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经元善与晚清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晚清时期的民间慈善事业 ,在光绪初年已产生某些发展变化。其具体表现是以经元善等绅商为主创立了新型民间慈善机构协赈公所 ,开始从事较大规模的义赈活动。到 1 9世纪末 ,在戊戌维新运动的影响下 ,民间慈善事业又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向 ,不仅产生了有关的新思想观念 ,而且活动内容也更为广泛和多元化 ,逐渐向具有近代意义的社会公益事业演变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间慈善事业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先秦开始即有慈善记录,宋代是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第一个高峰,但官方色彩较浓厚;明清时期民间慈善机构有大规模发展,在江南经济发达地区其作用超过了官方慈善机构。新中国成立后,民间慈善事业在长达30余年中不复存在,其中既有国家包办社会慈善事业的制度原因,也有因公有制条件下的普遍贫穷导致民间无力涉足慈善。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贫富差距的扩大,民间慈善事业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当前中国发展民间慈善事业需要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需要政府放宽政策,需要法律支持,更需要引导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3.
清末民初,张謇对慈善事业提出许多改革主张,并投身于慈善活动。他主张拓展慈善事业的社会功能,改革救助贫民的方式,转变筹集慈善资金的观念。在具体的慈善活动中,他采用西方慈善机构的管理方法来改造传统的善堂,设立贫民工厂等慈善机构以教授贫民生存技能,并开辟了新的资金来源。张謇的慈善思想与活动推动了中国慈善事业的近代转型。  相似文献   

4.
清末民初,随着华北社会经济的变迁,民间慈善事业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慈善机构发展空间宽松,数量明显增加,且逐渐尝试着联合采取救助行动;大众化的参与机制形成,报纸等新闻媒体主动报道宣传募捐,商界和学生等阶层积极参与;慈善救济方式则契合了发展生产、预防贫困等时代要求,侧重于普及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灾害预防等.  相似文献   

5.
时代进步,慈善事业在全社会的参与下进入了一个历史性的新时期,原有的慈善体制已不再适用于当今慈善事业的发展.所以以此作为历史性契机,思考并解决有关慈善的转型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我国新时期的慈善事业现状出发,对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尽、系统的分析,指出现行慈善机构体制的弊端,提出解决发展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民间的社会救济和慈善事业是中国古代封建经济和封建文化自身孕育的产物,有其自身的特点。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挥着政府社会保障制度不可替代的作用。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民间社会救济和慈善事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  相似文献   

7.
黄涵之曾任上海普善山庄、上海慈善团、上海孤儿院、妇孺救济会、仁济医院、上海红十字会等慈善机构董事。他一生几乎都在担任官职,但却乐善好施、热心公益,其慈善活动涉及赈灾、救济、教育、公益事业等各个领域,是妇孺皆知的大慈善家。目前史学界对于黄涵之的研究还非常薄弱,其慈善事业研究更无人涉及。对黄涵之的慈善事业的研究,不仅可以对黄涵之在江浙沪地区近代慈善事业中的所作出的贡献予以客观公正的评价,弥补近代慈善史研究的不足,而且对现今我国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慈善事业发展最为成熟和完备的时期。在明清两朝官方倡导和推动下,南京地区出现了众多的慈善机构和慈善设施,其中既有养济院等官方慈善机构,也有官方和民间创建的育婴堂、普育堂、清节堂等善会和善堂。在慈善机构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以地方士绅和商人为主体的民间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慈善事业发展最为成熟和完备的时期.明清时期淮安地区出现了众多的慈善机构和慈善设施,其中既有养济院、惠民药局、栖流所等官方慈善机构,也有官方和民间创建的育婴堂、普济堂、清节堂等善会和善堂.在慈善机构的创立和发展过程中,以地方士绅和商人为主体的民间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民间慈善事业长期处于双重监管或无监管状态,给慈善事业发展带来诸多问题。慈善事业发展需要以健全的监管制度为依托。民间慈善事业的监督管理,是保障慈善事业良性运行的根本手段,是保证慈善公益捐赠资源良好管理使用、慈善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关键。我国应构建以法律为主线、以法规和规章为依托、规范性文件为补充的法律保证体系,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逐步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明确内部分工,各行其职、各负其责;建立社会监督的协同机制和行业自律机制,以最终使我国慈善事业逐步走向阳光、理性、秩序的运行轨道。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慈善组织通过帮扶、救助等实际工作,在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方面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认识慈善组织在和谐社会存在的现实基础,积极作出慈善组织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关系到慈善组织和慈善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慈善事业是弘扬互助友爱精神、建设积极向上的伦理道德的有效途径。然而,近年来在一片慈善繁荣的背后,“慈善丑闻”层出不穷,致使慈善事业公信力大为下降。本文以反思近年来慈善事业失范现象为切入点,解析造成我国慈善事业失范现象频发的主要原因,并从中提出具有借鉴意义的相关举措,来为我国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慈善文化是指人类在长期的慈善行动和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动力和支柱。归纳中西慈善文化的异同点,从传统文化方面对其差异性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会扩大视野,形成更广泛的文化观。  相似文献   

14.
慈善事业的蓬勃发展重在慈善文化建设。近五年来,学术界围绕慈善文化建设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有的着重探讨慈善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有的分析了中西方慈善文化的异同,还有的学者就如何加强慈善文化建设展开深入研究。对这些成果进行系统地归纳整理有利于研究进一步深化,也有利于推动慈善文化建设实践的拓展。  相似文献   

15.
"微慈善"是在传统慈善组织遭遇信任危机的时代背景下,由信息时代的"自组织"与"自媒体"技术平台整合而成的新型慈善模式。对于传统慈善而言,由新型信息技术支撑的微慈善模式带来了"慈善理念"的全新变革,这表现在慈善需求、慈善主体以及慈善方式等方面。同时,在现实世界中微慈善的存在还相当脆弱,面临着制度规范不足、法律保障缺失以及管理运营模式滞后等方面的困境。  相似文献   

16.
高宁 《宜春学院学报》2014,(2):49-53,61
育婴堂是有清一代设立的最为普遍的慈善组织,目的在于救助父母无力养育或被遗弃的婴孩.作为清代重要省份之一,直隶地区各州县遍设育婴堂,无论规模体制均超前代,其发展领北方地区慈善事业之先.育婴堂在行政管理上制定了严格的管理措施,经费筹措上开辟了多种渠道,实现了经费来源多源化,保育救助方面对乳妇的管理措施规范,对婴孩的保育措施周到细致,弃婴出路安排也有多种方式,实现了社会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1949年以前上海民间慈善事业发展史的梳理,发现在近代上海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各善会善堂不断整合,并形成了一些大型慈善组织。这些大型慈善组织通过联合与合作,从组织结构、慈善活动和资金扶持等方面织成了一张巨大的社会网络。慈善网络在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桥梁作用,从而使得即使在政局变动不居、华洋杂处的上海,民间社会仍然发挥出了巨大的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能力。这表明在近代中国社会变迁过程中城市社会正在逐渐形成和发展出适应社会变迁需要的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系统,而并非全是“一盘散沙”式的无序与混乱格局。  相似文献   

18.
王一亭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江浙旅沪绅商的领袖人物之一,更是一位知名的慈善活动家,他将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奉献给了中国近代的慈善事业。上海慈善团体联合会是王一亭一手创办并悉心经营的,在王一亭等人的领导之下,该会发起组织的为民请命呼吁和平、救济妇孺、临时救济难民等善举,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王一亭一直致力于慈善事业直到逝世,上海慈善团体联合会也对他进行了高度评价与肯定。  相似文献   

19.
在一系列的乡村题材的小说中,刘醒龙为我们描绘出了处于转型期的农村变革时代色彩斑斓的生活画卷,它们不同于五四时期形成的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精神的乡土小说。刘醒龙乡土小说的最大特点在于蕴涵其中的“仁爱意识”,这一意识主要体现在浸润于作品中的温和之气以及那种重建美好道德品质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20.
慈善公益事业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促进社会稳定,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着积极作用。青海民慈救助会作为西部地区的民间慈善机构,以助学、济困、助孤、安老为宗旨,开展慈善救助工作,积极探索符合地区实际的慈善救助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