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中国的意象思想起源于<周易>,<易经>是儒、道文化的源头.道教典籍<道德真经>中"道"的体系与<易经>中"道"的体系是完全一致的;不论是对"道"的表述,还是对炼丹过程和内丹功法的阐释均用意象表达.文人画意象造型观来源于传统的道家哲学思想、道教理论学说.自然之道引申到中国传统绘画之中就是绘画之道;文人画的绘画之道就是意象造型.  相似文献   

2.
神话思维出现于原始社会,但在<易经>问世的商周之际,这种思维依然流行,并对<易经>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一,神话思维的非理性特征对<易经>思维的非理性特征的影响;二,神话"物人混一"思维对<易经>"天人合一"初始思想的影响;三,神话的象征性对<易经>象征性的影响;四,"死而犹生"神话对<易经>"凶而终吉"、"厉而无咎"卦爻辞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周易》又称《易经》,是我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思想与智慧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易经》里最常见的四个字是:元、亨、利、贞。这四个字包含了宇宙及人生的奥秘:"元"即开始,"亨"即发展,"利"即收获,"贞"即守成。天地变化的规律如此,为师之道亦然。  相似文献   

4.
[原文]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释义] 天是青黑色的,地是黄色的,宇宙形成于混沌蒙昧的状态中. [出处] "天地玄黄"出自《易经》.《易经》里说的是"天玄地黄",这里为了押韵,改作"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出自《淮南子》与《太玄经》.  相似文献   

5.
老子<道德经>以自然和谐为中心,自然和谐是老子思维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自然和谐的本原是大道,<道德经>之"道"是确立道学文化和谐体系的内核.老子述"道"的本原和谐在<道德经>中主要有:生成和谐、品质和谐、构造和谐、内涵和谐、功能和谐等方面,是构成老子和谐理论的内在基础和宇宙生命存在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6.
老人与土地     
中国古典文献精髓中,屡现赞美土地博大、无私之辞.<老子>说:"天地之所以长久者,以其不自生也."就是天地不为自己而生存,所以才天长地久;<易经>亦言:"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即:大地厚实和顺,也因此才容载万物.  相似文献   

7.
<正>在自然界中"天""地""人"三者是相应相和的。《庄子·达生》曰:"天地者,万物之母也"。《易经》中强调三才之道,将天地人并立起来,并将人放在中心地位。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之道在于"生万物",人之道,在于"成万物"。天道曰:仁义。天地人三者各有其道,但又是相互对应,相互联系的。天地之道是生成原则,人生之道是实现原则。"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天人相应,或天  相似文献   

8.
陈士元是晚明著名的经学大家,其易学肯扬象、占,注重发明<易>中阴阳消长、治乱存亡之几和中道思想,力主"由象而钩几"的治易理路,体现出"汇解易象"、"比类明义,象理互通"和"以经注经,以史证经"等特点.此外,他还对<易经>的异文进行了蒐集和考订,捃摭了散佚的多家易说.这些在易学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易经被誉为"三玄之冠"、"六经之首",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根源。易经应用抽象符号以描述宇宙中多数现象,它的基本图象是由64卦组成,每卦又由6爻组成。384爻的相互作用具有天地人网络的特性,反映了世间万物的相互依存的特点。易经哲学的主要特性是研究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如何变化的,因此,提出易经网络性的概念,有助于描述易道变化多端的主要特性,这是在易经哲学系统论基础上的拓展与创新,更能反映易经哲学的有序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10.
现代天文学发现天体演化时得到双星系统是一种普遍现象.基于此,用大型计算机模拟的宇宙演化过程中也会出现非常类似太极图的结构.并且,更大的旋涡星系和棒旋星系的形状也完全类似太极图.结合老庄哲学,"混沌"应相应于"道"和"太极".如此<易经>与现代科学是完全一致的.同时,我们提出一种简单的九宫八卦五行图,它可以统一易学中的许多图,且可以发展为各种形式.  相似文献   

11.
老子之"道"的认知与体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老子>是一部探索宇宙、社会、人生的书.老子之"道"乃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概念.对于老子之"道",它的提出背景是其认知之前提,涵义考略是其认知之基础,对首句的理解乃是认知之关键.老子之"道"具有"返璞归真"的哲学意境.  相似文献   

12.
舒伯特<小夜曲>开头部分钢琴伴奏所营造的回声效果,是创作者精神气质上"自恋"的一个鲜明表征;歌词中对爱的热烈追求及感伤迷惘,意味着创作者对极端个人的自恋主义的摆脱;<小夜曲>后半部分,焦急、渴望、冲动的曲调,使生命在"忘我"中与宇宙融为一体,衍化为充斥于天地之中的"大美",象征着创作者对自恋情结的超越.  相似文献   

13.
他的主要著作有<论无限宇宙和世界>、<论原因、本原和同一>、<诺亚方舟>等.在<论无限宇宙和世界>一书中,他发展了哥白尼的宇宙结构,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宇宙是无限大的,其中有无数的世界"),太阳是众多的("恒星并不是镶嵌在天穹上的金灯,而是跟太阳一样大、一样亮的'太阳'")等等.  相似文献   

14.
2004年9月3日,杨振宁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2004年文化高峰论坛"发表题为<易经与中华文化>的演说,他认为:易经影响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是近代科学未能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老子>书中,道是宇宙的根源,道通过其转化流行生成万物,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生成模式.老子关于道的思想成为当时宇宙问题的最完善的论述.而这一宇宙论思想体现了对<周易>思想的吸收.  相似文献   

16.
德国汉学家卫礼贤因译介<易经>而蜚声国际汉学界,他终其一生向西方推介中国文化,试图融汇中西文明,试图在古老的中国文化里寻求医治业已堕落西方文化.<<易经>中的中国艺术精神>就是这种努力的结晶.他指出艺术创作的过程是"灵"与"魂"的交融,"道"是中国艺术创作的基石,只表现"道"的"白贲"是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他指出以"道"为核心的中国艺术精神正是医治堕落西方文化的良方.  相似文献   

17.
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又因<易经>中九是阳数,故"重九"又名"重阳".重阳节有赏菊、饮菊花酒、登高和插茱萸等习俗.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写重阳思乡的名篇,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也是重阳节怀人的佳作.可见,重阳节这个日子很容易引发人对于人生的感怀.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也是如此,开篇就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名句,发出了"人生易老天难老"感慨,但这番感慨一改悲观的基调,翻出了激情,翻出了新意.  相似文献   

18.
其意与<离骚>一脉相承,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天问>又是一座文学丰碑.不仅表现了屈原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也表现出了他对人生的极大关怀.<天问>不仅为我们保存了大量的古代传说故事,而且大大拓宽了我们的审美视角. <天问>中所呈现的琦玮之事,惊世绝俗之伦,穷就宇宙,人生本原的勇气,正是我们当今科学领域所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9.
《太一生水》文化意蕴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店楚简<太一生水>体现了先秦时期崇水尚土水土并重的文化意蕴,但当前学界对该文本的研究并未切入这一点."太一生水"之"生"不是"产生""化生"之意,而是"有"之意.水和土是先哲们为了论述宇宙生成的需要而从实体性质料中抽象出来构成太一和天、地的要素.建构这一框架只是为了解决理论和直觉经验之间的矛盾,即作为形上体的太一何以能生成形下体的水,又何以必须藏于水的矛盾,但在哲学内涵上并未将水和土视为万物的本源.在<太一生水>中,宇宙的本源是太一(即混沌),它永居万物的源头而不变.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易经>的时间、作者、三进制再发现的意义等十一个方面简要介绍了<东方辩证法>一书的新发现.17世纪德国科学家莱布尼茨最早发现了易经中的二进制,该书则揭示了三进制与二进制关系之谜:加上0为三进制,去掉0即二进制.牛顿用计算证明了万有引力,该书作者张今也是通过计算发现了周文王<系辞传><说卦>中的运算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