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粉身碎骨”的字面意思是“身体粉碎”。运用时的实际含义有:①形容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甘愿承担最大的牺牲,②形容惩罚极重或彻底毁灭;⑧表示极其严重的后果。“粉身碎骨”在唐代就出现了它的雏形,使用较广,变式较多,如“碎骨分身”(《敦煌变文集·卷四·太子成道变文》)、“粉身厌骨”(张(族鸟)《游仙窟》)、“粉骨碎身”(蒋防《霍小玉传》)。历经宋、元,到明清时代定型。我们把它的语义和语境以及同义成语的换用、连用等结合起来分析,看看它的不同用法。  相似文献   

2.
《敦煌变文集·庐山远公话》经过王庆菽、项楚、张涌泉等先生的整理 ,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笔者在项楚先生指导下也稍有涉猎 ,故补疏数条如下 :1 是人皆老 ,贵贱亦同 ,不谏贤愚 ,是共老苦。 (《敦煌变文集》第 1 79页 )谨按 :“共老苦”不辞 ,“共”当为“其”之误。白话文献中往往有句中用“其”作衬字之例 ,如上文 :“相公是也又为夫人说其老苦。”又 :“相公是也又为夫人说其爱别离苦者。”《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 :“唯有释家弟子 ,是其出家 ,堪受人天广大供养。”《经律异相》卷 5 :“佛曰 :昔五百贾人一怀恶心…  相似文献   

3.
载于《敦煌变文集》中的《太子成道经一卷》、《太子成道变文》四篇、《八相变》、《妙法莲华经讲经文》(P.2133),均由王庆菽先生主校,另一篇《妙法莲华经讲经文》(P.2305)由王重民先生主校。《变文集》出版后,续有徐震堮,蒋礼鸿、项楚、郭在贻、袁宾诸先生对上述篇目于以补校。偶有未竟,笔者亦为之拾遗若干。下引《敦煌变文集》原文仅标明页码,凡无异议之原校径引改后文字,引诸家校勘省称“某校”,出处见文末。  相似文献   

4.
孝道在中国古代儒家伦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所以自西汉刘向《孝子传》(一作《孝子图》)以来,曾经出现过许多种题名为《孝子传》的著作,但大都早已亡佚了。清代茆泮林所辑《古孝子传》,即汇集了九种《孝子传》佚文,断简残篇,难窥全豹。敦煌石室所出《孝子传》(拟题)残卷五种,经过王庆菽先生综合校理,收入《敦煌变文集》卷八,是保存佚文较多的一种。其后徐震堮、蒋礼鸿先生又加补校(注),千载以前的疑文讹字,遂能涣然冰释于一旦。其偶有未尽者,兹再为捃拾若干条,以期有助于读者之省览。井泥已尽,可以(?)(索求)出我。(901页) 原校“(?)”为“索求”二字,非是。《敦煌变文集》137页(以下引文出自《变文集》者,但标页码,不赘书名)《韩朋赋》:“成功(?)女,始年十七,名曰贞夫。”  相似文献   

5.
一现代汉语书面语体渊源于中古时期的白话语录体。这里说的白话语录体是广义的一种,就是当时口语的实录,比较纯粹,含有方言成分。目前能够见到的最早的白话语录体,以敦煌变文和禅宗语录为代表。这种语录体出现在晚唐五代,即九世纪。敦煌变文是当时民间说唱的实录,禅宗语录是当时禅宗法师讲佛的实录,基本上反映了九世纪汉语口语的面貌。白话语录体是当时口头语体的一种书面形式,而当时的书面语体仍然是文言文;而且在白话语录体中也能见到受文言影响的一些痕迹。例如:量词“个”早已通用,但在白话语录体中还经常发现“一人、一物、一童、一门、一善女、一僧  相似文献   

6.
<正> 本文所要讨论的是这样一个“是”字: ①后母闻言,于瞽叟诈云:“是你怨家有言:不得使我银钱。若用我银钱者,浑家不残性命!”(《敦煌变文集》卷二页一三二)“是”字置于句子之首以加强语气,“怨家”指舜,“残”即“留”意,同页有“是你怨家修仓,须得两个笠子”,“是”字和上“是”字是同一作用。笔者所用材料是向达先生等编《敦煌变文集》和《苏联所藏押座文及讲唱佛经故事五种》(周绍良、白化文编《敦煌变文论文录》附,以下称《五种》)。统计的结果是:共有这样的“是”字21例,其中,《敦煌变文集》有20例,《五种》有1例。虽然仅有21例,但是分为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7.
《敦煌变文集》自王重民六先生合校以后,徐震堮、蒋礼鸿、郭在贻、陈治文、袁宾、项楚诸家续有补正,校正了文字上的不少讹误,甚有功于学林。然细绎全文,其有待质问者,尚不下于千计,今刺举数条,以求教于方家。“臣欲谏交,恐社稷难存。”(《伍子胥变文》,2页)按,交,止也。谏交,言谏而止之也。《淮南子·说林》:“交画不畅”,注云:交,止也。《广雅·释诂》:“交,定  相似文献   

8.
天监十五年(516) 夏四月,以安右将军豫章王综兼护军。 五月,以司空、扬州刺史监川玉宏为中书监,骠骑大将军、刺史如故。十一月,以兼护军豫章王综为安前将军。 萧统十六岁。 殷芸侍读东宫。《梁书·殷芸传》:“(迁)昭明太子侍读,西中朗豫章王长史,领丹阳尹丞。”按,《梁书·豫章王综传》云:“(天监)十五年,迁西中郎将,又迁安前将军、丹阳尹。” 太子詹事徐勉举何思澄等入华林省编纂《遍略》。《梁书·何思澄传》:“天监十五年,敕太子詹事徐勉举学士入华林撰《遍略》,  相似文献   

9.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的反复问句没有出现宋、元、明、清时期常用的“VPNegVP”、“可VP”和“VP不曾”等格式;是非问句中出现了唐五代才见的表示揣测的语气副词“莫”,但没出现唐五代晚期很常见的“VP摩”式;“VP否”、“VP无”式的使用情况接近于《敦煌变文集》。据此笔者推测《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成书年代应为唐五代稍早于《敦煌变文集》的时候。  相似文献   

10.
释“步琴”     
敦煌本《舜子变》:“儿忆阿耶肠断,步琴席上安置。舜子抚琴中间,门前有一老人立地。”(《敦煌变文集》129)席是膝之音借。“步琴”一语,治敦煌字义者未闻有说,今试解释之。《尔雅·释乐》:“徒鼓瑟谓之步。”郝氏义疏:“步犹行也。《文选·乐府诗》注引歌录有《齐瑟行》。行即步之意也。”揆之以理,鼓琴亦未尝不可曰“步”,然施于本句则与文意不合。按:此“步”字当读为抱(音bu),训为抱持义,“步琴”即抱琴。李陵苏武执别词:“按离琴而膝上。”李颀《听董大弹琴》:“日夕望君抱琴至”(《全唐诗》卷133,下同)。李白《山…  相似文献   

11.
释冥(力女)     
卜辞有“(?)”字,余释为冥。有“(?)”字,余谓《说文·丸部》有(?)字,即“(?)”之讹。卜辞言冥、言(?),恒连文而不单见,其上文必言妇某。其首见于经典中者,字作黾勉。《诗·邶风·谷风》:“黾勉同心”;又“黾勉求之”;《小雅·十月》:“黾勉从事”;《云汉》:“勉黾畏去”。在《诗》三百篇中凡四见,而毛《传》郑《笺》俱匮确释。而黾勉语转字变为(?)俛:《文选·陆士衡文赋》:  相似文献   

12.
<正> 《尚书·尧典》说:“克明俊德,以亲九族。”汉代今文、古文两家对于“九族”的说法完全二样: (一)欧阳·夏侯的今文说,“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尚书正义》引)① (二)马融·郑玄的古文说:“上自高祖,下至元孙,凡九族。”(《经典释文》及《尚书正义》引)《诗·葛(?)序》:“周道衰,弃其九族。”《毛传》:“九族者,据己上至高祖,下及元孙。”《毛传》讲法也属于古文派,跟马融、郑玄的古文说相同。  相似文献   

13.
变文艺术影响后世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文艺术影响后世一例刘瑞明关于敦煌文学对后世的意义和贡献,学者们从宏观上已有很好的论述。《敦煌变文集·引言》叙及变文类作品的“先驱作用”有三方面。“其次是采用了接近口语的文字,并集了一部分口语词汇,为宋以后的民间文学初步地准备了条件。同时对于人物的心...  相似文献   

14.
尊师重教是我国的传统风尚,“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由于古代学校的名称繁杂,其规模、性质、课程内容和受教育的对象不尽相同,所以对教师的称谓颇多。现择要集释于下:师教师的统称。《论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师长官师(百官或官吏之长)和长者。《韩非子·五蠹》:“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后用为对教师的尊称。师傅教师的通称,如对东宫太子的老师称为太子师傅。《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今常用为学徒对传授技艺的业师的尊称,也用作对有生产技能的工人的尊称。师…  相似文献   

15.
<正> 王重民等六位先生编的《敦煌变文集》(以下简称《变》),搜集了敦煌石窟所发现的变文中的七十八篇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大概都是唐末到宋初的东西”。这些记录寺院中俗讲的变文,“是  相似文献   

16.
<正>由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4月出版.昌炳兰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正_在我省部分大专院校中文系全日制学生和函授生中广为使用.然而在备课过程中,笔者发现其中“汉代”和“魏晋南北朝”作品的注释和简析存在一些问题,特择出一二与诸同行试加探讨.一(一)160页“须臾,梁(目旬)籍曰:‘可行矣!’”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166页(注释)[24]瞬(xu(?) n):以目示意即使眼色.《辞海》1980年版(下同1666页“(目旬)”为:x(?)n,即以目示意.《汉书·项籍传》:“梁(项梁)目(目旬)籍曰:‘可矣’!籍遂击斩守.”颜师古注:“(目旬),动目也,音舜,动目而使之也.”“瞬”读为xu(?)n通“眩”,释为“目摇”.故可知“瞬”注意“xu(?)n”为误,应读为sh(?)n.(二)16O页“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史记·项羽本纪》166页(注释)[28]慑(zhe折)伏:是说吓得拜伏在地,表示服从.慑:惧怕,惊惧.  相似文献   

17.
《太子成道变文》(斯3096卷),载《敦煌变文集》327页,字不满400,而讹误比比皆是,难以卒读。经王庆菽先生、蒋云从(礼鸿)先生等校释勘正,始得通顺可读。本文仅就王庆菽先生《校记》中所遗留的几个疑难点进行校释。  相似文献   

18.
萧统年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统,字德施,小字维摩,南兰陵(今江苏常州市西北)中都里人。汉相国萧何之后。 《南史·梁武帝诸子·昭明太子传》:“昭明太子统,字德施,小字维摩,武帝长子也。” 《梁书·武帝纪》:“高祖武皇帝讳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中都里人,汉相国何之后也。” 其祖顺之。 《南史·梁本纪上》:“顺之,字文纬,于齐高帝为始族弟。皇考外甚清和,而内怀英气,与齐高少而款狎。……以参豫佐命,封临湘县侯。历位侍中,卫尉,太子詹事,领军将军,丹阳尹,赠镇北将军,谥曰懿。” 《梁书·武帝纪》:“天监元年夏四月丙寅……追尊皇考为文皇帝,庙曰太祖;皇妣为献皇后。”按四月丙寅,《南史·武帝纪》作闰四月壬寅。  相似文献   

19.
敦煌讲唱学对后世学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本着重论述变的“借图述事”现象对后世话本,戏曲、小说的影响。变中已存在“借图连事”现象,由于变、话本、戏曲、小说之间的承传关系,这种现象便被保存至今,本即以《赵氏孤儿》和《说岳全传》为例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一些学刊先后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敦煌变文校勘的文章,解决了一大批变文校勘中的疑难问题,成绩很大。但这些文章大抵是以《敦煌变文集》①作为校勘的依据,没有或基本没有核对原本原卷。事实上,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敦煌变文集》的校订工作是很不够好的”②,而且传录失真的情况也十分严重③。所以以《敦煌变文集》为依据的考订文章,就难免有疏失之处。这里就管见所及,试作平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