心底有着两个情结,一是鲁迅情结,二是中国文学情结;可以说,村上对鲁迅是怀有敬意的。拟以鲁迅的《阿Q正传》与村上的《完蛋了的王国》为研究对象,试探究两位作家在追问社会、探索国民性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鲁迅和卡夫卡生活在中西方的同一个时期,两位作家的生命经历和创作作品都体现着两位伟大孤独者的孤独情怀,笔者试图通过比较《阿Q正传》和《骑桶者》,从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形象塑造、个性抗争三个方面,透析鲁迅和卡夫卡的孤独情怀异同。鲁迅和卡夫卡是中西方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家,鲁迅出生比卡夫卡早两年,去世时间比卡夫  相似文献   

19.
左联五烈士“在今天和明天之交”的白色恐怖里,以他们的鲜血记录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历史的第一页。”无产阶级文学的伟大旗手鲁迅曾以深厚的战友情谊把这五位烈士称作“意识到自己前驱的使命,便首先发出战叫”的“战死者。”在这些战士兼作家之中,柔石的生活道路和思想发展是颇有典型性的。从共性看,柔石和其他四位烈士都走过了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逐步转变为无产阶级革命者、从革命民主主义作家逐步成长为无产阶级文学战士的道路。从个性看,柔石又有他独特的思想形成与发展的曲折过程。鲁迅为孔另境编的《中国现代作家书简》所作的序中说:“从作家的日记或尺牍上,往  相似文献   

20.
茅盾以小说称誉中国文坛,早在他成为小说家之前,就已是国内知名的文学评论家。当他成为小说家之后,他仍始终坚持文学评论方面的写作。应该说,茅盾先生在我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并不逊于他在创作上的地位。五四以来,茅盾特别关注代表新思潮的作家和作品。从1923年写作《读<呐喊>》一文直到1948年写的《论鲁迅的小说》,前后共达25年。在这中间,他还评论了王鲁彦、徐志摩、庐隐、冰心、许地山、丁玲、叶圣陶、碧野、臧克家、郁茹、萧红等作家及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