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丁玲与萧红同是中国现代文坛著名的女性文学代表作家,她们都以女性作家细腻的笔墨来写她们笔下的女性,在体验人生、寻问人生中都发出了孤寂的心声,但丁玲是以女性在叛逆中寻求生命的火花作为她创作的主旋律;萧红则是以女性在孤寂苦难中呼喊人生成为她创作的主旋律。其原因在于:作家的生活环境、经历和思想等因素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聊斋志异》中的正面女性形象可分为人类女性与非人类女性,她们都具有“无妒”的共同点,同时她们之间又具有更大的不同点:人类女性形象并不一定美貌。但无妒、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坚决主动地守贞、严格遵循封建礼教,可以说是贞女贤妇;而非人类女性形象虽然也无妒,但她们美貌、向男性自荐枕席,与男性较自由地结合、几乎完全置封建礼教于不顾,可以称之为“自由”女性。这两类不同女性形象的产生,源于封建社会中男性对女性的德、色双重需求的外化。  相似文献   

3.
丁玲与萧红同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文坛著名的女性文学代表作家。她们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思想穿透力表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但由于作家的生活环境、经历和思想等因素存在较大差异,作品中对女性意识的关照视角却有很大不同,这使她们塑造的女性形象在主体意识、生命价值和悲剧命运等方面呈现出两种迥然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徽皖地区何以出现占明清女性戏曲家总数四分之一强的女性戏曲家,她们所生活的地域、家族环境对戏曲创作有何影响?文章对徽皖文化作总体观照,认为徽皖重视女学的文化背景,女性家族的一门风雅,戏曲文化的浸染构成女性戏曲产生的地域文化背景.徽皖文化赋予女性"尊礼重德"的文化理念,成就了女性戏曲风雅之颂.徽皖女性的戏曲创作,既是对时代戏剧思潮的呼应,也标举出她们对前代男性文人戏曲创作与女性戏曲创作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5.
当代石门坎花苗女性的社会生活仍然处于短缺之中,她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贫乏、社会地位较低。在此,宗教信仰给了她们生活的勇气,满足了其精神和现实的需求。通过各种仪式活动而展示的宗教经验既是她们宗教生活的核心内容,又是其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宗教信仰嵌入于花苗女性的社会生活中,并将这个共同体紧密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6.
浅析简·奥斯丁与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斯丁与张爱玲这两位作家是女性文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存在,她们都在创作中体现出鲜明的女性意识。本文试图从两位作家的生活背景、婚恋观以及她们作品人物着手,比较两者的作品中女性意识的异同。  相似文献   

7.
流传于陕北一带的信天游,内容丰富,大多以反映爱情、婚姻生活为主.在这些信天游中折射出陕北女性的"女奴"与"女神"的矛盾观念:一方面她们从自然、社会到精神上都受到男性的压迫控制,形成了以男性为生活的中心、命运的主人、自然存在的主宰;另一方面又追求自由恋爱,婚姻不如意时敢于抗争,追求真正的爱情等.这种矛盾观念主要是由于陕北特殊的地理、文化环境以及历史原因等的影响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高校知识女性以独特的魅力和风采,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体现了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在工作与生活中,她们承担着工作、家庭、生育和教育子女等多重任务,扮演多重角色,比普通职场女性面临更大的工作与社会的压力,她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和谐校园的构建,值得关注。针对高校知识女性心理健康状况、产生问题的原因,探讨了如何营造高校知识女性心理健康的平台及如何构建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9.
网络上有一些在艺术的名义下出现的女性在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中。她们或许根本不是什么艺术家,然而却成了网络世界里的名人。她们的出名引起了人们对于女性与网络关系的误解。而诸多对于她们出名原因的分析大都停留在表面上。本文试图从女性与网络关系的多样性、后现代语境下的网络文化两个层面对这种网络女名人现象进行理论上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男权重压下的"完美"女性--浅析紫姬与宝钗的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几千年的男权社会中,女性一直是苦难的负荷者、牺牲者,她们没有自主意识,更没有生命的觉醒,女人的任何一种举动和价值都不 会是自我给予的,包括她们的坠落与升腾、生与死,她们的悲喜剧都出自作为男权象征的历史之手。《源氏物语》中紫姬和《红楼梦》中宝钗这两个 男权社会中“最完美女性”的悲剧告诉我们:在男权社会下,她们无力把握自己的命运,最终成为男权社会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教育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恋爱出现低龄化和普遍化的发展趋势,而大学生婚恋观教育一直被忽视和回避,导致大学生对婚恋行为认识不足,因恋爱而引发的极端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高校教育者应提高对大学生恋爱问题的认识,转换传统的教育观念,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50年代中期所出现的"百花情爱文学",从总体的创作主题上回应着建国初年知识分子精神改造的时代主潮,艺术表现上也符合于两大社会阵营、两大阶级力量对知识分子实施争夺的政治美学,从人物的精神发展的路向方面也暗合着迷途——救赎——重塑的革命文化逻辑。但通过文本细读,不难发现在看似整一的政治训诫模式下,这类小说呈现出结构形态的不对称、主题实现的不确定、环境渲染的阴郁化以及叙事语态的独特性等有别于同期小说的某种新质来。这种新的艺术质素组构的动力来源于这些创作者的年轻生命。他们对时代主题有着明显的年龄化、个人化、情爱化的理解,在对政治观念进行阐释时也更多地带有阶段性生活的情绪。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百花情爱小说"的种种艺术特征,不过是这些作家青春期症候的艺术展现而已。只不过恰逢了50年代中期文学规范的开禁,这些作品又涉猎了前期作家不敢逾越的情爱生活,故而才有了文学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个体素质和良好的教师队伍建设对有效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至关重要。而铸就良好教师素质的第一步则来源于教师个体的各种观念的形成,让观念先行,以观念指导行动,是成就良好思政课教师素质的首要因素,是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作为高职思政课教师,应树立"真爱、真信、真教、真研、真行"五种观念,指导教学,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子文化”建设通过孝心教育,抓爱心培养,把少先队员爱父母、爱家庭的感情扩大到爱他人、爱学校、爱社会、爱祖国的崇高境界,从而提高队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建设中要注重“文化建设”的传统性、实践性与教育性的结合;注重校内校外结合,强化对家庭和社会的“辐射功能”。  相似文献   

15.
综观基督教的道德原则,爱无疑为统摄一切观念的核心与总纲。其中爱的观念中包涵两个层面:神之爱与人之爱。基督教爱的魅力自有其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6.
慈善事业是以爱人为基础,在自愿之下,向社会的弱势群体提供一定的无偿的物质和精神援助,而使弱势群体的基本生存需要得到满足的社会行为,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爱人和富民的行为。《论语》中的"爱人"思想具有爱每一个现实中的人的博爱精神,且"爱人"的实现具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实践意识,更具有立己立人、达己达人、欲己欲人的社会道德责任;其"富人"的思想具有"使民以时"、"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要少收赋税的内容。它们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大力发展中国的慈善事业的今天,可以汲取它们的精华,以便更好的发展现代慈善事业,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7.
元代包公戏中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各具特色,她们或爱憎分明,或善良柔弱,或霸道狠毒,或放荡淫乱,剧作者通过这二十几位女性形象向我们展示了元代社会特殊的经济、政治及文化风貌,并通过剧中爱夫爱子的女性形象展现了他们的审美价值和情感取向。  相似文献   

18.
女大学生对爱情的不同体验、不同选择,不仅影响和塑造着她们当前的人格、气质以及情趣爱好,也不仅影响着她们今后的人生,还影响着她们的下一代人。利用调研成果,通过数据揭示出女大学生在婚恋观方面存在着恋爱人数扩大化、恋爱年纪低龄化、恋爱动机盲目化、恋爱心理从众化、恋爱婚姻隔断化、恋爱标准功利化、婚恋观念传统化、征婚形式现实化、毕婚急嫁成族化和网络媒介盛行化等十个方面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值得全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19.
晚清至民国初年在时代风云与西方影响的双重作用下,国人被压抑的情感迸发出来,刺激了写情小说的流行;写情小说又反作用于读者,使时人的哀伤、压抑之情在阅读与写作中得以宣泄,并由此获得社会对爱情的同情与认可。在这一历程中隐含了个体意识和思想文化的变化,使写情小说具有潜在的情感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20.
《伤逝》中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悲剧 ,有其外在的社会原因 ,更有其内在的个性因素。子君婚后的不思进取、传统世俗的爱情观、人生观 ,有目共睹。涓生易冲动 ,沉醉于爱情时忽略了爱情的要义 ;过分注重自我感受 ,钟情于个人奋斗 ,不谙世事 ,所以不能正视现实 ,在困难面前一味推卸责任 ;性格的怯弱 ,良心的谴责 ,使得他面对子君的死痛不欲生。涓生的个性弱点更是不容忽视的悲剧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