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过程] 1.回顾圆柱体积公式推导过程,板书:转化。师:研究圆锥的体积计算,发现圆锥体积计算的规律,也要着眼转化。要把圆锥转化成什么形状呢?怎样转化? 2.分组实验。师:下面分组做实验,在空圆锥里装满沙子,然后倒入空圆柱中,看看几次正好装满。  相似文献   

2.
现教材推导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用的教具是空心圆锥和空心圆柱,用空圆锥装满沙倒入空圆柱,倒三次倒满,来验证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3.
我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这一内容时,先出示教具:三个体积各不相等的空圆柱,一个与其中一个圆柱等底等高的空圆锥。然后在圆锥里装满沙子,再把沙  相似文献   

4.
“把圆锥装满沙子往圆柱里装,直到装满为止,你们发现了什么?”教师演示等底等高情况下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是不是所有的圆柱和圆锥都有这样的关系?”再让学生操作验证,将学生分成10组,每组发给实验材料:每组大小不一的空圆柱、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各一个,适量沙子。学生边操作、边思考、边讨论,马上得出结论:用圆锥装满沙子往圆柱里倒,三次正好倒满,说明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圆锥体的体积公式,最后通过练习加深对这一结论的认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教学圆锥的体积,一直以来是沿用现行教材的安排,在一个空圆锥里装满水或沙子,然后倒入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空圆柱内,通过实验的方法使学生直观地得到圆锥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6.
一、课堂教学应体现"活动性" 例如,教学"圆锥体积"时,我先让学生按照教材的图样,用硬纸做一个圆锥和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做实验:在空的圆锥里装满沙子,把它倒入空圆柱里,注意做好每次记录,看看能倒几次正好装满,或把盛满沙子的圆柱倒入空的回锥里.  相似文献   

7.
日前,我听了一位青年教师教学《圆锥认识和体积计算》。推导圆锥体积公式,实验分二组,一组圆锥里装满沙子,然后往等高等底圆柱容器倒。另一组用盛满沙子圆柱往等底等高圆锥容器倒。由于实验前没有讲清楚注意问题。结果压得实实的盛满沙子圆柱,三个圆锥倒了后,圆柱里还留下好多沙子。实验结果两组不一样,因此学生对书上结论表示疑惑,教师就照书上下了结论。依我之见,教师应采用亡羊补牢的方法,指着圆柱说:“如果圆柱容器里装的是水,  相似文献   

8.
贵刊2006年第4期刊登了曹秋桦老师撰写的《错出真实,打造本色课堂》一文,文中从“呈现错误,制造争议”、“捕捉错误,呈现精彩”、“直面错误,追寻真实”三个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读后颇受启发,然而笔者对文中的案例一却是疑惑不断。在案例一中,教师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教师让学生分组做实验:往空圆锥里装沙子,然后倒入空圆柱中,看看几次能正好装满。由于教师给学生的是不同的圆柱和圆锥,导致有的小组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有的小组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二分之一或四分之一。最终,学生明白:只有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锥的体积才是…  相似文献   

9.
一、课堂教学应体现"活动性"例如,教学"圆锥体积"时,我先让学生按照教材的图样,用硬纸做一个圆锥和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做实验:在空的圆锥里装满沙子,把它倒入空圆柱里,注意做好每次记录,看看能倒几次正好装满,  相似文献   

10.
以往,我们讲圆锥体积公式时,一般总是由教师在空圆锥里装满沙土,然后把沙土倒入等底等高的空圆柱里,从而揭示出圆锥体积的公式。我以为这种教法,虽然导出了圆锥体积的公式,但不利于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本学期,我在教学圆锥体积公式时,我改变了教学方法。我先问学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都可以用一个什么公式来求它  相似文献   

11.
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二册在讲“圆锥的体积”时,通过实验得出计算圆锥的体积公式。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不少学生在做过或看过书中的实验后,得到这样的结论:圆锥的容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容积的1/3,究其原因,是受装沙土的影响。怎样帮助学生由“容积”过渡到“体积”呢?简介两法。(一)借助想象,逐步过渡在做过书中的实验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假如圆锥里装满的沙土倒下后不散,将成为一个圆锥形沙堆。空圆柱中正好有三个这样的沙堆。假如圆柱中的沙土倒下后不散,将成为一个  相似文献   

12.
我听了两个老师教圆锥的体积一课。由于老师的教学观点不同,教学方法也不同,教学效果就大不一样。一个老师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由圆柱的体积计算导入圆锥的体积。揭示课题后,将已画好的三个图形贴在黑板上,首先按照教材讲述了这些图形都是圆锥体,而且是直圆锥。它们的底是圆形,从圆锥的顶点到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紧接着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怎样计算圆锥体的体积呢?”没有让学生回答,教师就说:“要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实验。”教师将自己准备好的空圆柱和圆锥体给学生观察,并说明圆柱和圆锥体是等底等高的。实验时,由教师在空圆锥里装满沙土,然后把沙土倒入等底等高的空圆柱体里,连续三次,正好把圆柱体装满。教师根据实验情况,系统地讲述,从而揭示了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并且用字母表示写为v=1/3sh,要求学生记住这个公式。最后,让学生运用公式进行练习。  相似文献   

13.
张玉 《成才之路》2009,(32):59-59
在讲圆锥体积时,我先用纸做了三个圆锥体和一圆柱体。其中,一个圆锥体和圆柱等底等高,圆柱等底不等高,一个和圆柱等高不等底,然后把圆锥里盛满的沙子(每个圆锥盛三次)倒入圆柱。这样.学生就清楚地看到:三个圆锥体中,只有那个和圆柱体等底等高的圆锥体里的沙子三次正好填满圆柱体,其余两个不合适。接着再让学生思考,找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动用已学过的圆柱体积的公式,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最后,给学生小结: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经过这样由浅入深的直观演示和讲解,既复习了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又学会了计算圆锥体积的方法,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4.
在讲“圆锥的体积”时,不少学生在做过或看过书中的实验后,得到这样的结论:圆锥的容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容积的1╱3。究其原因,是受装沙上的影响。怎样帮助学生由“容积”过渡到“体积”呢?简介两法供参考。 1.借助想象,逐步过渡。在做过书中的实验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假如圆锥里装满的沙土倒下后不散,将成为一个圆锥状沙堆。空圆柱中正好有  相似文献   

15.
执教《圆锥的体积》一课,“把圆锥装满沙子往圆柱里装,直到装满为止,你们发现了什么?”先由教师演示等底等高情况下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是不是所有这样的圆柱和圆锥都有这样的关系。”再让学生操作验证,引导学生总结小圆锥体的体积公式,然后通过练习加深对这一结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教学案例]   A教师:   “把圆锥装满沙子往圆柱里装,直到装满为止,你们发现了什么?“教师演示等底等高情况下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7.
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能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要使练习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练的兴趣 数学,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课,有些结论,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心存疑虑,自然就提不起练的兴趣.那么,该怎样提起学生练的兴趣来呢?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在练习前多动动手去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比一比、折一折……从自己的行动中得出结论或者验证结论.比如,在讲圆锥体积公式时,做一个圆柱筒,再做一个等底等高的圆锥筒,在圆锥筒里装满沙,然后倒人圆柱筒,倒三次正好装满.可见,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的体积的三分之一,由圆柱的体积公式,得出圆锥的体积公式.这样做后,再来练习有关圆锥体积公式的题目,学生练习的劲头就来了.  相似文献   

18.
我们听了两位教师教的“圆锥的体积”公开课。由于两人的教法不同 ,其效果也大不一样。一位教师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 :先由圆柱的体积计算导入圆锥的体积。揭示课题后 ,将已画好的三个圆锥图形贴在黑板上 ,让学生认识这些图形都是圆锥体 ,而且是直圆锥。继而认识圆锥的底和高。然后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怎样计算圆锥体的体积呢?”没等学生回答 ,教师接着就说 :“要解决这个问题 ,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实验。”教师将自己准备好的空圆柱和圆锥体给学生观察 ,并说明这个圆柱体和圆锥体是等底等高的。然后 ,老师在空圆锥里装满沙子 ,把沙子倒入等…  相似文献   

19.
张国红 《中国教师》2013,(20):12-13
针对"圆柱和圆锥"这一内容,通常的教学顺序是:首先通过图形的旋转引入表象的圆柱和圆锥,然后借助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出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最后利用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这一关系,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从教学结果来看,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较好;二是学生对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掌握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20.
一般教圆锥体积公式时,都是用与圆锥等底等高的圆柱,让学生进行倒沙实验得出结论。善问的学生提出“为什么选用圆柱而不选用长方体或正方体做实验”的问题。为此,我设计了一个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彻底搞清了这个问题。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梯形等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从而让学生明白运用已知公式是推导未知公式的方法,为推导圆锥体积公式奠定思维方法上联想的基础。其次,教师提出“圆锥的体积公式是未知的,可选用哪些公式推导出来”的问题。学生联系复习,回答可选用正方体、长方体或圆柱体积公式来推导。第三,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