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包括志愿者对志愿服务精神内涵认知不足、功利性强、责任心不足,志愿服务形式单一、领域狭窄、深度不足,志愿服务组织缺乏专业化的管理机制,高校与社会志愿服务组织未能形成有效的协同和衔接机制等,着重从建立志愿服务培训体系及信息化管理机制、完善保障机制与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措施,以期实现志愿服务的常态化、长效化发展,促进大学生道德素养提升、自我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志愿者服务已成为人类发展道路上的一道独特风景.以社会弱势群体为对象的助残志愿活动历来即是志愿者服务的重要内容,其服务品质更能折射出社会的文明程度.为了更好地弘扬志愿精神,规范志愿者的助残行动,提高志愿服务的品质,迫切需要成立助残志愿者组织,并建立一套完善的助残志愿者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高职学生志愿服务精神以及能力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学生高度认同志愿服务,但对志愿服务认识肤浅;有参与志愿服务,但具体实践不够;高职学生自身的综合志愿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服务的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建议加强宣教和引导,使志愿服务精神深入人心;有效组织,深入开展丰富的志愿活动:加强指导和培训,持续提升志愿服务能力;优化高职学生志愿服务环境。  相似文献   

4.
邹连方 《考试周刊》2014,(59):192-193
大学生志愿服务逐渐成为社会传递正能量的重要力量。中国志愿服务的现状为:发展迅速,但发展不平衡;服务次数多,但内容较窄;影响力大,但缺乏长期延续性;志愿服务管理规范较多,但激励措施不健全。而国外的志愿服务特点体现在:志愿服务人员的参与度广,服务内容宽;志愿服务组织多样化,规章制度严格;志愿者获得精神和物质上的回报。因此可以借鉴国外的志愿服务经验,完善我国的志愿服务:提高社会公众对对志愿者的认知度;建立便利的志愿服务平台;健全志愿者工作激励机制;鼓励发展民间志愿服务组织。  相似文献   

5.
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管理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作用,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管理机制,应主要考虑:组织上,着力形成包括各级政府及高校等在内的高效协同的组织体系;管理模式上,要建立信息化管理模式,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志愿者管理工作;运行上,逐步健全志愿服务运行机制,确保招募、培训、管理及激励等日常工作有序进行;制度上,不断完善社会环境和立法环境,为志愿者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逐步建立政府购买服务、社会赞助、企业支持的多渠道筹资机制。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管理人才和骨干精英缺乏,运行管理机制不健全,缺少必要的条件保障等问题,需要积极开展组织形式、管理机制、保障体系、工作渠道等基础性和创新性建设,以形成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志愿服务组织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得到迅速发展。随着志愿者队伍的壮大,志愿服务组织作用凸显,其中在社会中影响力最大、最为活跃的是社区志愿服务组织、青年志愿服务组织、中国红十字志愿服务组织和中华巾帼志愿者组织。以这些为代表的志愿服务组织极大地弥补了政府职能的不足、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志愿精神随着志愿服务组织的发展不断得到弘扬,志愿服务组织为公众志愿精神的培育提供了载体。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设——以宁波大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是青年志愿服务、社区志愿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重要平台。在当前志愿服务事业大发展背景下,其长效发展意义重大。以宁波大学为例,通过相关调研所得的数据和实例,将内在社会认识、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组织管理机制作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其长效机制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从政府、社会、社区和高校等不同纬度提出建立长效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志愿服务,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社会主义道德的生动实践。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对建设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实现高校德育工作目标、弘扬大学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新时期,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应从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管理体系、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及相关保障机制、拓展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地和项目建设等途径来推动。  相似文献   

1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应急志愿服务是参与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力量,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促进志愿者在应急治理中的有序参与,促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应急志愿服务的优势和作用最大化,是当前关注的主要问题。本文基于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河南省焦作市志愿服务的调查结果,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应急志愿服务存在法律保障不足、管理机制缺失、志愿能力有限、专业培训不够、服务内容单一和效应发挥不足等问题,提出完善法律法规、健全组织管理、加快队伍建设、开展技能培训、丰富志愿活动和建立激励机制等对策措施,以深入拓展当地应急志愿服务,也给其他地区在发展应急志愿服务方面给予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志愿性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类似像乡村慈善学校、妇女庇护所这样的由草根民间组织创办或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或项目,常常是一种短期行为,难以长期坚持下来。制约我国志愿性慈善服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包括相关法律政策的不完善、资金的缺乏、志愿者和志愿组织自身定位等诸多问题。我国志愿性慈善服务事业要走出这种困境,必须建构有关志愿服务的法律和政策体系;建立有效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加强志愿服务组织自身的能力建设;加强社会教育,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提升社会公众对志愿服务的认同。  相似文献   

12.
我国志愿性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类似像乡村慈善学校、妇女庇护所这样的由草根民间组织创办或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或项目,常常是一种短期行为,难以长期坚持下来。制约我国志愿性慈善服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包括相关法律政策的不完善、资金的缺乏、志愿者和志愿组织自身定位等诸多问题。我国志愿性慈善服务事业要走出这种困境,必须建构有关志愿服务的法律和政策体系;建立有效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加强志愿服务组织自身的能力建设;加强社会教育,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提升社会公众对志愿服务的认同。  相似文献   

13.
我国最早的志愿者产生于社区志愿服务之中,发展至今虽然城市社区志愿服务已经成为社区生活的常态,但不可避免地带有社会转型期的特点,尚处于不断完善、不断健全的时期.本文以北京市C社区为个案,试图通过对其志愿服务组织管理机制的分析,深刻剖析社区志愿服务的时代特征,为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自组织视野下的社区志愿服务及其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志愿服务起源于19世纪西方国家宗教性的慈善服务,其核心精神是"自愿、利他、不计报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区志愿服务呈现"自上而下的他组织"和"自下而上的自组织"的发展模式.笔者借助自组织视角来探讨了中国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的新路径:必须转变社区建设的思想观念,基于"自组织"理论开展志愿服务;必须搞好基层社区的调查研究,基于"自组织"程度开展志愿服务;必须实现规则体系的有效创新,基于"自组织"机制开展志愿服务.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新媒体日益发展和普及的环境下,新媒体的发展对高校志愿服务的运作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媒体发展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积极性,发挥大学生志愿者的主体作用和扩大志愿服务的育人效果,同时也考验着高校的网络监管水平、舆论引导能力和管理机制等,应从融合新旧媒体工作理念、健全志愿服务管理机制、整合志愿服务多方资源等方面来加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志愿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6.
我国志愿服务的稳步发展,离不开大学生志愿者的努力,但大学生志愿服务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社会对大学生志愿者缺乏了解和支持、高校志愿者服务缺乏规范管理、志愿组织难以提供全面专业的培训、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精神理解不深刻等。高校应教育大学生正确认知志愿服务精神,不断发挥党组织在志愿服务中的引领作用,完善宣传机制,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长效发展,建立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法律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科学管理,根据善治理论,要合理满足与引导大学生志愿者的动机,培育国人志愿精神,及时公开与志愿者相关的信息,建立科学的志愿者绩效评估机制,高度重视志愿者对志愿服务管理过程的全程参与,为志愿活动提供法律保障,有效利用网络平台,建立区域性志愿组织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18.
中国志愿服务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近三十年发展,中国志愿服务对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受发展时间、重视程度及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制约,中国志愿服务尚存在组织运作机制欠缺、法律法规不健全、组织支持体系相对缺乏、志愿者代偿机制不完善及组织社会化程度低等问题,迫切需要从普及志愿精神、培育志愿文化、加快立法、规范运作机制及建立代偿机制等方面加以规范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志愿服务精神已成为我国重大盛会中物质与精神有机结合的宝贵财富,有效地推动了发达城市志愿者服务工作的常态化和信息化建设。深厚的底蕴、有序的组织及对志愿精神的时尚化设计和推广,是志愿服务举得成功的内在因素。而建设现代化的信息平台、加强制度和体制创新则成为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内容单一,服务空间有待拓展;服务保障制度、组织管理工作不完善等问题.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谐社会构建和校园文化建设。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机制的途径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完善高校扶持和社会协作机制,构建志愿组织建设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