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是文学的媒介,正是通过语言,文学才能表达其内容、思想和写作的技巧。言语行为理论与等效翻译原则分别是语用学与翻译理论中的重要理论,贯穿于翻译过程的始终。本文拟从《三国演义》罗译本入手,主要运用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与语用等效观对小说中的人物对话进行分析,了解其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旨在为具体情境语境下人物对话翻译提供系统实用的理论指导和可行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的戏剧《麦克白》有着细腻而生动的人物对话,巴赫金在分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时用复调理论来展现小说中人物的对话世界,透析对话背后的深层内涵。复调理论是否能够用于对戏剧的分析?戏剧中的对话是否符合复调的理论分析?借助于莎士比亚剧作《麦克白》探究这一问题,是本文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林鹏飞 《海外英语》2011,(14):250-251,253
《杀人者》是海明威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人物对话占全文的比例约为三分之二,在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故事主题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该文将运用语用学中的会话分析理论和言语行为理论来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对话,从而揭示小说中三个受害者鲜明的性格特征,旨在证明会话分析理论和言语行为理论也是解读文学作品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4.
《三国演义》是讲述三国时期各国政治与战争的小说,其中短暂出现的女性人物所展现的正面形象也为小说整体增添了不少色彩。无论是女性人物展现出来的温文尔雅还是巾帼豪情,都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深刻学习。通过对《三国演义》中正面女性形象进行科学系统的分类,分析每一类女性形象所体现的内在含义和社会价值取向,为全面了解整部小说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小说中的人物对话是塑造人物形象有效的方法之一。在翻译过程中展现人物原有的风姿,使外国读者印象深刻,达到译文与原文动态对等的效果,成为小说译者追求的翻译目的。格莱斯的"会话含义理论"在正确理解原文意义方面给予了译者有效的指引。本文通过会话含义理论推导贾平凹《黑氏》一文中人物对话的意义,进而指出小说中的对话英译应注重再现原文对话的语言特点与再现原文对话的意义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代小说系列中,《红楼梦》人物语言的成就最高。据统计,《红楼梦》中人物对话的字数几乎占了全书篇幅的一半。《三国演义》是叙事多而对话少,到《金瓶梅》开始,人物对话就扩大了。到《红楼梦》又进一步,有些章节几乎全是对话,作者只略加勾画连缀,即成一回。①如第32回“诉肺腑”中的几组人物对话,长篇累牍,婉转周至,但丝毫不觉絮聒。人类主要通过对话进行交际。优秀的小说文本往往借助模拟具有独特个性色彩和包含丰富心理内涵的人物对话而获得强烈的表达效果。西方小说理论家戴维·洛奇说过:“小说注重展示,纯粹的展示是直接引用人物…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H.P.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为框架,以英国著名作家Austen的代表作之一《傲慢与偏见》为文本,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这本小说中的对话,揭示小说中作家塑造极为成功人物的鲜明性格,展现其高超的人物塑造能力。同时也力图证明小说人物的对话与"普通"语言中的对话一样,均可在会话含义理论框架中得到诠释,这不仅可以进一步验证会话含义理论应用与文学作品赏析的可行性,也使我们对这一理论应用于具体文本分析的有效性有了更充分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钟惺关于《三国演义》的评点多是针对具体人物所发,小说中主人公的性格、行为、思想、品格等是钟惺重点关注的对象。该评点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恰当地分析人物性格,准确地把握人物价值,对《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做了深入的评析,因而研究“钟评”对于深化《三国演义》文本的研究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江爱莲 《文教资料》2010,(15):17-18
以塞尔的语旨行为学为框架,以《傲慢与偏见》的反讽艺术为蓝本,对其文本及人物对话进行分析,分别从断定式、指令式、承诺式、表达式及宣告式五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展现小说中的情节及对话的真实魅力。  相似文献   

10.
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运用对话描写艺术生动刻画了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本文基于对话理论,通过分析王科一先生汉译本中的语言对话,展现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三个原则(准确传达原文意旨、遵从译语语言习惯和切合语境)的把握。  相似文献   

11.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小说名著之一. 这部流传已久,影响深广的古代名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思想?对此问题,众说不一,颇存分歧。有人认为《三国演义》死守史实,缺乏想象,只可算是一部很有势力的通俗历史讲义,不能算是一部有价值的书。有人认为《三国演义》突出地宣扬了封建正统思想和封建伦理道德,而且还在某些方面美化了封建统治者,因此它的主要倾向是落  相似文献   

12.
运用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与会话含义、礼貌原则以及面子理论,以英国作家简.奥斯丁的小说《爱玛》中的部分典型人物对话为例,可以剖析其中丰富的的会话含义,分析人物有意违背合作原则的原因,从而为读者展现人物性格。语用学理论运用于文学作品分析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伪君子》作为莫里哀喜剧作品的代表,展现了其喜剧创作的最高成就,在整个戏剧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本文以语用学理论为框架,以《伪君子》中的人物对话为实例,从对话语理论的合作原则以及会话的转换规则的违反来分析它们所产生的语用效果和喜剧色彩。  相似文献   

14.
依据奥斯汀和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和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对话中的人物语言进行言语行为的分析和研究,以帮助读者更透彻地理解小说揭示的主题。言语行为分析结果表明人物的简约语言之下蕴含着丰富的表意行为,在对人物言语行为进行剖析和理解的基础上,读者可以逐层深入地领悟出小说深刻的中心思想,这恰好也是海明威的"冰山风格"想要带给读者的独特感受。  相似文献   

15.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言语用研究中的重要理论,为实现有效的语言翻译提供了理论支撑。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观点出发来对人的语言行为进行解读,将言语本身定义为某种行为的实施,如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等。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言语行为理论的使用策略也不尽相同,只有通过结合具体的语言情境、说话者的语气、内容等多种要素,才能确保语言语用力量的有效传递。本文重点以《红楼梦》中人物对话英译为出发点来进行讨论,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来对《红楼梦》中人物对话英译进行研究,从而来提升翻译信息的对称性,实现原意的有效传递。  相似文献   

16.
洪香 《海外英语》2012,(11):243-244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语用学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成为研究分析文学语言特征的有力武器。该文运用语用学中的言语行为理论和合作原则对王尔德的戏剧《不可儿戏》中的对话进行了分析,旨在帮助读者了解王尔德语言的魅力,把握剧中人物的性格,揭示其婚姻观。  相似文献   

17.
对于《渔父》中人物对话的研究,传统的文本分析缺少对言语行为自身的关注.以语用学会话理论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为基本工具,分析人物对话,把握对话特点,同时结合语境理论解读多层会话含意,深入文本,理解对话所蕴含的人物心理与文化特性,创造性地发掘了文本语用学视角下的教学功能与价值.  相似文献   

18.
《奉使记》(1903)是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后期著作中最令人瞩目的作品之一,作者本人曾将《奉使记》看作最满意的作品.故事主人公的内心世界,通过与他人间的对话以及作者特有的讲述方式展现于读者面前.同时通过限知视角的娴熟运用,为进一步体现人物的内心打造了完美的结构.本文拟就作品中的人物心理及其叙述角度进行探讨,以期发现叙事表现与人物心理展现间的必要联系.  相似文献   

19.
《三国演义》在中国是传统的四大名著之一,可谓家喻户晓。而三国故事中的重要人物如曹操、诸葛亮、刘备等也是妇孺皆知。然而,对于普通读者甚至有一些专业知识的人来说,都是只知通行本《三国演义》,却不很了解其重要的"母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对两者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差异则更是少有关注。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曹操这一重要的三国人物形象在长篇历史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与通行本《三国演义》中的不同表现,阐明"通俗演义"本与"演义"本的区别,强调"通俗演义"本的重要性,也使已经百花纷呈的曹操人物形象研究更加完整。  相似文献   

20.
言语行为理论对当代世界语言学、哲学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以言语行为理论为核心形成学科——语用学,已是我们研究语言必涉的领域。其研究的核心对象是日常生活的语言,是人物之间的交流对话。文学作品中也有很多人物对话,该理论可不可以也用来研究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语言呢,进而有助于文学艺术形象的分析呢?我们认为答案是肯定的。本文就以鲁迅文学作品中部分经典小说为例,试利用“言语行为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分析的结果并非独见,只是试图使分析的方法和过程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